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七)决战伊久姆,俄军的大饺子和小饺子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4月初俄军利用乌军齐聚基辅周边的空档发动突击顺利攻克战略要地伊久姆。
伊久姆战役最关键的突破来自从北线战场调来的近坦一集麾下近坦47师。
随后,人们发现近坦4师、塔曼师和近摩27旅都出现在伊久姆方向。
这意味着整个近坦一集已全部投入到了伊久姆战场。
因为上述4个师、旅已经是近坦一集全部的一线部队,一线部队都动了,剩下的二线炮兵旅、导弹旅、防空旅和物资保障旅等也势必跟随。


近坦一集在开战之初被部署在苏梅周边近百公里的宽广正面(见链接:《苏梅保卫战)。
而今居然齐集伊久姆这么一个人口不足6万的小城,而且此前承担伊久姆战区作战人物的近卫20集并没有撤退,仍集结在此。
更有甚者,作战在基辅河西集群第一线的空降106师也已向伊久姆方向移动!
短短几天集结在小城伊久姆周边的俄军已经超过3万,后续援军还在源源不断集结。


我们上节虽然已介绍过伊久姆的重要性(见链接:《突击伊久姆),不过想必大家还是会有疑惑:
小小的伊久姆很快将集结双方兵力不下10万,一个如此小的地方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历史战役告诉我们,伊久姆是乌东战场的核心战略要地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战略要地。


1942年5月,刚刚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苏联红军为争夺乌克兰丰富的工农业资源,决定发起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苏军集结了两个方面军约64万兵力意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德军第6集团军,夺取哈尔科夫。
苏军一度进展顺利,进逼哈尔科夫城外,关键时刻德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正是从南翼猛击伊久姆—巴尔文科沃战线,全歼南翼苏军24万,彻底粉碎苏军攻势。

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德军被包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决战胜利在即。
苏军随后在南线发动猛攻,这次猛攻进展很顺利,苏军攻占了哈尔科夫。
不甘失败的德军随即在2月组织反击,发起了著名的顿涅茨克攻势。
有了此前介绍我们很容易知道,从乌东顿涅茨克北上哈尔科夫,伊久姆是关键枢纽。
德军正是先在伊久姆—巴尔文科沃一线挡住了苏军攻势,随后大军从顿涅茨克北上突破该线苏军,完成对哈尔科夫的合围并收复哈尔科夫。


我们不对80年前的大战做太多回顾,只是借此便于大家理解俄军的战略思路。
乌东乌军已经打了8年,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和坚固的城市堡垒群,正面强攻将旷日持久,伤亡巨大。
乌东乌军要持续作战,必须背靠北部基辅、哈尔科夫提供庞大的战争物资支援。
伊久姆是连接北线与东线乌军的核心枢纽,也是连接东北方俄军的重要枢纽。
因此俄军集结所有精锐发动规模不逊于基辅战役的伊久姆战役,目的就是从伊久姆纵深突进,切断乌北线与东线联系,剑指乌东乌军主力!


要欣赏这场基辅决战后双方的第二场主力大决战,我们必须要再了解两个关键战略要地:
一个是西线的巴尔文科沃,一个是东南的斯拉维杨斯克。

图中红星处就是巴尔文科沃,沿着高速公路西进的第一个堡垒城镇。
一旦俄军攻克此地就可以迅速拿下铁路枢纽洛佐瓦(红圈处)。
我们看图就知道通过洛佐瓦四通八达的铁路,北上可以直达哈尔科夫,西进能威胁基辅和第聂伯罗。
最关键的是在伊久姆丢失后,乌军向乌东运输只能走洛佐瓦沿铁路南下再转高速,距离虽然远了一倍多,好歹还能走。
一旦洛佐瓦也被俄军占领,乌东乌军与北线的联系就真的被完全切断。


从伊久姆沿东向高速公路约20多公里,就到了东边的第一个堡垒重镇斯拉维杨斯克(图中蓝星处)。
看图很明显,一旦俄军攻占了斯拉维扬斯克,就包抄到了途中蓝圈所示的乌东北段卢甘斯克堡垒群的背面。
这样一来,卢甘斯克乌军主力不但得不到任何补给,俄军随时可以前后夹攻,围歼乌军。


现在我们就懂了,巴尔文科沃是俄军的大饺子,斯拉维扬斯克是俄军的小饺子。
大饺子被包上,整个乌东乌军将不战自溃;小饺子被包上,乌东北段卢甘斯克乌军将面临被全歼的险境。
正因为伊久姆是这大小两个饺子的根基所在,俄军才调集数万精锐以此为决战之地。


4月初近坦一集赶到以后,俄军第一时间的大致战略部署如下:
伊久姆正面主攻的144师伤亡惨重,稍微退后休整,近坦四师顶上配合西侧包抄的近坦47师,力争向西正面突破,包巴尔文科沃的大饺子;
近摩2师也就是塔曼师部署在伊久姆东侧,伺机向斯拉维扬斯克方向挺进,随时准备包小饺子。
原部署在东线的摩步3师暂时撤回休整,部署到西边的巴拉克列亚(途中红圈处),阻截北边乌军的救援。


与此同时,乌军也在火速驰援伊久姆周边。
4月初基辅方向俄军已全线溃退,乌军在整个北线战场已开始全面反攻,胜利已成定局。
因此乌军已能抽出现役主力部队救援伊久姆周边。
在伊久姆已经丢失的局面下,乌军在伊久姆周边作战的战略目标无疑就是保卫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

但是防守绝不是死守,乌军要保卫巴尔文科沃和斯拉维扬斯克以阻止俄军的大饺子和小饺子,同样有两个关键要地。
这就是图中红星的巴拉克列亚和蓝星的博罗瓦亚。
我们反复说过,铁路、公路和河流是决定战略要地的三大要素。
北顿涅茨河是乌军与俄军在乌东对峙的天然分界线。


北顿涅茨河流经伊久姆,俄军可以沿高速公路桥在伊久姆渡过北顿涅茨河。
但是只有一个方向渡河,那么河南岸就只是一个桥头堡,将遭遇乌军的全方位夹击。
因此俄军必须要有更多的稳定渡口,可以把伊久姆方向点的突破转变为面的突破。
但是现代战争要过河需要把大量超重装备带过河,没有坚固的大型公路、铁路桥,部队要想渡河就必须要搭建浮桥。
然而搭建这种大型浮桥耗时耗力,极容易遭遇敌军炮火阻截。
3月底俄军近坦47师强突北顿涅茨河包抄伊久姆背后,就是使用的浮桥过河,为此损失了大量士兵,两个工程旅旅长均战死(见链接:《突击伊久姆


伊久姆往北顿涅茨河上游第一个城市就是巴拉克列亚,这里有高速公路桥横穿北顿涅茨河。
因此俄军沿巴拉克列亚的公路桥可以迅速阻止大批装甲部队渡河,有力的把伊久姆点的突破扩散成面的突破。
同样的乌军要想阻截俄军在伊久姆的突破,西线要立即强攻巴拉克列亚,争取能在此渡河,迫使伊久姆南侧俄军始终处于桥头堡的状态。


北顿涅茨河向东不远有一个南北向的巨大水库叫奥斯基尔水库。
这个水库于上世纪50年代建成,是以北顿涅茨河支流奥斯基尔河为基础修建的。
我们可以看到俄军物资集散基地库皮扬斯克在水库东边,而伊久姆在水库西边。
连接两座城市的高速公路正是在博罗瓦亚通过公路桥穿越水库。
也就是说博罗瓦亚一带是俄军补给最脆弱的地方,乌军如果能在伊久姆东线威胁到博罗瓦亚,集结重兵的伊久姆前线俄军后勤将遭受重大危机。


简而言之,乌军的核心防守要诀就是把伊久姆俄军重兵局限为一个突出部,一个桥头堡。
这样俄军无论向哪个方向纵深突进,其侧翼都缺乏保护,后勤随时会被打断。
同理,俄军的核心任务就是把伊久姆渡河的桥头堡扩散成一个宽广的正面,再以此为基纵深突破。
因此,乌军在伊久姆丢失后,一方面集结败兵和各路二线、三线、预备役等支援部队在正面阻截;
一方面迅速从各地调集主力作战部队向巴拉克列亚、博罗瓦亚两大要地发起攻击,以攻为守。


4月5日,93旅再次发布其战果视频,立即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因为这次战果非常庞大,一共被确认击毁了47辆坦克和装甲车辆。
人们在网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战斗地点正是巴拉克列亚,而且乌军已经渡河。
再进一步分析评估被击毁的装备来源,人们发现极可能覆盖了摩步3师下辖的所有4个团。
也就是说,月初还在苏梅战场的明星93旅南下穿插超过60公里击溃了摩步3师,先锋部队可能已渡过北顿涅茨河。


摩步3师在强攻伊久姆时本来就遭遇不小损失,此番被93旅突袭败退后不得不退居二线,近坦4师被顶了过来。
近坦4师不得不感叹,又遇到了这伙命中的灾星。
此前苏梅保卫战时我们浓墨重彩介绍过,大名鼎鼎号称天下第一坦克师的近坦4师是如何被93旅从南到北追击100多公里、折损坦克超过三分之一的。(见链接:《苏梅保卫战
为防止乌军大部队渡河抄伊久姆俄军的后路,俄军又派出了空降106师赶来协防。
乌军也随后派出另一个在北线大出风头的王牌92旅赶到。


有93旅、92旅两大王牌在,俄军想在西线扩充北顿涅茨河南岸桥头堡的努力很难实现了。
与此同时,4月7日开始,乌军组织了一次大约一周时间的短促反突击,目标博罗瓦亚。
伊久姆东线原本由57摩步旅和大量二线部队主防,在伊久姆突击战中这些部队都损失惨重。
乌军此次担任反击重任的是新调来救援的两个主力作战旅——第79空突旅和128山地步兵旅。
79旅此前在南线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战场,128旅驻地在利沃夫以西,基辅保卫战爆发后驰援基辅。
这两个主力作战旅转战千里驰援伊久姆,意味着乌军指挥部同样清楚伊久姆战场的极度重要性,不惜调集一切可调集的机动兵力在伊久姆与俄军决一死战!


乌军在东、西两线的反突击有力的威胁到俄军,俄军进攻被打断,对于是否要在伊久姆决战产生了犹豫(见链接:《奇袭莫斯科号》)
4月11日,俄军南线指挥官德沃尔尼科夫大将被任命为总指挥。
俄军对是否要改以南线为主战场举棋未定,故而接下来几天俄军没有太大动作。


4月14日,莫斯科号被奇袭击沉,俄军南线主战场的可能性被彻底排除,伊久姆战役随即加速。
大约在4月16-18日,人们发现俄军第29、35、36、41集团军先后出现在伊久姆附近。
我们还有记忆的话,这些部队正是当初基辅城外河东、河西两大集团的主力(见链接:《基辅保卫战)。
在基辅河东作战中表现不错的近坦90师以及苏梅西侧作战的近坦二集更是被部署到了伊久姆东侧前线。
当然,这些部队虽然看着番号很响,但是经历基辅溃败后没休整几天,减员很大。
为此,俄军甚至调集了远在万里之外库页岛的第39摩步旅补充到伊久姆战场。


这样,俄军组成了以近坦一集、二集和近坦90师为一线;以河西集群的29集、35集、36集等残部为二线,以河东41集和原伊久姆方向20集以及39旅等部队为三线的庞大阵容。
可以说此前一个多月在北线战场打得很憋屈的数万大军大部分都被调往伊久姆。
俄军集结的兵力接近5万,乌军也不敢怠慢,又迅速从各地调集了第1坦克旅、第14机步旅、第25空突旅、第4坦克预备旅等重兵驰援。
这样乌军集结在伊久姆突出部的乌军也高达5万以上。
超过十万大军集结伊久姆,继基辅大战之后的第二场主力大决战即将拉开帷幕;这也是80年后伊久姆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与此同时,俄军抽出近坦一集的近摩27旅与从国内抽调北方舰队第14军共同赶赴哈尔科夫附近。
他们甚至又把此前在哈尔科夫战场损失惨重退回国内边境休整的俄军重新顶上哈尔科夫。
俄军的战略目的很明显,哈尔科夫是伊久姆前线乌军重兵的主要补给基地。
通过对哈尔科夫的频繁炮击,最大限度破坏和限制乌军脆弱的物资供应,支援伊久姆前线的战斗。


可见,俄军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力量,誓要在伊久姆取得重大突破。
那么面对俄军来势汹汹的大饺子和小饺子,乌军能躲过被包吃的命运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