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世儒:「做」是 being 而非 doing

2017-07-06 林世儒 静仪文化

点击上方“静仪文化”关注我们   

给你更多精彩


海灵格对话林世儒:

当你在我身上按摩时,我感觉联接到一个更宽广的领域,也更贴近我自己的灵魂及其精微的移动。我感觉到你持续停驻于外,并且允许另外一股非来自于你的治愈力量,经由你而流向我……

上週寫了一篇文章,除了「知道」更要能「做到」,引發了網友們來信探討,所以我想再多說一些。


人們對「做」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和定義,而在這是有較嚴格的定義,我們認為所謂「做」的能力,是經由有「意識」 的選擇,並有「意識」且有「意志」 地去執行的能力,整個過程帶著「專注又放鬆」,既「集中又擴散」 的注意力去完成的能力。在「做」的當中中,只有「做」的是在進行(行動在),而沒有「做」的人在哪裡(自我不在)。


我想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我曾經為海寧格做過幾次個案,他在2012年寫了一封信給我提到:「當你在我身上按摩時,我感覺聯接到一個更寬廣的領域,也更貼近我自己的靈魂及其精微的移動。我感覺到你持續停駐於外,並且允許另外一股非來自於你的治癒力量,經由你而流向我。其結果是一種非比尋常而奇妙的重新排列,不只是發生在我的身體內部,同時也在我的靈魂與其他人之間發生重組的效用」 。


從他的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知道,我是在他身上按摩(行動在),但我持續停駐於外(自我不在),所以治癒力量才經由我而流向他,因此產生了非比尋常而奇妙的重新排列效果。


這就是我所謂的「 做」being(行動在而自我不在),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所謂的「做」是doing(行動在而自我也在) ,甚至更多的時候頭腦的念頭還忙個不停,「我這樣做對不對」,「別人會不會笑我」,「怎麼這麼笨,又搞砸了」,「我做得真棒,沒人贏得過我」......,雖然外表看起來很用心、很專注、很努力的做,但頭腦裡自我小我的聲音此起彼落說個不停,「我」離開不了,「我」停不下來,所以「我」不會「做」being(行動在而自我不在)。


那麼要如何擁有「做」的能力,觀念與理論是有可能一下子突然弄清楚的,但要能落實在生活中並展現出來,需要的是鍛鍊,這是功夫。簡單的說一個是知道,一個是做到,兩者都在而「我」不在,就是「 做」being。


我個人嘗試過各種方法來鍛鍊自己,而做有效的方法有三:正坐、不出聲、神聖舞蹈。前兩項靠自己日常在生活中練習,可以練初一定的定力和覺知力和執行力(我在微信和LINE有共修群,供各地學員每天打卡分享)。


而神聖舞蹈則是有效的鍛鍊和檢驗的方法,也是我所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而且功夫到哪裡是完全騙不了自己和別人的。一方面舞蹈本身自帶回饋系統,幫助學員自我調整與改善,更重要的是在學員的動作中,我可以很明確地去指出在某個小細節做個小調整,就可為學員帶來大幅度的進展,這比自我摸索容易並且精進太多了,事半而功數倍啊!

功夫是練出來的,對於自己的成長要像農夫對待植物一樣,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耐心等待,讓札實的慢慢成長,畢竟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我總是鼓勵學員:「現在開始就來得及」,「做錯了優雅的重新開始就行」。


無論你想做些麼?改變些麼?別再想了,捲起袖子這就「做」吧!然後隨著時間推移和工夫的精進,doing會蛻變為being。「做」吧!「做」吧!「做」吧!


你可能还喜欢:

1.林世儒:除了「知道」更要能「做到」

2.葛吉夫神圣舞蹈工作坊【七日营】@上海(7.9-7.15日)

3.林世儒:朝向内在本质的舞蹈,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静仪文化

我们走在致力于探索“自我”和 创造“家庭和谐幸福”的道路上!

亲子沟通 | 情商管理 | 家庭关系 

个人成长 | 生命探索 

你的成长,有我陪伴

长按二维码关注静仪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