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侧关系
作者:Chester Chen
资深高级采购经理人。拥有黑带(BB),及供应链的MBB(Master Black Belt)。30年采购及供应链经验,曾经在新加坡航空,宏碁电脑,摩托罗拉,飞利浦,惠尔浦家电,米高梅,TDIC 担任高级采购经理人职务。负责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开发,并推展中国,亚洲供应商的产品到全世界采购中心,并获得良好成果。建立品牌名声除了提高需求链并巩固既有供应链。多年来在不同行业执行采购及供应链,对行业差别及区隔有甚多感触,也乐于与未来的采购人员一起分享。
供应侧改革在近期变成一个非常广泛讨论的议题。就其原因就是国内产能过剩,经济过于宽松,而造成改革,体制变革,及转型等大行其道。
供应侧的解释要从需求开始,由于需求增加,所以供应体系为了满足需求,就不断的扩充产能,尽量增加市场占有率,一旦需求满足或替代性需求产生,立即回产生产能过剩,成本增加,库存增加等现象。
当然,货币政策、产品质量、产业专注、资本投资及技术升级等也是供应侧关注的因素,本篇讨论的是采购相关的因素,所以,我们就产品质量,产业专注,资本投资及技术升级几个方面来做进一步的讨论。
在上一篇《采购人员的过去与未来生涯规划》,我们讨论了众包(crowndsourcing)。众包的观念是一个平台上,采购着可以看到的评价是否就依据评价来判断供应者的优或劣?现在,众包平台对采购的影响会有多大,也许看不出来,可是,再过5年,10年,采购也许就是一番大的变动。众包的平台概念,一旦适用在采购的供应市场及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成本分析管理, 采购的职能,贡献及绩效就会是目前的几十到几百倍了。
今天,我们知道各个行业产能过剩,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去了解,到底有多少产能目前处于过剩?过剩的产能有多少可以被使用?换算成单位/成本,到底有多少价值?
我们了解在LEAN的理念里面,Over-production, Over-process, Inventory,都是waste,都是浪费,都可以被检讨,被改善。可是,在企业内,有几个主管愿意动手来做呢?
作为一个优秀的采购,我们如何取得这些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如何善用这些数据,协助CEO, CTO, CMO,来推动waste reduction (减少浪费)?我们的研发要pilot run, proto run, small volume run, 这些小批量生产,如何用到过剩的产能,双方都能获利?同时,小批量的生产,其实是大批量生产的前兆(如果小批量成功,大批量也就顺理成章的继续执行)。作为采购,如何取得过剩产能的资讯?这就是未来采购能否提升到采购4.0的关键。你的数据收集能力如何?大数据范围在哪里?数据的可用性,真实性,实用性又如何?
采购的强势是在经验的累积,透过执行来印证各项采购理论(如should cost 的成本分析,SRM的供应商关系管理,vendor management的现场集合,供应商绩效评估)。每一项数据都是供需的关键资料。然而,有多少资料在建成后,并没有被好好的利用,导致资料的价值不见了。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浪费,但是我们并没有得到教训,也没有学到改善的方法。作为一个资深的采购,只能觉得惋惜。也希望能把这个惋惜,转换成经验,于大家共享。
采购的项目,无所不包,采购的机会,无所不在。曾经有人说过,销售产生收入,采购孕生利润。在包山包海的采购,如何在工作中衍生利润?过去的谈判,杀价,降低成本仍然有用,但是,在理论,工具普及化的时代,采购必须追求创新的理念,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成就,过去的丰功伟业,就如同,以前所说的,未来的采购会是决策部门的一员,如果旧思维不能创出优异的成就,那就像夕阳产业,只有走向消失的一条路。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