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衍:重塑行业,回归本源
闫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本文刊发于5月20日中诚信国际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1561字
阅读时间:3分钟
5月12日,中诚信投资者服务成员机构中诚信国际、中诚信分析、和逸科技、中诚信绿金、中诚信数科主办的首届“新挑战、新融合、新机遇——2021中诚信投资者服务大会”在北京举行,中诚信国际董事长、总裁闫衍以《重塑行业 回归本源》为题发表开幕演讲。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挑战、新融合、新机遇”,旨在探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行业面临深刻变革、信用边际收缩的背景下,评级行业如何立足于投资者服务本源,开拓信用服务业务融合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思路,为我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闫衍指出,历经三十余年发展,我国评级行业在评级理念、方法、制度、人才、管理、国际化等诸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随着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信用风险事件加速暴露,评级中枢上移、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信用评级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制约着评级行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他还提到,这些问题背后既有评级机构本身的评级体系、理念等评级技术不足等原因,也与长期以来我国信用生态环境尚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考虑到现阶段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闫衍对监管环境的变化为评级行业带来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取消强制评级、降低外部评级依赖、强化评级行业监管等相关举措,在短期内将给评级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长远来看,将有助于促进评级行业回归投资者服务本源,推动评级行业格局重塑,并迈向市场驱动与高标准、严监管的行业新发展阶段。
闫衍指出,评级机构应当坚守评级初心,开拓发展思路,以创新评级技术体系、提升评级质量为出发点,打造投资者服务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顺应监管趋势,从优化评级技术入手,逐步拉开评级结果区分度,充分发挥信用评级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功能。从可实现路径来看,短期内评级机构可基于反映受评主体基础信用状况的BCA等级,提高区分度,同时结合外部支持因素、ESG评估等参数,形成具有区分度的评级标准;中长期来看,应逐步建立以违约率检验为核心的评级技术体系,以实现基于违约率表现的评级结果分布。另一方面,评级机构应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智能评级技术,有效提升评级预警能力。通过加速推动传统评级技术与金融科技的融合,研发出基于量化技术的多层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信用评级的前瞻性。他指出,未来评级机构会更加专注于投资者服务能力建设,市场各方应将以评级质量为核心的投资者服务能力,作为评价评级机构的标准,建立评级行业良性竞争的正向激励机制。在行业变革的趋势下,深化信用分析、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将成为信用评级的立身之本。
此外,闫衍提到,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仍然需要监管制度和信用生态的完善与支持。过去信用评级在债券注册、发行、交易、投资环节的大量应用,无形中形成诸多级别门槛,助长发行人“高评级”诉求,目前监管机构正在合力推动降低债券发行环节的外部评级依赖,但债券投资、交易环节仍存在级别门槛,拉开评级区分度仍需要监管规则的同步调整;另外,市场也要避免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使用,避免评级机构负面评级行动的影响被动地放大,对债券市场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推动复苏
【预告】刘元春 杨瑞龙 谈从炎 崔历 钟正生 舒畅 王孝松联合解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推动复苏
毛振华:推进人才返乡、资本回乡、告老还乡“三乡”工程,切实促进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