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接下来几个季度“增长先抑后扬,新基建是宽松首选”

易峘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4-25


易峘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易峘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1年12月)(总第 51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317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一、地产和消费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


我们对明年全年走势判断和政策总体基调,概括在年度策略里叫做“增长先抑后扬,新基建是宽松首选”。宽松首选不是宽松的唯一选择,在允许的情况下会尽量多用新基建,也就是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更为符合的一些投资方向、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


首先对十一月份经济数据总体的判断,亮点在于限电放松后工业整个产业链有小幅回升。由于之前九、十月限电量达到高峰的情况下,环比下降非常快,这样的一个反弹速度反映了底层需求较弱。根据十一月经济数据总体判断,内需增长疲弱,刚才说的几处亮点无法抵消两个非常大的下行压力:一是地产和地产相关产业链,二是消费减速的压力也很大。尤其到了年关时,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包括就业的压力也开始凸显出来。从数据来看,投资数据中基建投资继续低位下行到-8%左右的月度增长,地产投资还在-5%左右低位徘徊,制造业投资一枝独秀,消费总增速从上个月4.9%快速回落到3.9%,总体内需依然疲弱。


从经济趋势数据来看,地产同步指标出现了所谓“磨底”的状态,没有继续恶化。但环比数据显示明年一季度在高基数下同比还会继续下行。是否已经“企稳”?我们觉得不尽然,这就像是问体温从42度降到41度,是否就不再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预测明年全年地产投资增速是-8%,一季度压力最大。地产对经济拖累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地产投资,但投资只占其中约一半。第二是地产相关的消费,比较突出的是家具、装潢、弱相关的家电。第三是地产相关的服务业,尤其是它名义值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对GDP增长贡献不少。从名义程度看,这三个加在一起,对名义GDP的正向提振在今年一季度到了7个百分点,而对明年一季度名义GDP大约会带来4个百分点的负向拖累,一进一出,对明年一季度GDP增长的影响可能达到约10个百分点,拖累明年全年增长约4个百分点。所以,短期增长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


另外,十一月份消费单月增速3.9%,两年复合增速4.4%,相较消费减速前约8%-10%的消费趋势增速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较为疲弱。现在销售收入增长下行,周期景气度下降,地产周期会有连带影响。消费数据从同比看明年一季度大品类会继续全线下行,除了汽车的同比可能是正增长之外,其他的大品类消费都面临负增长的可能性,而且其中网购增速特别招人注意。现在十一月份的网购同比只有3.2%的增长,环比折年增长-10%左右,明年一季度很可能是负增长。


说到政策,基建为什么还没有发力?当地产相关的现金流在快速萎缩的时候,地方政府基建有心无力。甚至还会连带到地方政府与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合作,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包括整体就业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在7月份经济快速下行之后,一直说等到年底的时候矛盾才会凸显——所谓“年关”。年关之际,企业面临年报“平账”、人力资源规划、工资奖金计算、计划资本开支等各方面的矛盾均会凸显,逼着政策对局面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明年一季度现在看来还会继续惯性下行,二季度可能会企稳回升。着力的主要点可能仍然是新基建以及地产相关政策,在融资端更有序的去杠杆,在需求端一城一策凸显差异化的走法,包括保障性住房的投资也可能会加速。


短期来看,今年四季度可能是4%左右的增长。明年一季度可能比四季度同比更低,但环比一季度企稳,二季度可能环比达到高点,但对总体的基调仍然是托而不举。二季度环比达到高点之后,三季度同比应该继续上升,明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可能是“3465”的走法。2022年增长在5%左右,也不排除略微不到5%的可能性。


二、五大制约因素下的具体政策建议


首先,年关将至,肯定会加快一些问题的暴露。今年很多地产商,尤其是过惯了以前低成本融资好日子的地产商,在无法出表、没有很好的现金流和项目资质的情况下会很困难。如果年报需要一些比较大的调整,可能投资评级会改变,利率就会飙升。但如果不进行大的改变,甚至未必能够顺利按时出年报,市场就会相机而动,觉得是不是有一些问题。所以,短期有三个方面的风险会加剧。


一是地产去杠杆。这是金融领域的问题,不只是实体经济增长的问题,也不只是去库存的问题。虽然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前几年一直在下行,但地产占股市整体的市值比例已经非常低了,在非金融企业中只占3%,但它直接占到股市总负债的三成。如果加回那些隐性通道,加回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用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这一比例就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任何东西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肯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一方面怎么“拆弹”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政策的重中之重。如果地产不“止血”,很多其他政策都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二是就业和消费。今年有一些行业监管的变化,带来行业短期的一些调整,包括教育相关的、互联网相关的,年底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缩式战略的打法。企业的收缩式战略到了实体经济就是居民收入减速,隐性失业上升。失业不一定表现出来,但可能会有收入下降、停薪留职等现象,拖欠工资情况会更多,中小企业也会受到影响。简单说,整个大消费盘面和居民收入下降的势头还没有止住。消费疲弱导致中小企业继续受压,中小企业出现更多经营问题,收入继续下降相对疲弱,这种负循环要尽快打破。


三是海外市场。中国经济快速降速,这块内需降速还没有传导到国际贸易上。海外现在对整体盈利预期和增长预期都还比较高,但明年国际贸易可能是量价增速齐跌,表观增长会下来比较快。一是中国经济减速,一般两个季度后,全球贸易就会受到影响。二是现在全球都觉得库存周期非常低,但监测数据显示隐性库存不低,这叫做非典型库存,不能形成GDP。三是美联储收紧,真正开始快速消减对各种固定收益产品购买时,是不是会对通胀预期和利率有比较大的扰动。再加上全球实物消费透支的问题,明年贸易的确会面临一些挑战。


现在做的政策有哪些?一是已经降准,货币政策有所宽松,社融增速企稳,环比增速在11%左右,这个增速一般情况下可以支撑一个合理区间的需求增长。但因为需求侧政策没有完全放开,所以需求侧仍然在一个低于趋势增长的水平。二是中小企业再贷款和碳减排再贷款的发放,11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表了,基础货币超过2500亿。中小企业财政缓税减税政策也在路上,地产方面有一些比较微妙的调整。但是仍然没有看到现金流有一个实质性的好转。所以到现在为止政策力度稍稍差一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制约:1、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2、财政扩张的力度和效率受到一些制约,受到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考量、项目资质的影响,就算表观赤字不上升,但因为明年卖地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下降,被动财政赤字上升压力比较大,主动扩张空间就比较小;3、替代性的融资渠道,保障房、基建、REITs等等还是有多重监管无法扩容的地方;4、地产相关政策和长期的地产去杠杆的压力仍然在;5、总体来看,反垄断以及互联网相关政策,在数据安全长期导向下对整体行业扩张政策有所滞后。


最后,在这些制约下我有几点建议:


1、双碳相关的新基建。今年电价上调,很多项目在本身的现金流回报上是可以做的,如果下调十年期国债利率,再加上央行再贷款融资方面,这块就能活起来。


2、房地产相关政策。地产在适当情况下,还是应该本着有序去杠杆的方向,在对项目预售款监管上可以更精细化。可以本着一城一策的精神,在需求端适当对改善型住房做一些支持的举措,地产端政策还需要协调,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3、地方债项目发行要加速,项目也要加速跟上,准入门槛要调低。


4、消费。消费相关的基本面下行还是会超出政府预期,所以之后保消费的政策值得期待,大件消费品包括农村的消费上也可能有一些适当的提振政策。


5、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降准降息都有可能,前者的可能进一步大于后者。但是边际效果上可能是再贷款,也就是直接扩基础货币的效果更好。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都是量价齐动,如果真正动起来量可以动得更快。毕竟价格只是影响量的中间指标,但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可以直接把量扩出来,这一点货币政策会有更大的作为。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维护短期平稳复苏,激发长期增长动力


闫衍:年内债市违约呈现“一增一减”特征,警惕展期增多令信用风险延迟暴露


于春海:中国给全球经济提供了更加平衡稳定的力量


孙文凯:加大政策支持,保护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袁海霞等:违约债券交易作为违约债券市场化退出渠道,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实现纵深发展


刘元春:2022年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王晋斌:美联储明天会说什么?


刘元春:2022年经济预计增长5.5%,稳增长政策需发力对冲需求不足和趋势转型


毛振华:通胀水平不足以成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管涛:中国通胀容忍度较强,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应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钟正生: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出现分化,未来货币政策再定位应坚持四个标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