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疫情防控精准到位是实现经济短期平衡的关键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10月)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841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三季的经济数据略好于我们之前的预期,但对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我觉得仍然不能太乐观:一方面,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恰逢政府换届,政治周期的转换可能会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效果产生一定的制约。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各界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经历了“5.5%——5%以下——4%以下”这样一个回落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全年经济增长或大概率在4%以下。在这样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分析经济运行和政策应对要注重问题导向,抓好当前经济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具体来看,我觉得重点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疫情防控精准到位是推动实现经济短期平衡的关键
疫情及疫情防疫政策是左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走势主要反映了两种力量的博弈:一种是疫情演化及疫情防控政策,另一种是稳增长政策。从两种力量对经济的影响来看,疫情及疫情防控政策基本上主导了经济走向。如:二季度,上海出现疫情并采取全城静默的方式阻断了疫情传播,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今年10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同样十分严峻,多地出现疫情,其中不乏一些二线城市同样采取了“静默”等严格的管控方式,疫情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冲击依然较大。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对供需两端均产生了冲击。从供给端来看,疫情持续近三年,疫情反复及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给企业尤其是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经营带来重创,部分本就处于生存边缘的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市场。虽然未来随着经济的修复,还会有新的企业成立、发展,但这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中小企业恢复活力不仅是资金的问题,企业缺乏信心或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除中小企业外,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同样受到诸多限制,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而言,由于疫情蔓延引发的限制开工、人员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冲击。同时,疫情还冲击了需求来源和需求结构。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为悲观,消费倾向减弱。同时,疫情发生之后,居民消费更加谨慎,消费降级较为明显,“居家消费”、“宅经济”等也愈发被大众接受。可以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并重塑了消费习惯。
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采取合适的疫情防控政策。今年以来,稳增长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政策的重要一环就是宽货币、宽信用,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发力助企纾困,这虽然对经济修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企业贷款意愿仍旧不足。一方面,疫情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佳,银行出于防控风险的考量,对其贷款投放较为谨慎;另一方面,预期走弱下,部分企业出现“投资恐惧症”、“债务恐惧症”,导致信贷需求减少,原有宽信用逻辑已经发生改变,需重新思考破解之法。后续制定、执行疫情防控政策要高度注重与推进其与经济修复之间的平衡。相关部门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参考国际、国内的有益经验,争取以付出最小防疫代价的方式实现经济修复。
二、“保交房”、“去库存”并举,循序渐进化解房地产风险
房地产已不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我曾在多次发言中提及,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供过于求,且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有所放缓又进一步降低了住房需求,供需矛盾加大。2020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严调控政策频出、房地产企业信用事件频发,房价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长期供需错配以及房价下行预期不断强化下,房地产市场拐点已至,且其进入下行通道的趋势难以出现根本性扭转。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减少,改善型和民生型的房地产需求并不足以支撑房地产行业的再次腾飞。我认为,当前我国以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已经不复存在,对此不应再抱有期待。
房地产市场风险出清需有序推进,“保交房”的同时也要“去库存”。房地产行业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具有“金融属性”。当前房地产已进入单边下行通道,但不能任凭房地产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进而引发金融系统风险,风险缓释过程应有序推进。当前房地产市场“保交房”与“去库存”问题并存,“保交房”是解决民生问题,“去库存”则是要消化房地产企业长期以来的房产库存和大规模的土地储备。“保交楼”、“去库存”既是对当前稳住房地产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未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二者需同时进行。在房产库存量高企的当下,若仅仅是以“保资金、保交楼”的方式来稳地产,或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产生更为严重的信贷危机。但当下房产交易持续低迷,房地产企业“去库存”仍受制约。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速持续处于深度收缩区间,“金九银十”不再。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交易遇冷也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房地产税的征收时点、方式,等等。中国信贷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同时房地产也是居民财富的载体,要充分考量地产下行周期过程中房价下行对居民财富、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扰动,并做好充足的应对。当然,在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短期内不要寄希望于房地产行业出现大幅改善,政策的制定更应聚焦在如何减少地产转型期带来的阵痛。
三、建议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更为直接的方式促进消费
稳增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既要放眼长远,也要立足当下,既要考虑到政策执行对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带来的影响,也要切实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行稳致远,但对于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或难解其燃眉之急,当前更为迫切的是要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加大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维持行业平稳运行,这与稳民生、保就业紧密相连。建议政策在供需两端发力,一方面下发消费券,这并不是动员商家拿出打折券,而是由财政直接下发给居民;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参考海外,欧美均在疫情期间向居民和企业先后下发不同额度的消费补助和企业补贴,对于改善需求起到了一定效果,我国相关部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消费券和补助的下发。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压力下韧性凸显的中国宏观经济
刘元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