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筑牢经济周期底部,胜过短期反弹刺激

毛振华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4-03-01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转载自12月13日中诚信国际公众号。 


本文字数:2028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当前经济在疫后的恢复性增长已经有所体现,但是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依然低于疫情前,主要原因在于从经济周期视角来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一次深度周期调整,并不是短期冲击后的反弹。由于经济周期仍处于筑底的阶段,资产价格也出现下行压力,短期的刺激政策无法扭转周期趋势,因此宏观政策应当与经济周期的演化阶段相适应,当前使用反弹刺激政策的效果已经较为有限,政策制定应着力于筑牢经济周期底部。


当前讨论的“经济复苏”有两层含义,一是疫情冲击后的短期经济修复,二是长期的经济周期复苏。从2020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在“出口错峰”优势的拉动下取得了超预期的增长,2022年西方经济体在经历了所谓“全民免疫”后向常态恢复,而我国却未能实现同步的经济修复,年度增速仅有3%。2022年底以来曾先后提出经济运行可能将出现“强信号、弱反应”以及“强政策、弱效果”的担忧,事实也验证了这一担忧。2023年疫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已经有所体现,产出缺口逐季收窄,工业生产持续修复,服务业生产与接触型消费恢复性增长,但是经济总体却持续处于弱复苏状态,远未达“灾后重建”力度,且经济修复节奏一波三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此前经济高增长背后所积累的周期性、结构性、趋势性问题与短期冲击叠加,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四阶段的右侧下行阶段。因此虽然今年经济增速或仍能达5.3%左右(两年复合4.1%),未来几年或将持续面临“保四争五”局面,202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在4.5%左右。


经济周期筑底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大国博弈与去全球化浪潮交织,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特别是“去风险”概念的提出不是去冷战,而是新冷战。二是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依旧突出,供需结构性失衡制约经济修复,特别是此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在长期内形成的是供给能力,总需求的问题并未得到缓解。三是信心不足依然是制约需求回暖的重要阻碍,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的预期依然偏弱。四是宏观债务仍处高位,付息压力加大经济金融脆弱性,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或将首次突破300%,但也应当注意中国缓解债务问题,特别是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腾挪空间依然存在。


在经济修复进程中,物价与资产价格水平并未同步修复,需要特别关注经济筑底过程中的资产价格下行风险。从国际上来看,日本也曾经历过较长时期的经济调整和资产价格下行,为应对经济下行与资产泡沫破裂,日本曾采取大幅扩张债务与投资的刺激性政策,但由于公共投资效率较低,带来了较强的挤出效应,并未能阻止经济增速下行。同时日本居民部门消费支出增速显著下行并出现了“躺平文化”,加之日本企业部门出清缓慢,僵尸企业占比长期处于高位,经济最终陷入“失去的二十年”。可见,应对资产价格与经济的周期下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并非总是一剂良药,中国经济需要寻找到新的路径去应对物价与资产价格的下行问题。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慎用反弹刺激政策,尽快筑牢经济周期底部。一是筑牢民生底部,与通常在供给侧所采取的精准滴灌、定向倾斜政策不同,当前需要一次“大水漫灌”,要将“水”灌溉到社会底层,灌溉到社会根部。在投资效率边际递减且消费乘数高于投资乘数的情况下,建议分批次发放10万亿规模的现金补贴,少10万亿基建多10万亿消费,是重启经济、支撑价格的最优选择。二是筑牢市场底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促进微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释放出活力。三是筑牢风险底部,一方面要避免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风险出清,不应过度惧怕风险的释放。四是筑牢信心底部,多措并举提振预期,不能忽略社会心理因素对于经济的影响。总体来看,强势筑牢经济周期底部,有助于稳定资产价格走势,而盲目的使用传统基建投资等短期刺激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挤出有效需求并加剧供需失衡。


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和居民财富总量规模庞大,国有企业、工业企业也积累了大量优质资产,各部门已经积累了应对周期调整的“家底”,因此有能力应对这样一次调整。虽然当前我国所处于的经济周期下行是确定的,但是每个个体、每个企业、每个部门的选择是不确定的,微观个体做的好不好,最终又决定了宏观周期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战胜挑战,只有选择继续前行的人,才能够走过这个周期,才能跨越这个周期!




阅读

丁爽: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或到明年下半年反转


陈占明等:携手沿线国家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闫衍:稳增长与去风险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王永利: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或呈现非线性变化


张明:谨慎乐观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


聚焦“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深度错位下的人民币汇率”,CMF专题报告发布


杨继东:产业数字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代志新:加快释放绿色税制红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毛振华:筑牢经济周期底部,胜过短期反弹刺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