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松: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唱衰中国”论调不攻自破
王孝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转载自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字数:247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近期,美西方一些机构和政客大肆炒作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抛出“中国经济失速”“中国拖累世界”“中国是风险之源”等谬论,以虚假叙事对公众构成误导。世界主要评级机构在美国的操纵下,调降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并从经济增速、地方债务、房地产调整等方面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而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则通过今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数据“演绎”出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外资大量撤离中国的结论。
实际上,这些言论都是罔顾事实、以偏概全、恶意唱衰中国的论调,主要目的在于动摇和瓦解世界对中国的信心,打击中国各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士气。近年来,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了威胁和恐惧。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不遗余力地从各个领域打压遏制中国,试图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在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之外,美西方还动用了自己擅长的手段——“舆论战”,即利用自己控制的全球性媒体和机构,来散布对中国的负面信息和谣言,从而配合其他领域的斗争,离间中国同伙伴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改变国际资本流向,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搅乱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实现对中国的全面遏制。
1、中国经济韧性揭穿唱衰中国谎言
实际上,美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唱衰根本站不住脚,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和心理攻势。通过事实和数据,可以轻易地揭穿唱衰中国的荒谬言论。
2023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韧性凸显,各方面指标都展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2023年11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4.5%,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态势愈发明显。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在对外贸易方面,尽管2023年6—9月份,外贸单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应该看到,2023年以来,全球贸易整体上持续低迷,我国外贸发展顶住了外部压力,出口规模、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相对稳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23年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体现出其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支撑作用。前11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6%,增速高于整体水平,不仅反映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表明贸易伙伴多元化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手机出口增长3.3%,汽车出口增长79.6%。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国内增加值率高,不仅直接推动了出口增长,而且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以来,我国使用外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美西方机构和政客以此为“依据”,大肆炒作,唱衰中国。然而,部分外资迁出中国实际上体现了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恰恰反映了中国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的良好态势。还应该看到,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在引资额下降的同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8%,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6%、5.5%。在服务领域,建筑业、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2.8%和9.1%。高技术产业引资3866.5亿元人民币,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2%,较2022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从来源地看,英国、法国与荷兰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3.9%、93.2%和34.1%。五年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远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包括中国美国商会在内的多家外商行业组织表示,对于众多外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权威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充分肯定。根据IMF的预测,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带动与中国相关联的经济体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中国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链,有先进的科技和优秀的人力资本,正在进行高质量发展!
2、培育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新动能
美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唱衰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每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或者经济发展指标出现波动时,西方媒体和政客就会借题发挥,对中国经济进行负面报道,不断抛出唱衰中国论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的局面,具体体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各种风险隐患暴露,从而使试图唱衰中国的机构和政客有机可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国内外各界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才能有力回击唱衰中国的荒谬言论。
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新动能。
进一步培育新动能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根据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未来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各界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
进一步培育新动能要以扩大国内需求为基础。未来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此外,还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进一步培育新动能要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只有突破困难深化改革、打破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培育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新动能。未来各界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使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坚实的内生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延伸阅读
毛振华:关注资产价格下行过程中的居民部门债务风险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李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吕冰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前瞻
2023回眸:CMF理论与思想研讨会,CMF国际研讨会关注国内国际重要经济理论及议题
范志勇: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仅是应对一连串金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