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金融的巨大价值

吴晓求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4-11-08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本文转载自9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EMBA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5447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2024年9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行2024级金融EMBA开学典礼,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以《金融的巨大价值》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寄语EMBA新生。现发布演讲全文,以飨读者。


现在社会上似乎对金融有一种误解,也不知道这种误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误解应该是对金融在国家经济活动的作用以及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理解的表现。今天我要再次给大家讲一讲金融的价值,在这之前,在南开大学我简明地讲过一次。今天,再次讲一讲金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金融。


在我的认知中,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成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金融和科技是两个重要变量,是国家经济发展两个重要的轮子,缺一不可。千万不要以为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迭代,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一个国家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实际上,在这其中,金融的作用特别重要。


你们选择了读金融EMBA,就意味着你们将了解到金融在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熟读了金融,就不会被社会上的一些肤浅的、不正确的认知所左右。


中国社会现在是一个相当浮躁的社会,各种基于民粹主义的思潮五花八门,民粹主义思潮是对文明社会前行的方向缺乏正确的认知,对现代文明缺乏深刻的理解。人为什么要学习,是因为学习将会给你正常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让你对“是与非”做出正确的判断。人最重要的能力,首先在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利益得失的判断。如果立场都是基于利益的和趋利的,那么,很可能会失去“是非”判断的能力。但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个人就会一身正气;但凡是趋利的,他就会随风摇摆,眼神是飘忽不定的,因为他总在寻求利益。我想,这可能是你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读金融EMBA另外一个收获,除了对金融有进一步的了解外,还要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今天不是给大家讲人生观、价值观,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讲一下金融的价值。


金融古而有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在货币没有出现之前,人们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交易,都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排除了货币作为一种中介功能的可能性。物物交换是一种落后的交易方式,效率很低,虽然它似乎也有一个优点——难有欺诈。两头羊与一头牛相交换,看得见、摸得着,大体上不会有什么欺诈,但是,这种交易方式效率是非常低的。后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基于交易的媒介——货币出现了,但是,并不是什么物质都可以成为货币的,必须是大家公认的、稀缺的、难以复制的东西才能成为货币。早期的货币从贝壳开始,之后是金属货币,人类社会出现了货币形态。货币的出现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特别是经济活动和贸易的效率有了极大提高。这其中早期虽也有欺诈,但是随着识别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商业文明的到来,货币欺诈开始减少。人类社会一定要经过商业文明的社会,也就是以诚信作为交易基础的社会。


之后,纸币出现了。纸币的出现,更大幅度地提升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研究货币史的学者说,最早的纸币来自于中国。纸币出现后,经过时间的锤炼,机制慢慢的、不断的成熟起来了。最早纸币还不是国家发行的,之后才有了国家信用的背书。钱庄等都是早期的金融机构业态,商业银行和央行的出现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信用创造和基于信用的各种支付工具出现了。这些支付工具,例如支票、各种商业票据等,都是基于信用。信用创造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交易。可交易的信用本质上就是货币,无论发行者是谁,只不过各国法律对此都有自己的约束。比特币在有些国家就是合法的,因为只要是可交易的信用,就被认为是货币。在更多国家,比特币则是不允许的。


可以看到,金融或货币最起始的功能是定价和交易的媒介,其中定价又是最基础的功能。在没有货币的时候,交易双方可以确定一头牛等价于两只羊。有了货币之后,我们就可以分别对羊和牛进行定价。货币之所以有定价功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继而所有的商品价值在它面前都可以被分割。货币的定价延伸出了货币更为重要的一种功能,即支付功能。人们可以接受货币,虽然它不是一头牛,不是一种实物,人们相信它的信用价值。支付是货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支付功能出现后,基于支付的结算和清算的功能随之出现。所以,定价和支付是货币的两大基础性功能。


经济活动是需要资金的,否则就是一个原始经济、自然经济。经济活动是基于分工而展开的,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分工。分工可以更有效率地创造财富,亚当斯密说“分工是财富的来源”。有了分工,就会有交易。一个人不可能包打天下,一个企业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国家也不能包打天下,都要基于分工。分工的结果就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了很多例子。如果一个人自己去做他所需要的全部物品,那么效率很低下,而把他所需要的这些物品分成20个项目,有20个人去分工做,就会发现这20个人做出来的物品,不但可以分别满足这20个人的需求,而且还有极大的剩余。


有分工就有交易。人们要生活,生产小麦的和生产面包的要交易,如果没有小麦,是不可能生产面包的,它们之间需要交易,各取所需。交易必须是平等的,平等的前提是自由交易、价值公允。价值公允的前提是市场自由、交易透明,所有的不透明都内含着不平等。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完善的法制、高度的契约精神和透明度。没有透明度,交易就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公平性。公平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这里说的公平,不是指结果的一样,而是机会和人格上的平等。


企业要扩大再生产,需要流动性支持。流动性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运行如果没有流动性,生产规模就会萎缩,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通过贷款的方式,金融为企业提供货币流动性,让其得以不断的扩张。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危机不一定就是财务危机,可能更多的是流动性危机。企业一旦出现流动性短缺,企业经营就存在巨大风险甚至破产,金融企业尤其如此。金融企业的危机更多地来自于流动性危机。金融体系提供了度过危机的手段和机制。提供流动性,是金融的又一个重要功能。


货币是财富储备的重要形式。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时,现期收入扣除现期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通常都会以居民储蓄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这是居民财富储备的重要机制。银行会给储户适当的利息,利息并不是投资收益,而是一种对消费延迟的补偿。在中国社会,居民储蓄存款是财富储备的主要手段。财富储蓄是金融的功能之一。


到2024年7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46万亿。现在,消费需求相对低迷,政策的重点似乎就在如何把这146万亿中的一部分“赶”出来消费。实际上,只要消费者、投资者、企业家有信心,这146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部分就会对消费的扩张做贡献。如果信心缺乏,预期很弱,存在不安全感,消费是难以扩张的。


所以,政策的重点不是想办法把这146万亿“赶”出来,而是要解决大家的安全感,让社会有预期和信心。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完善的法制,而不来自于政策的调整。


所以,我经常说,完善的法制和有激励功能的市场经济制度,于中国经济而言是最重要的。制度的设计不要漠视激励功能,不要把激励与追求自私自利等同起来。


政策和规则制定的出发点是激励。高水平的道德标准不是政策的着力点。政策和规则要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普通人,普通人希望自己的收入能不断提高,希望就业稳定,希望居住环境有所改善,希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这些都是普通人的诉求。制度和政策的着眼点如果高度关注普通人的这些诉求,这个社会就会很安定,经济就会发展,社会就会前行。


在今天,金融的价值当然还不仅仅表现为定价、支付、提供流动性和财富储备等功能,金融正在慢慢地发生结构性变化,金融结构性变化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脱媒”的力量。金融脱媒是金融变革的内生性动力。


金融脱媒,是指金融活动特别是投融资活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借贷双方的直接交易。所以,金融脱媒最重要的是脱传统金融融资的“媒”,融资活动开始走向市场,并开始形成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


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或者说资本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的底层逻辑,就会昙花一现。由于底层逻辑的支撑,所以,资本市场才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由此,金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金融业态中的那些作用了,金融的功能开始升级。


第一,金融业态越来越多样,催生出新的资本业态,这种新的金融资本业态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所以,于今天而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这是正确的,但有时候可能也是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因为,现代金融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升级迭代,是未来新产业的孵化者。硅谷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硅谷既是科技进步与产业结合的典范,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没有金融创新,大概率也不会有硅谷。所以,金融不是简单的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有时金融也会反过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升级迭代,这就是现代金融的重要作用。


我们对金融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金融只是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认知上,那是传统金融。今天的金融或者现代金融,作为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推动了经济的结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迭代。今天在座的各位也许就职于天使投资、PE、VC等资本业态,它们都在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而这些正是未来新的主导产业。


第二,“新金融”或现代金融,在流动性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了,即由创造货币流动性到创造资产流动性。流动性创造功能的升级,是因为金融结构的升级。传统金融创造货币流动性,为企业提供货币流动性,现代金融已由创造货币流动性升级到创造资产流动性,金融创造流动性这个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存量资产在经过必要的证券化之后,都可以流动起来,这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更大体量的可流动的存量资产的支持。一方面,可流动的存量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可配置的资产类型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因为存量资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在增强。金融功能升级的重要作用,就是能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包括财富管理需求。金融不能只提供银行储蓄存款的服务,还必须创造多样化的流动性强的资产类型,供社会选择。人们的金融需求是有巨大差异的,金融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断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资产证券化是创造资产流动性的必要技术基础。在这之前,必须对存量资产进行市场化的评估。溢价还是折价?或者平价?任何资产通过对价机制都可证券化,价格能解决经济活动中99%的问题。基于对价的交易,几乎能解决经济社会中99%的问题。要懂得交易的巨大作用和对价的意义。我们如果把金融的理论和方法学通了,就能更好地、更低成本地解决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当然是以已有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基础,而不是重起炉灶,更不是对人类社会已有优秀成果的否定。我特别强调兼容并蓄,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做什么贡献,也只是对人类文明的增量贡献,是在已有人类文明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对人类文明所做的增量叠加。每个民族的贡献,实际上都是增量叠加,不可能推倒重来。科学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兼容并蓄很重要,尊重他人很重要,谦逊学习很重要。这种态度绝不意味着不自信。但凡有这些特质的人,他的内心坚如磐石。


中国社会一定要开放,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会进步。开放是今天中国最重要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最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定能让中国走向现代文明,封闭一定会落后。


第三,“新金融”或现代金融,创造了一种风险或者资产定价的机制。在市场化金融结构下,资产定价的本质是对风险的定价。如果社会缺乏有效的定价机制,那么财富或资产管理是无法进行的,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去配置资产。资产定价与其说是对其收益的定价,不如说是对其风险的定价。


资产或风险定价理论的发展,推动着金融理论的现代化。最近20多年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不少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金融学开始进入到科学阶段。这之前的金融理论,更多地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种思想,到了今天,金融理论已经由概念、逻辑和思想,演变成了科学体系,进入到科学阶段。


在金融结构没有市场化之前,传统金融对资金价格的研究,对利率的理论研究,是金融学者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点,主要研究利率的形成以及利率对经济的影响。现在我们从对资金价格的研究到对资产价格的研究,这是金融学的一个巨大飞跃,金融理论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具备了跨期的风险配置,这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管理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对于外部事件特别是汇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需要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金融在传统金融时代的四大职能和市场化金融时代的四大职能,就是今天的金融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任何轻视金融作用的观点,都将影响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影响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影响产业体系的升级迭代。


所以,大家应该多学一些金融的理论和方法,这能让我们有更深邃的眼光,能以广阔的视野来拓展我们的能力,能让我们对未来心中有数。




阅读

CMF季度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发布,刘伟 刘世锦 蔡昉 王一鸣 杨瑞龙 毛振华 闫衍 于泽对当前经济形势展开联合研讨


王晋斌:美联储:阶段性向就业优先回归


秦虹:正视房地产市场挑战,品牌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