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了洛阳》总制片人何冀兵:把超级文化IP带给年轻人是我们的使命|专访
作者|丁楚乔
编辑|友 子
“洛阳太好了!这个十三朝古都对中国整个文明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有足够的丰富度和空间度。许多年轻人对我国这些超级文化IP都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让‘千年洛阳,青春登场’是非常有意义的,更是我们的使命。”
距离《登场了!洛阳》杀青已经整整一个月,当总制片人何冀兵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依旧心情激动。
他向数娱君分享了一组数据:从开始策划到正式播出历时360天,节目共计10期700分钟,短视频400多条,台本约22万字,现场拍摄人员300余名,在洛阳合作过的单位26个、部门36个、拍摄过的景点超过40个……
巨大的工作量给节目组提出了不少挑战,尤其当碰上了疫情和恶劣天气,每天动辄需要调度几百人,辗转于数个拍摄点,但大家始终兢兢业业。
何冀兵表示,有了《登场了!敦煌》的经验,这次策划、拍摄、制作的过程更加得心应手。在此期间,节目组、艺人嘉宾探索团也和专家学者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两季以来,节目组一直非常在意带给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与上一季主题篇章式的叙事逻辑不同,《登场了!洛阳》围绕关键文物展开推理,固定拍摄场景也更为科技化,同时保留了嘉宾的“致敬秀”环节(即复原某个历史故事或场景),具体形式与各期内容特点结合。
横向来看,在爱奇艺洛阳IP系列“一鱼十二吃”的体系中,综艺《登场了!洛阳》是第二个上线项目,属于打头阵的“地面部队”,为洛阳IP持续预热。
而在纵向上,对《登场了》系列而言,如果敦煌只是一个起点,那么洛阳则是一个夯实内容品牌、让系列IP持续走得更好更远的坚实台阶。
“用综艺输出文化
是出给自己的难题”
某种程度上,文化价值观与综艺的娱乐感总是难免“违和”,这也是《登场了》系列起初定位“人文综艺”时面临的难点。
节目组在探索过程中很快意识到,有别于纪录片或专题片,人文综艺不能满足于只做给具备一定文化鉴赏能力的小众兴趣人群。如果要贴近当下更多年轻观众的需求,那么,结合国潮、寻找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复原’是当代青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国内有很多相关的兴趣人群,包括复原古代服饰、妆容、家具、音乐等,因此复原也成了我们的重要手段,是节目非常有特色的一点。”何冀兵介绍。
让观众真切地“看到”历史,比什么都重要。以《登场了!洛阳》第二期为例,探索团兵分两路,一队学习制作《烧尾食单》记录的唐朝菜品,另一队趣味闯关,了解唐代礼仪。在最后的致敬秀中,节目组通过严谨地复原传统美食、西域歌舞,再现了一场万邦来贺、华美雍容的唐宫盛宴。
“致敬秀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绪来进行制作的。”何冀兵向数娱君透露,比如待播的“神都梦华”篇章将采用灯光秀形式,在洛阳广播电视塔身上复原北魏时期的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高达147米,是当时世界的最高建筑,可惜在十八年后就被火烧毁了。我们觉得,既然当时世界建筑的最高成就就在洛阳,又有很多人在努力复原永宁寺塔,而洛阳广播电视塔是如今洛阳的最高建筑,这样的形式很有意义。”
与复原的手段相辅相成,节目采用了沉浸式探索手法。第三、四期中要求嘉宾独自下墓收集信息,观众可以代入嘉宾视角,克服对古墓的恐惧,跟随镜头观察体会,初步感知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文化。
节目组也邀请了专家学者陪同探索团实地勘察,探究古人的生活痕迹和情感。
在公主曹淑墓现场,探索团通过学者王咸秋了解到,历史上的魏明帝曹叡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女儿不幸夭折后,他不顾越制为她亲自送葬,还做了精巧又充满童趣的陪葬品,恳请叔叔曹植为曹淑写诔文。在看到诔文和儿童陪葬品的那一刻,观众也仿佛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深沉父爱。
《登场了!洛阳》每期节目的具体呈现形式,都与内容和考察地点紧密相关。从最初的二里头考古现场实践,到参观古墓群,嘉宾的一切行程都基于节目组与当地达成的合作共识。
令何冀兵印象深刻的是,拍摄时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部分古墓仍在装修,尚未开放,但特意为节目停工好几天。“如果没有当地的支持,没有安全、专业的指导背景,我们是无法启用沉浸式体验这种方式的。”
除了对外的各项合作,由于节目拍摄场景非常多,如何对内统筹300余人的现场拍摄组,既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
“有一天开会的时候,我们的统筹说‘大家为自己鼓个掌’,我还在纳闷怎么回事,然后他说,‘我们今天突破性地完成了12个点的拍摄任务,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何冀兵回忆。
《登场了!洛阳》拍摄期间,经历了两次疫情和天气影响,当地酒店一度不接待外来游客,许多景点都处于暂时关闭中。好在有了上一季的经验积累和洛阳市的全力支持,节目组才能顺利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
“‘把文化做给有文化的人看’是应该的,但节目的方向是面向更多的年轻人,这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比较难解的题。所幸两季以来,节目组在解决各项难题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强了。接下来的每一季,我们应该能通过一遍遍实战,不断做出更好的解答。”何冀兵对数娱君总结。
洛阳IP的“地面部队”
在前不久的爱奇艺悦享会上,大型IP古装剧《风起洛阳》官宣即将上线。那么,《登场了!洛阳》是特地配合平台IP系列化的一个打法吗?
何冀兵告诉数娱君,其实在去年前往敦煌拍摄中,节目组就已经决定接下来要做洛阳专题。
“我们认为这档综艺应该做成一个系列IP,那第二季的选择会是什么?当时我们就觉得洛阳非常好,它是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丰厚,有许多故事。”
然而面对遍地都是故事的洛阳,节目必须做“减法”。比如洛阳五大王城之一的西周时代的王城,节目中仅涉及了“天子驾六”等知识点。
节目组在考察时发现,在国内现有考古发掘中,二里头地区关于“中国”(即中央之国)二字的界定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有了这层意义,选择二里头作为本季洛阳的开篇就顺理成章。
节目还有一个近10人的导师团,他们的讲解拓展了节目的文化知识纵深感,既增加说服力,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在节目上都有出彩的表现。
在何冀兵看来,许宏老师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完全体现在了幽默风趣的交流过程中,而王咸秋老师在念曹植为曹淑写的诔文时,讲到动情之处,“我觉得他的朗诵不亚于专业级别,非常让人敬佩。”
节目组最初与考古界接触时,也有学者一听综艺就敬而远之,担心是不是将考古娱乐化。
“但最后很多学者都是被我们节目组所打动,他们说这个节目真的不一样,你们对知识的尊重,对学者的爱护,可能在有些节目中是较少遇到的。于赓哲老师还特别告诉我们,他发现所有跟他对接的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能跟学者们聊得来,节目组的气场非常不一样。”
和在敦煌一样,来到洛阳后,节目组首先“化身洛阳人,探访洛阳事”。在墓葬文化专题中,有一个类似“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节目组认为一定要找到对应的墓志铭实物,这样内容才有可能成立。但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很多当地的文博专家甚至没有留意这个故事。而在导演的坚持和专家们的帮助下,终于在开拍的前三天找到了这位乐籍女沈子柔的墓志铭。
“据说现在这块墓志铭成了‘网红’。如果导演组不是进行了大量阅读和深入研究,我觉得这么细节的信息恐怕是拿不到的。”何冀兵说。
(沈子柔墓志铭)
在双方的交流碰撞中,节目组也在积极地影响着学者们。
“王咸秋老师之前没微博,在我们的‘怂恿’之下,节目播出后通过微博和观众互动了。我们也告诉他们,虽然考古工作看似象牙塔,但当下的年轻人需要了解,也无需太介意用比较综艺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大家。在整个摄制过程中,我们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整体来看,在爱奇艺洛阳IP系列的内容产品中,《登场了!洛阳》上线时间位列第二,处于《风起洛阳》之前,是当之无愧的先头部队。
何冀兵用了一个比喻,“综艺扮演的角色类似进军时的地面部队,当这个节目接近尾声时,预计《风起洛阳》也快播出了,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宣发。”
而从去年的敦煌专题到今年的洛阳,《登场了》系列的视野、格局也越来越开阔,接下来还将走向省级的山西和跨六个省的大运河。
何冀兵表示,虽然项目企划由西部走向中东部再拓展至全国,但不管如何选择,这些地方都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尤其像洛阳这样的超级文化IP,是我们整个系列里最重要的一个,也是《登场了》系列未来可能要持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的最坚实的一个台阶。”
艺人:意外之喜,意犹未尽
为了做好这档人文综艺,节目组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在艺人嘉宾的配置上也颇有讲究。
“涵哥是我们的中流砥柱,他和浩源是我们节目内容的基本盘。”何冀兵对两季的常驻MC汪涵和李浩源赞不绝口。
汪涵不仅是有着很高国民度的主持人,本身也十分热爱传统文化,还是一位收藏家。“墓葬文化专题那期,他会想到盗墓对文物信息不可估量的毁损,会提到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献的二重辩证法,总能在关键时刻运用他的知识储备,观点和情感都非常吸引人。”
(节目常驻嘉宾汪涵和总制片人何冀兵)
本季开篇还有一个特殊的VCR:人气小生王一博变身电台主持人,用河南话为观众推荐家乡洛阳。
“涵哥在说服一博和他的团队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一博本人也是很乐意,只不过时间紧张,最后仍然非常热情地来为我们整个节目、为家乡洛阳做一些宣发。当时我没法去现场,涵哥还亲自坐镇主场做了监制,我们都特别感谢他。”
说起另一位嘉宾李浩源,何冀兵直言,“浩源是我们的小宝藏,他真的像一本词典,你问他问题,他立马给你娓娓道来,并且融会贯通。他毛笔字写得相当好,古琴弹得好,历史和法律都懂。我记得上一季他玩射箭游戏还有盲区,但今年他的表现非常出色,一说射箭就来劲了,肯定是自个儿悄悄练过了。我们常说‘君子会六艺‘,浩源是我认为的那种君子。”
(李浩源在节目中的射箭游戏环节)
在节目组和这些宝藏嘉宾的共同努力下,《登场了!洛阳》出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其中就包括第五期那段唯美动人的水中洛神舞。
为了体现《洛神赋》“凌波微步”的意境,导演们设计了一个200平米左右的舞蹈水池,里面注水约6公分深,转圈都费劲,这大大增加了舞者的动作难度。节目中播出的舞蹈时长3分多钟,但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两位艺人罗一舟和王楚然连续跳了数小时,全组从试拍到收工就投入了近20个小时。
(“洛神舞”致敬秀片段)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好。比如‘神都夜宴’那场,我们完全按照影视剧的拍摄方法,其实真正在电视剧中拍一出这样的戏可能要花三天时间,但我们只有五六个小时,加班加点给做出来。”
何冀兵不无惋惜地表示,节目组还有一些更加宏伟的梦想尚未实现,“比如我们最后一期想到黄河边上放河灯,结果发现这根本不现实。我们还想邀请蔡国强老师,做一场致敬女皇武则天的‘牡丹烟花秀’,但这个想法胆子有点大,首先我们拍摄时牡丹花期已经过了,再者放烟花是不太被允许的。”
但所有的未完待续都让他坚信,在不久的未来,《登场了》系列能够寻到合适的机会,将节目组那些浪漫绮丽的梦想照进现实。
一档综艺的使命:
让超级文化IP重现青春
十年前,何冀兵去过一次敦煌。从那时起,做一档系列文化综艺的设想开始发芽。
“敦煌特别好,但当年还没有用综艺的方式去挖掘它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灵感来源。我们团队(沐心工作室)组建于2019年10月,后来也成了爱奇艺目前为止唯一有关开拓人文方向的综艺工作室。”
(总制片人何冀兵)
团队初建时,全组人看了很多国内案例,最终判断要走出一条新路,即选取全国性的重大超级文化IP作为母题。
“‘超级文化IP’的概念至少满足两点要求:首先,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它必须对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文化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足够硬核的标准和两季节目摄制的实践基础上,《登场了》系列积累了足够多的备选。“第二季还没拍完时,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于大运河的邀请,不久前还收到了山西省的邀请,山西文旅厅听我们做汇报,当场就决定要尽最快的速度来推进《登场了!山西》。接下来还有泉州、丝路等等。”
无论是首个洞窟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敦煌,有着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阳,2000多年以来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大运河,历史上的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还是丝绸之路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节点城市,这些千年以上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无不符合节目组深度挖掘、探索的预期。
两季以来,《登场了》系列有一句slogan始终不变:千年敦煌/洛阳,青春登场。节目组认为,不管在哪里拍摄,落点都是以青春的方式,而青春的表达方式必然要求常变常新。
“比如下一季,我们有没有可能做密室逃脱?可不可以做成剧本杀?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大家在这里收获电视剧一样的观感,逻辑紧密、情节惊心动魄,看得非常过瘾?”
何冀兵并不确定这些设想具体何时落地,但他清楚,只要找对了大方向,“让文物活起来”,那么超级文化IP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就自然而然地缩短了,潜移默化中为这些文化赋予了时代的活力。
回顾团队走过的路,有一个问题令外人好奇:为什么这些内容创作者总要主动去迎接困难,承担看起来如此繁琐冗杂又精益求精的工作呢?
可在何冀兵和团队的眼中,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几千年中华文明有太多的超级文化IP,它们其实既熟悉又陌生。大家都知道大运河,但是大运河的来龙去脉、它具体有什么故事?可能就不太知道。今天我们做节目有必要把这些超级文化IP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