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带着一种史诗般的激情描写‘黑暗战役’的。”
作 者 | 郭松民 编 辑 | 南 方
黑暗战役,是《三体》中的经典情节之一,也是《三体II:黑暗森林》的高潮。
危机纪元205年,逃跑主义者章北海大校,利用担任恒星级星舰“自然选择号”执行舰长的机会,挟持星舰逃离太阳系,太空舰队派出4艘星舰追击。不久,太空舰队在与来自三体舰队的探测器“水滴”作战中几乎全部被毁。舰队主力的覆灭似乎证明章北海的逃跑行动是正确的,于是章北海获得“自然选择号”及4艘追击星舰全体乘员的一致拥戴,成为他们共同组成“星舰地球”的精神领袖,自诩要“延续人类文明”。但好景不长,大家很快意识到“星舰地球”的资源只够一艘星舰飞到计划中的目的地天鹅座。于是,5艘星舰之间爆发了自相残杀的“黑暗战役”,章北海本人也死于非命。最终“蓝色空间号”取得了胜利,收集了4艘被毁星舰的燃料和配件,继续逃往天鹅座NH558J2恒星。与此同时,太阳系的另一端,在同“水滴”作战中逃离战场的“青铜时代号”和“量子号”两艘星舰也在同一逻辑下发生火并,幸存的“青铜时代号”飞往金牛座。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悲剧发生,反而打算先下手为强,消灭其他4艘星舰,攫取他们的资源,只是比他更为狡诈的对手提前4秒钟动手,章北海最终命丧太空。在他的笔下,“黑暗战役”简直成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太空歌剧”,成了人类生存意志与精神的最高体现。章北海则被作者无条件地赦免了,因为他无非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选择对人类最有益的决定”,他甚至像人类精神的“父亲”,永远沉静,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更远的地方,他为此所采取的手段也坚定决绝。
什么手段呢?章北海在进入冬眠之前就采取过暗杀行动,冬眠近200年被唤醒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三体舰队仍然远离太阳系时就劫持“自然选择号”逃跑;二是在逃跑途中自相残杀。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意识到,当他把章北海表现为人类精神的“父亲”,把章北海所做的一切都美化为“想为人类文明保留一颗种子”时,人类已经不再是人类,而是走向了反人类,变成了非人类。章北海在黑暗战役中所遵循的、并且被作者所深深同情的逻辑是:为了保护人类,可以毁灭人类。这听上去荡气回肠,但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而是早已被进步人类所唾弃的纳粹主义逻辑。
1942年,在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上,党卫队头子海德里希正是用这一逻辑来论证大屠杀的正当性!希特勒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赞扬他是“拥有钢铁之心的男人”,这一“荣誉”不是也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被授予章北海吗?他何曾有过任何软弱?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把章北海设定为政工干部,他初次登场就是航空母舰“唐”的候任政治委员,组建太空军时又成为政治部主任。第一,黑暗战役爆发前,虽然太空舰队已经覆灭,但地球仍在,人类仍在。星舰上都是军人,不是想着在最后一战中与地球共存亡,履行军人职责,反而向率先逃跑的章北海发出欢呼,决定一起逃离。
试问,如果这种行为得到认可、同情,那么遇到重大危机时,卖国贼不就可以“保留文明种子”为理由大行其道了吗?章北海的“没有永恒的敌人或同志,只有永恒的责任”不就成了叛徒和懦夫最好的借口吗?
第二,退一步说,对于组成“星舰地球”的5艘星舰而言,即便资源不足以确保全部飞到天鹅座,自相残杀也不是唯一选择。
章北海既然获得全员信任,又像小说描述的那样信念坚定,目光远大,就完全可以在与各舰协商后派出一条星舰,携带大部分资源继续飞往天鹅座,其余四艘则重返太阳系,以决死的精神与“水滴”和三体舰队周旋到底,使牺牲变得有意义,最低限度可以为地球防御争取时间。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只须一个条件:章北海自己绝不飞往天鹅座,而是亲自率领其他4艘星舰参加最后的地球保卫战。
最后,提一个问题:作为黑暗战役的“胜利者”,“蓝色空间号”的结局一定美好吗?和章北海那一套林立果式的疯狂臆想相反,“蓝色空间号”注定要灰飞烟灭。因为在飞往天鹅座长达两千年的漫漫长途中,资源不足的问题会反复出现,按照公然践踏一切人类文明准则的黑暗战役所确立的原则,“蓝色空间号”必然会陷入“黑暗诅咒”——没有任何人可以信任另一个人,每一个乘员都会成另一个乘员潜在的食物。所以,“蓝色空间号”最终会毁灭于无尽黑暗中,成为宇宙深空里永远漂浮的垃圾和微尘。这没什么值得惋惜的,因为黑暗战役结束之后,他们已经不再是人类了。我想问的是,作者受过什么伤害吗?心里还有一丝一毫的光明吗?究竟要对人类何等绝望与仇恨才能把黑暗战役写得如此慷慨悲歌,顺理成章?【待续。我会继续读,继续做笔记,继续和大家分享】
3、郭松民 | 《三体》:叶文洁与王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