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岗妻子、罗斯特罗波维奇弟子丨特立独行的大提琴家古特曼访华演出纪实

2017-01-13 爱🎵就在 每晚古典音乐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49x1rowv&width=500&height=375&auto=0Bach cello suite 3 Bourree



特立独行的大提琴家丨古特曼


从演奏风格上来说,古特曼和老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完全不一样。

继去年前苏联先锋派作曲家古拜杜丽娜拜访上海音乐学院之后,2013年6月份,又一位前苏联时期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娜塔莉亚·古特曼(Natalia Gutman),为上海观众奉献了她特立独行的演奏。


其实早在2011年,当时70岁的古特曼带着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美术馆乐团(前身为圣彼得堡室内乐团)来过上海,并在陆家嘴的MISA篷房音乐厅举办了一次颇为怀旧的演奏会。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教授林应荣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几个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兴致勃勃地来到音乐厅。当我们坐第一排时,我心里直咕嘟:这种大乐队第一排怎么听呀!但事实证明这一排太好了,让我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据说第三排以后听到的都是电声了。”

林应荣50年代留学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和当时还是中学生的古特曼有一“耳”之缘,“记得有一次我在柴院音乐厅的走廊上,听到从女厕所窜出几句极漂亮的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我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回答说是格涅辛音乐学院的娜塔莉亚·古特曼,从此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林应荣的两段回忆中,古特曼的“声音”都构成了记忆的主要部分。在6月9日古特曼的上海音乐学院演奏会上,她的大提琴所发出的音色确实非常特别。拿当晚的安可曲—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来说,初听之下,会以为老太太经过一晚上的演奏体力不济,所有音符都似蜻蜓点水而过,音量极轻微,然而细细听来,却又每个音符精准无比—到过现场的听众自然会理解林应荣所说的“坐在第一排”的感觉。

当晚的演出也有让古特曼本人很不满意的地方。上半场的曲目是勃拉姆斯的《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舒曼的三首幻想小品,钢琴由陈萨伴奏,让人比较放心。但是下半场的博凯里尼的《降B大调双大提琴奏鸣曲》临时被砍掉第二和第三乐章,已经让人心生疑窦。果然,在和自己的学生陈卫平合奏时,不知是由于两人配合不默契,还是什么原因,整支曲子支离破碎,连拉完也显得特别艰难。拉完之后,她自己也重重地摇了摇头,一把推开椅子,几乎忘了谢幕,想直接下台,亏得陈卫平提醒,才深深鞠了一躬,似乎带着满满的歉意。


她这样的状态,很让人为她最后一曲普罗科菲耶夫感到担心。然而普罗科菲耶夫毕竟是她的擅长曲目,熟练度和博凯里尼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她是看谱拉的)。普罗科菲耶夫的《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戏谑顽皮,配上古特曼的细腻演奏,算是为当晚的表现扳回一城。

古特曼1942年出生于喀山,5岁开始学大提琴,而在此之前,由于她的继父在家教授学生大提琴,她也跟着耳濡目染。她的继父萨波日尼科夫(Sapozhnikov)在前苏联的音乐教育界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以前学提琴的人都是靠着他的教材成长起来的。古特曼具有扎实细腻的技巧,是和小时候受到继父的严格训练分不开的。


除了传承自继父的演奏技巧之外,长期师从前苏联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也让古特曼受益匪浅。罗斯特罗波维奇教了古特曼四年,他不仅能言传还能身教,古特曼回忆说:“他的课总是非常生动形象,他对我的个性发展采取容忍甚至是鼓励的态度,有时还会在我练习的时候大声喊叫,激发我的情绪。”然而从演奏风格上来说,古特曼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却完全不一样,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在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琴声里,恣意又不失深沉,和古特曼如泣如诉的琴声大相径庭。连她自己也说:“我的目标就是要和他演奏得不一样,尽管我喜爱他的诠释,虽然他的演绎堪称经典,但我却宁愿从作曲家的总谱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他的录音里。”——1、来自巴赫的无限喜悦丨卡萨尔斯与杜普蕾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2、马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丨“我从四岁起就不断从这些音乐中撷取其知性、感性与性灵方面的各种力量。”


古特曼在前苏联的音乐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她16岁时已在国内小有名气了,很多人提醒她应该把姓氏改掉,因为古特曼是典型的犹太人姓氏,在苏联,这肯定会阻碍她的发展。然而古特曼说:“我的祖父就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惨遭不测。我因这个姓氏而变得坚强,我为此感到骄傲。我不想改变这个姓氏,因为这是祖父留给我的。”到了1969年,苏联政府已经开始限制她出境了,唯一的理由就是她的犹太姓氏。——穆洛娃访谈丨《窃听风云》会提示我太多前苏联的岁月,它真的是这样。


正当古特曼获得重要的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金奖,以及柴科夫斯基比赛第三名,在国际乐坛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之时,1974年,罗斯特罗波维奇投奔西方,她因与其师徒关系,被苏联当局打入另册,还被克格勃彻底禁止出国。刚刚起步的国际生涯不得不戛然而止,时间长达九年。被禁锢在国内的古特曼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生涯,而是和杰出的钢琴家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以及自己的丈夫小提琴家奥列格·柯岗(Oleg Kagan)组成了三重奏,在七八十年代的苏联,这个三重奏可算是黄金组合。



此次古特曼来上海,除了举办一场演奏会,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开了一场大师班。大师班上,一个十岁的琴童在她面前拉起圣桑的大提琴曲,古特曼则一个音一个音地为她抠出准确的演奏技法,没有多余的废话。台下满满地坐了几百号人,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静静地聆听着她的教诲。(外滩画报)


娜塔莉亚·古特曼的愁容  



2015年,七十有四的娜塔莉亚 · 古特曼(Natalia Gutman),是当今大提琴艺术家中的豪杰,有着光辉的履历。25岁时,获得慕尼黑国际音乐节赛事的冠军。之后,与一流的乐团、指挥合作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长期的艺术征途上,古特曼深受导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和钢琴皇帝李赫特的影响,处处体现出对艺术炙热的爱与追求。

这次来上海,古特曼带来了大提琴圣经、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分二场演,首场三、二、四,第二场一、五、六)。4月4日晚,带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与同好F兄等打过招呼后,快快入座,等待圣经唱响。


也许是舟车劳顿,老人家显疲态,驾驭巴赫这部力作,明显力不从心。甚至于古特曼自己都不满意起来。当晚,拉完第一首“第三组曲”后,她失去了以往的笑颜,面露难色;再上场时,她调整靠垫与坐姿,设法让自己走出低谷......老人家太执着了!如果换一套难度稍低些的曲目,或者演她擅长的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的奏鸣曲,也许就不会如此狼狈;科瓦塞维奇不就临阵换曲目了吗?

哀叹英雄终有迟暮时,不忍心再观看她第二天难度更大曲目。 时至今日,心里依旧惦记着,非常清晰地记得老人家退场时的愁容和蹒跚。(农民小夜曲撰文)

往期音乐家系列:1、银铃般声音,新一代芭托莉丨朱莉娅‧列兹涅娃(Julia Lezhneva)的《阿里路亚》(Alleluia);2、法国假声男高音菲利普·雅洛斯基丨“要是你每一眼都射出一箭,也是唯美的窒息。” 3、聆听长笛大师让-皮埃尔·朗帕尔丨“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 4、乘着单簧管去旅行丨艾玛·珍逊(Emma Johnson)的单簧管之旅(Voyage);5、“悲而不伤、哀而不怨”丨低男中音沈洋演唱舒伯特《冬之旅》;6、聆听敏茨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7、音乐译文丨聆听李帕蒂,“这是只有真正的艺术家在关注诗意和深沉的感情”;8、穆洛娃访谈丨《窃听风云》会提示我太多前苏联的岁月,它真的是这样;9、青年音乐家(四)丨小提琴家文薇丨“你在音乐中听什么?”“鸡皮疙瘩!”丨“我已经烧得要没了,需要赶快补充一些能量,才能再次燃烧。” 10、青年音乐家(三)丨宋思衡丨“对我而言,音乐永远是最值得付出的信仰。”丨看得见的音乐世界之宋思衡专访;11、青年音乐家(二)丨杨天娲丨林耀基老师告诉我:“拉琴是自由自在的游戏,让手指放松,跟随音乐律动,就能听到优美琴声,这是一种享受”;12、青年音乐家(一)丨贾然丨傅聪曾说她“天生的感觉非常好,我真的很欣赏你”丨来聆听她的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13、竖琴上的沃尔塔瓦河丨看法国演奏家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如何赋予竖琴新生命!14、一架竖琴一场戏,爵士竖琴嗨翻天丨来听竖琴玩家派克·斯蒂克利(Park Stickney)!15、一把小号唤醒冻僵的灵魂丨挪威小号演奏家赫尔塞丝(Tine Helseth)的改编曲专辑;16、萨宾‧梅耶弟子丨英国单簧管演奏家朱利安‧布利斯(Julian Bliss)四岁、五岁、十岁的演奏视频;17、青年音乐家(五)丨小提琴家王霄丨“我最希望通过拉琴传达给观众我对于音乐的感觉,而观众也能听懂我的表达,跟我有同样的感受。”18、青年音乐家(六)丨钢琴家吴牧野丨重温他在G20晚会上的《月光》曲丨他的琴声展现了东西方古典音乐融合之美;19、他是“音乐双面间谍”丨德国单簧管演奏家魏德曼(Jörg Widmann)演奏莫扎特K.622丨讲解韦伯单簧管协奏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