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疍家女的一段“涉外婚姻”,诞生了一位香港首富!

刘中国 西芦葫 2022-01-05


1
一场饭局,一次演讲
1922年香港爆发“海员大罢工”。期间,香港开埠后首位华人首富何东爵士与刘铸伯、周寿臣一起参与调停。“沙田惨案”发生后劳资双方(包括广东政府代表)重启谈判,身为航运业巨子的何东,为免令各方努力因为港府及资方拒绝“支付罢工期间一半工资”而令整个谈判付诸流水,主动提出折中办法,表示自己可以捐款支付该笔工资,促使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签订条约,并由何东签字担保,罢工潮得以迎刃而解。
次年2月15日,高举“护法”旗帜的孙中山乘坐美国邮轮“杰斐逊总统号”(President Jefferson),从上海启程,经香港重返广州。得知孙中山将于2月17日下午在中环卜公码头登岸,香港华人海员工会租了许多汽船,船上张挂彩旗,悬起鞭炮,驶出海外去迎接,沿途大放鞭炮。孙中山抵港的消息传遍港九,全市鸣放鞭炮,由下午8 时直放到 11 时。2月18日,港督司徒拔在港督府设午宴欢迎孙中山。其后,司徒拔在提交给英国殖民地部的报告中,以1922年海员大罢工为例,表示香港的繁荣与广东密不可分;为了香港的利益,港府必须与广州当局保持良好关系。
2月18日下午,香港首富何东爵士夫妇请孙中山喝茶,孙中山简要说明了重组广州政府以及裁军计划,并告诉何东爵士,他需资金,以便裁撤全省军队之半。
2月20日上午十一时,孙中山应香港大学同学会(何东次子何世俭时任港大学生会主席)邀请,于上午 11 时在香港大学大礼堂(今陆佑堂)发表公开演说。当日出席人士包括:港府辅政司兼香港大学副校长施勋、副校长布兰华特的夫人、香港富商何东(香港大学创始人之一)及其次子何世俭,以及港大师生和教育团体代表等四百余人。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向同学和来宾介绍先生时说:“任何语言用来介绍孙先生都没有必要,他的名字是中国的同义字,他的经历,如果用书来记载下来,无疑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之一。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那末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一位中国伟大的人,一个真正的绅士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港大师生合影留念。坐在孙中山左面的是何东次子、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
孙中山用英语发表演讲,提及他的革命思想源自香港,略谓:“从前人人问我,你在何处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系从香港得来。”在谈到中国目前的情形时表示,“无论若何艰辛,一定要革命成功。中国有一良好之政府,我心愿已足。”
另据上海《民国日报》3月7日发表《补记孙先生在港演说全文》记载,孙中山演讲结束语有言:“学友诸君乎!诸君与余同受教育于此,并在同一之学校,吾人必须以西国为模范,以共和之良政治传播于中国全国。”这话既是勉励港大师生,也是讲给何东爵士听的,因为他俩都是香港中央书院毕业生,而且被人誉为“香港的珍珠”。何东爵士是欧亚混血儿,籍贯随母系填“宝安县”(今深圳),他的身世充满传奇。

2
疍家女施娣的“涉外婚姻”
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原居民,往上追溯,不能漏掉“浮家泛宅”的“疍家”。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蛋家艇”条记载:“诸蛋以艇为家,是曰蛋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约。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其女大者曰‘鱼姊’,小曰‘蚬妹’。‘鱼’大而‘蚬’小,故姊曰‘鱼’而妹曰‘蚬’云。蛋人善没水,每持刀槊水中与巨鱼斗……”疍家人“持刀槊与巨鱼斗”,这就令人想到海明威笔下那位不朽的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屈大均《广东新语》
明清易代之初,为禁绝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集团,清廷下旨实施海禁,新安县一度撤并东莞。平定台湾后撤销海禁,沿海居民迁复,朝廷开始征收各类苛捐杂税,据清康熙《新安县志》卷六《田赋志·鱼课》“疍户事宜”条记载:“(新安县)有‘长尾缯’、‘拖罟荡’、‘虾篮’等户。其户纳米,多寡不同,但有征米,每石折银三钱零;无征米,一钱八分零。原额:有征、无征米一千零四十五石四斗一升三合。岁办有征无征并水脚,共银二百五十九两五钱八分二厘七毫。(内连闰。如无闰,扣减。)比付钞并水脚,共银七钱四分四厘六毫。鱼油料银,连闰、水脚,共银九两四钱八分四厘六毫……国朝自康熙元年海禁,蛋民不敢出海,前项鱼课米无征。康熙二十四年,撤海禁,知县安定枚招复鱼课米九百四十一石二斗五升。”
疍家的起源已无可考查,一说是早期南方汉族人;一说是古越族或古黎族的后裔。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是原居于陆地的汉人,秦朝时被官军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此后世代传承,为官府与陆地居民欺凌蔑视,官府从不把“疍家人”入册,死后不准在陆地埋葬,香港沙田民歌唱道:“沙田疍家水流柴,赤脚唔准行上街;苦水咸潮浮烂艇,茫茫大海葬尸骸。”

疍家人祖祖辈辈以船为室,浮家泛宅,与水为伴,或采珠,或捕鱼,被人称作“疍家贼”。
为此,雍正七年(1729),皇上颁发圣旨为疍家正名,嘉庆本《新安县志》收有这通《恩恤广东疍户》上谕:“闻粵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为蛋户,即猺蛮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疍船,生齿繁多,不可数计。粵民视疍户为卑贱之流,不容登岸居住,疍户亦不敢与平民抗衡,畏威隐忍,跼踏舟中,终身不获安居之乐,深可悯侧。疍户本属良民,无可轻贱摈弃之处。且彼输纳鱼课,与齐民一体,安得以地方积习,强为区别,而使之飘荡靡宁乎。著该督抚等转饬有司,通行晓谕:凡无力之疍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淮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稽查。势豪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并令有司劝谕蛋户,开垦荒地,播种力田,共为务本之人,以副朕一视同仁之意。”
海通以来,观念变化,疍家人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亦有人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

疍家女(?)
“疍娘头上微风过,勾尽游人是鬓鸦”(明代孙蕡《广州歌》)。疍家女结婚虽然遵循父母亲之命、媒妁之言,但也不乏“浪漫”色彩,“咸水妹”则成了风月场上一个专有名词(参见周松芳博士《别有因缘咸水妹》,2017-07-12 《上海书评》)。
香港开埠后,欧洲商人不远万里前来冒险,沿海州县居民与疍家也陆续涌入香港“讨生活”。疍家人住的地方叫作“疍家棚”,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竹瓦板壁,陈设简单,卫生清洁。在这个土洋杂居的小岛上,新安疍家女施娣邂逅了荷兰裔犹太人 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何仕文居留香港期间(1859-1873年)与施娣未婚同居,1862年生下欧亚混血儿何东,不久次子何福出生。
何仕文后来生意失败回到欧洲,泥牛入海无消息。施娣母子失去了生活来源,陷入困窘之中,但她含辛茹苦供儿子上学,何东(启东)、何福(启福)先后肄业于港英政府开办的双语学校中央大书院(今皇仁书院)。何东的同母异父弟弟何甘棠(1866年—1950年),本名何启棠、字棣生,同样肄业于中央大书院。

3
疍家富豪是怎样炼出来的
疍家女施娣长子何东(1862-1956)原名何启东,字晓生,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宝安(跟随母系),是香港开埠后的华人首富。由于母亲被遗弃兼之他的欧亚混血儿身份,何东的童年时期受到社会的排挤和歧视,精神及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压力。或者因为自幼遭受歧视,并在缺乏父爱和家境多变等颇为窘迫的环境下成长,何东自小便养成懂事而倔强、自信又自卑的复杂且矛盾的个性。
早期的中央书院为中国的近代化培养、输送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大批人才。何东在中央书院求学时期,由于资质聪颖、勤奋好学,一直深得老师的器重。1874 年2月,中央书院学期考试结束后,曾经举行一个颁奖仪式,并由港督坚尼地亲自主持,何东在第六级中获奖。据他回忆,当时中央书院的校长史钊域博士对学生关爱有加,令自己很受启发,获益良多。

何东爵士(1862-1956)
1878年何东毕业,年方16岁,加入香港怡和洋行中国部任职初级助理员,专责翻译。1882年升任怡和洋行属下香港火险公司经理及广东水险公司经理。1894年升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1897年已经成为身家过百万的富豪,并于同年辞去怡和洋行华总经理,由其弟何福接任。
1899年,何东获得香港太平绅士头衔,1900年起开设生记商号。后兼任汇丰银行、黄埔船坞有限公司、香港电灯有限公司、香港电车有限公司、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渣甸轮船有限公司主席、董事,东华医院、保良局总理。民国初期,黎元洪大总统曾经签发何东为“名誉顾问”的任命状。

黎元洪签发的任命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何东曾经成功调停海员罢工、省港大罢工。1926年接办《工商日报》,经营十分成功。1941年香港沦陷前逃离香港,至澳门避难,直至1946年元旦复往香港,继续经商。
何东一生热心襄助香港、澳门各种慈善及教育事业,曾捐资兴建香港大学、东华医院、镜湖医院、澳门宝觉义学等等,现以何东命名的建筑物及教育机构分布于香港、澳门各地。终其一生,曾获中国、英国、葡萄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勋章多枚。尤著者,1915年英皇乔治五世授予爵士荣衔,1955年英国女皇又授予KBE荣衔,使其成为两度晋爵的首位华人。

何东爵士(中坐)和弟弟何福(左站)及何甘棠(右坐)
何东的弟弟何福,原名何启福,字泽生,籍贯广东宝安县,亦为中央书院毕业生,而且是刘铸伯的同学。毕业后做过怡和洋行、沙宣洋行买办,在商场长袖善舞、富甲一方,是当时的华商五巨头之一。担任过定例局(立法局)议员,在1921年香港婢女制度存废之争过程中,刘铸伯、何泽生感到此事“关系于我华人之习惯及华人之体面”,他们以定例局(立法局)议员身份身份发出《通告》,邀请各界人士商议研究婢制问题。
何东的同父异母弟弟何甘棠(1866年—1950年),本名何启棠、字棣生,籍贯广东宝安县,同样就读于中央书院。毕业后,初进渣打洋行,经营保险、糖业等。后于内地各大商埠及澳门,东南亚市场遍设商号,经营金融、糖业、花纱、煤炭、杂货等。1911年辞去渣打洋行职务,1921年结束各地商号。
何甘棠热心社会教育慈善事业,积极为在港华人谋求正当利益,曾多次出资襄助学校和医院建设,曾四次获得国民政府授予的嘉禾勋章。1924年,英国圣约翰救伤总会授予爵位奖章及慈善银奖章。1928年,英国政府授予OBE勋章。他育有三子五女,其中较为著名者有四子何世威,曾在政府供职,担任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秘书等职。此外,三女何爱瑜是李小龙生母。

何甘棠(1866—1950)

甘棠第的正门刻有中英文 “KOM TONG HALL”、“甘棠第”和“1914”字样,修葺后改为“孙中山纪念馆”。
何甘棠住宅甘棠第始建于1914年。何甘棠去世后,何氏家族于1960年将甘棠第售予郑氏家族,其后郑氏又转售教会。2002年,该教会拟将之清拆,于原址建立一座宗教暨教育中心。
2004年,政府以港币五千三百万元向教会收购甘棠第,并耗资九千一百万元作修葺,设立孙中山纪念馆,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革命活动与及其香港的关系。纪念馆于2006年底启用,时值孙中山140周年诞辰。

4
萧伯纳到何东花园做客
1906年,疍家女施娣的长子、香港华人首富何东爵士,向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提出申请,并获准在中环半山居住,成为首位在太平山山顶居住的华人。此前,太平山顶曾经有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禁令。何东花园乃首座由华人兴建的物业,当年还得通过行政立法两局特别批准才好动工。有学者说:何东花园是香港最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文物之一,是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太平山地标,民间唯一见证了英国维多利亚殖民地时代、日治沦陷、香港重建、经济成长、主权回归的珍贵大宅,是民间最富深厚意义的中西文化结晶的地标。何东花园被特区政府列作暂定古迹建筑,后被拆除。

坐落于香港太平山顶的何东花园全貌
罕为人知的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应何东之邀到何东花园做客。
英国现代剧作家萧伯纳从20世纪初驰骋西方剧坛迄今,一直作为戏剧家、评论家、小说家、演说家、散文家为人评说。何东父子与西洋戏剧颇有渊源。何东求学于香港中央书院期间,西洋历史课程以外,还有文学、拉丁文、常识、数学、汉译英。参考其他文献可知,文学课讲授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何东爵士第三子何世礼也是个西洋戏剧迷,他早年毕业于乃父就读的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后来先后毕业于英国胡烈芝皇家军事学院、勒希尔炮兵学校及法国方丁布鲁炮兵专门学校,1930年学成归国。1933年,萧伯纳与太太乘英国“皇后号”周游世界,2月12日到香港旅游观光。应何东之邀,萧伯纳夫妇到他位于太平山山顶的家中做客,留下一帧珍贵的合影。

1933年2月12日,何东爵士(前左2)与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夫妇于自家花园,后左1为何东之子何世礼。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左二)与宋庆龄(左三)、鲁迅(右一)等摄于上海宋宅
1932年H.w.莱文森在《观察者》上撰文称:“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能发现人们在为萧伯纳而展开激烈的争论……在每一块文明之地,我都曾听见‘萧!萧!萧’的呼声。他的名声的确是世界性的。” 1 933年2月17日,萧伯纳到达上海,鲁迅应邀参加了宋庆龄女士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鲁迅与萧伯纳进行了简单的交谈,下午两点钟左右,鲁迅、蔡元培、杨杏佛陪同萧伯纳参加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为他举行的欢迎会。文人、记者借萧伯纳中国之行的机会,大发宏论,很快就形成了“颂萧”“倒萧”两大阵营。鲁迅以“左翼”文坛盟主的身份写了几篇关于萧伯纳的宏文,瞿秋白则编译出版了一本《萧伯纳在上海》。



5
二战时期疍家女施娣子孙的身影
疍家女施娣“浮家泛宅”,半生艰辛,他的三个儿子何东富甲一方,妻妾成群,子女众多,瓜瓞绵绵。据我们目前所知,中国远征军里至少有两位深圳人:一位是疍家女施娣的孙辈何世礼将军(1906—1998),另一位则是中国近代林学先驱凌道扬博士的次子凌宏琛医生(1924—2012)。
欧亚混血儿何世礼的一生颇富于传奇色彩。按照他父亲何东家族的传统,何世礼的籍贯同样隶属广东宝安,但他不愿持英国国籍,颇以炎黄子孙为荣,遂与父亲产生分歧,诉诸法院,结果,法院判定他仍持中国国籍。沪上各报当时争相报道这一起官司。
1923年,何世礼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25年考取英国胡列兹皇家军事学院。翌年结业,考入英国勒希尔炮兵学校专攻炮科,毕业后分入英国装甲兵团第二营见习;实习完成后,进入法国布鲁尔炮兵专门学校深造,精心研究炮兵战术、指挥艺术。1930年8月学成回国,投到少帅张学良麾下效力,担任张学良侍从参谋,历任炮兵连、营长,经历了痛不欲生的“九一八”事变。
抗战爆发后,疍家女施娣的子孙输捐金钱、物资,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战大业。随着战局的发展,香港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与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协商拟选派得力人士驻香港,搜集日寇陆海军运输情报,乃择派何世礼为驻港联合办事处主任。他赴任后,利用有利条件,与驻港英军及南洋侨胞密切联系,将重要情报源源不断提供给战区司令部。

何东(前排中)、何世礼(后排左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何东与家族逃到澳门避难,何世礼携家小撤退至桂林,不久被调往重庆,负责轮训炮兵指挥官。1944年,何世礼升任后勤部中将副司令、中国远征军兵站副监,负责与盟军总部协同联络,接受美援物资,中国远征军新编组的坦克战车部队在印缅战场重拳出击,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辗碎了武士道的噩梦。
1945年8月,日寇被迫无条件投降。何世礼奉令经贵阳、柳州抵达广东,安揖民心,联络社会绅商贤达,收编地方武装。他是最先进入广州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何世礼随国民政府迁台,历任要职,1959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晚年的何东爵士
1956年,何东爵士在香港辞世,遗嘱中指定何世礼为法定继承人。有鉴于此,早就有意淡出台湾军政界的何世礼于1962年恳辞军职获准,返回香港后专事经营家族事业。至1998年7月何世礼去世时,外界估计何东家产总值达150亿港币以上。
进入晚境的何世礼重旧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两次探望移居夏威夷的张学良将军,共话沧桑。1998年6月东北大学成立70周年,何世礼捐资50万美金建筑校舍,命名为“何世礼教学楼”。同年7月26日,何世礼于香港逝世,享寿92岁。

6
结语
新安疍家女施娣未能进入史册。她与欧洲犹太人何仕文的这段“涉外婚姻”,在当时应该是一则令人侧目的“新闻”或“绯闻”,最终衍变成了一桩“始乱终弃”的“丑闻”。施娣无法享受“妻以夫荣”,但却领略了“母以子贵”的晚景:她的三个儿子均学有所成,清末民初在香港政界、商界叱咤风云,但在填写籍贯时,一无例外写着“新安县”(今深圳)。我们还要知道,那位大名鼎鼎的“澳门赌王”何鸿燊,也是施娣次子何福的众多孙辈之一。何鸿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入读香港大学,与日后大名鼎鼎的张爱玲是同学。
施娣与中国男子郭兴贤生下的儿子何甘棠,当年在香江也曾经叱咤风云,如今他的名字给人遗忘已久,但他的养女何爱瑜生下的李小龙,却是个一度风靡华人圈的电影明星……
疍家女施娣的一场无疾而终的“涉外婚姻”,竟然演绎出了一阙余音袅袅的“百年传奇”,颇是令人啧啧称奇。

何鸿燊(1921—2020)

李小龙(1940—1973)

【原题】刘中国 | 深圳疍家女施娣与香港何东家族



更 多 阅 读 :



1980年,我组建深圳第一支流行乐队,无意中撞开中国流行音乐大门


  • 乔胜利:我在蛇口第一次见到刘晓庆,问她贵姓……


  • 1993年,深圳举办中国第一届优秀文稿竞拍引轰动


  • 这位深圳大妈在美国火了!从国家干部摇身一变成纽约街头潮玩天后


欢迎关注西芦葫公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