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白春礼《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显著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 世纪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对未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将导致全球气候系统进一步变暖,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气候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人类对气候的干扰越大,则面临的风险就越高,受到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和不可逆。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我国深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诸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均构成严重威胁,对国家安全提出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气候变化作为非传统安全,将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现代化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当前发展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始终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凸显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大国担当。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则是基础。IPCC历次发布的综合性科学评估报告,无一例外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方面最权威的共识性文件,也是国际气候变化政治谈判和各国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并采取实际行动的重要科学依据。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人才工程实施以及国际合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我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产出了一大批为国际科技界所认可的优秀科研成果,既丰富了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的内容,也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际气候变化政府谈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我国科技界在参与IPCC 评估报告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在国际科学界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从IPCC 第一次评估报告到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专家参加评估报告编写的人数以及在IPCC 评估报告中的中国论文引用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增强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舞台的声音。

 

为普及气候变化科学最新知识,培养青年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引导气候变化学科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开设了《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精品课程,由秦大河院士率领参加IPCC 科学评估等一线工作的中国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重点介绍气候变化的事实、归因和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气候变化减缓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中国的减排行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全面反映了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成果。《气候变化科学概论》一书系据授课教师的讲义经教学组讨论整编而成,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简练、覆盖全面,对了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焦点热点问题,传递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深入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对这本书的出版感到由衷高兴,表示热烈祝贺。希望秦大河团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带到课堂中去。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

2018 年2 月 


近年来秦大河组织、带领参加IPCC 评估报告的中国科学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并被有关高校评为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组编写了《气候变化科学概论》一书。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科学事实、归因和预估,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和风险,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对普及科学知识、启蒙广大受众,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有关学科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相信该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2018 年1 月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秦大河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一书所作“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ISBN 978-7-03-056573-0

责任编辑:朱海燕 丁传标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最新结论,同时在多次讲授气候变化科学课程基础上,去伪存真、集思广义编纂而成,是国内第一部针对气候变化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和归因、气候系统模式和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的预估;之后详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灾害风险管理、气候变化适应、减缓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中国的减排行动等内容。本书内容反映了当代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也对国际合作和国内应对、人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取向做了深入阐述。

资料来源:赛杰奥

本期编辑:赵益祯 梁龙武 陆海空 孙磊峰

审核人:任宇飞 王冠

会议通知 | 第26届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会议

会议通知 | 第二期地理数据的挖掘与建模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招聘启事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博士后

学科前沿 | 地图学的未来是场景学吗?

期刊目录 |《人文地理》2018年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