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趣谈 | “世界温泉之都”为什么是重庆?

八二四研究所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来源:八二四研究所  专注研究8.24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大地

巴渝山水骨子里的热情

主编 | 李静      本期主笔 | 何志明  彭怀月

 


从“中国温泉之都”

到“世界温泉之都”

在重庆这片精彩的土地上

温泉永远都是惊喜而又自豪的存在

 

凭借着独有的山形水势

重庆温泉天生就与众不同

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形成之特

都堪称世界级典范

 


1

地下的热情

 

“水温何用火,山冷自多云”

一泓泉水

亘古恒温

其奥秘源自这个星球的内部


由于熔融岩浆以及放射性物质衰变

地心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炉

它持续放射热量

形成地热梯度增温效应

即大约每深入地下100米

温度平均升高3℃

(地球内部温度分布)

🔻



在数百万年前的浅海环境下

重庆地域沉积形成巨厚的碳酸盐岩层

碳酸盐岩易被水溶蚀

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和流水作用

岩层变得破碎多孔

为地下水提供了栖身之所

 

地表降水下渗

吸收周围岩层的热量而增温

同时溶解矿物质

形成地下热水

 

碳酸盐岩层之下和之上

是滨海或湖泊环境下

沉积形成的致密砂岩、页岩、泥岩

它们形成的隔水隔热层

阻挡了地下热水的散失

形成地热水库


只需遇到合适的窗口区

在水压的作用下

这些热水就会涌出地表

即成一眼温泉

(重庆渝北统景温泉)

 🔻

 


2

共生于山水的重庆温泉

 

“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

是重庆温泉的真实写照

重庆已探明的温泉有一百余个

其中主城九区就超过60个

“世界温泉之都”名副其实

(重庆市域温泉分布)

🔻


与其它地方的温泉不同

与“山”、“峡”为伍

是重庆温泉的独特秉性

 

I 关键词:背斜山

 

重庆有着世界罕见的褶皱地貌构造

一条条背斜褶皱山脉

如皱纹般伏于市域中西部


褶皱隆起区的脊部

岩层破碎易蚀

经年累月受到流水、风化等外力侵蚀

形成凹槽

呈现“二岭一槽”或“三岭二槽”

 (中梁山影像图)

🔻



槽谷区上覆隔水岩层被消磨殆尽

碳酸盐岩层裸露

充沛的地表降水沿岩溶孔洞、裂隙

纵向深入山体并增温变成热水

而背斜两侧又被隔水岩层圈闭

阻挡了热水横向流失

(“二岭一槽”背斜山与温泉形成原理     制图:张洵)

 🔻


(“三岭二槽”背斜山与温泉形成原理     制图:张洵)

 🔻



和地表江河一样

地下热水也有着自己的水流系统

南北纵列的背斜山脉形如管道

利于地下热水的运移汇聚


顺应地势

北部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地区

地下热水向南汇集

南部桃子凼山等地区

地下热水向北汇集


于是

重庆丰富的背斜构造

便成了一座座地下热水库

造就了一眼眼涌流不竭的温泉

(重庆温泉与背斜构造共生,多数温泉位于背斜两翼)

 🔻

 

II 关键词:峡江

 

山亘南北

水贯东西

百万年来山水在重庆交融

地表江河不断冲刷、侵蚀

一道道背斜山脉被贯穿

形成山峡相拥之势

(温塘河切割铜锣山形成的统景峡,古称“桶井峡”)

🔻



河流横切山脉

地下热水的运移通道被斩断

源源不绝涌出地面

温泉就此而成

 

重庆多数天然温泉

都位于河流切割背斜形成的峡谷区

如北温泉之于嘉陵江温塘峡

东温泉之于五布河峡谷

南温泉之于花溪河峡谷

统景温泉之于温塘河统景峡

望江温泉之于长江铜锣峡

桥口坝温泉之于一品河峡谷

(部分天然温泉与河流峡谷空间关系)

 🔻

 


3

“温泉之都”的前世今生

 

温泉之于重庆

是自然赋予的资源

从起初的默默无闻

到“世界温泉之都”

每一次进化和演变

都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I 地名的温泉标签

 

温泉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人类最初的地域认知过程中

常与地名联系在一起

 

正如山间的平地称作“坝”

江中的陆地称作“岛”一样

“温”“热”“塘”“汤”

就是重庆温泉最直白的标签

 

在重庆的地名中

有4处镇街的命名与温泉相关

分别是北碚北温泉街道、开州温泉镇

巴南东温泉镇、南泉街道

有30余处自然村名与温泉相关

“热水田”“温泉村”“温水坝”“温塘”最为高频

 

这些拥有一定历史的地名

与现有重庆温泉出露地相当吻合

也是重庆温泉历史传承和分布的一个写照

(市域温泉地名图)

🔻

 

II 进击之路

 

早在千百年前

重庆温泉就已大受青睐

 

南北朝时期

一位名叫滋应的高僧

云游到北碚缙云山

发现了山谷间的一汪清泉

水如碧玉、温良滋润

遂在此建温泉寺

此温泉即是今日的北温泉

(嘉陵江畔的温泉寺)

🔻



北温泉历代游人不绝

文人墨客留下诗句无数

北宋名臣丁谓的两句诗

“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

足以彰显北温泉的历史文化底蕴

(国学大师梁漱溟在温泉寺访师学佛时的题字)

 🔻



与北温泉的“出名趁早”相比

南温泉则是后程发力

明万历年间始有记载

清末才开始建造浴室台榭

1924年许湘声募资修建“渝南温泉公园”

而后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览南温泉时

修定了南温泉十二景

 

陪都期间

因离市区较近

兼之山清水秀

南温泉风头强劲

 

孔祥熙等政要

在温泉旁建立休养和避难寓所

如今成为抗战文化遗址中的一部分

(南泉孔园,是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官邸,建于1939年。当年孔祥熙夫妇时常邀请客人来此消夏,并举办宴会舞会)

 🔻



西温泉位于铜梁

亦兴于抗战时期

清幽的自然环境

也吸引林森、白崇禧等来此寓居

防空、休闲两全其美


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先生赞誉

“东泉热洞奇观,世之自然瑰宝”的东温泉

则没有这么多风云际会的故事

生活于此的居民

早早就利用这一天然浴场沐浴养生

(巴南东温泉。乾隆《巴县志》记载:“塘亦分男女二塘,方广各八尺,深四尺。水性极温,上有亭。”)

 🔻



从“北温泉”“南温泉”“西温泉”“东温泉”

到“五方十泉”“一圈百泉”“两翼多泉”

重庆温泉的数量之多

质量之高

历史文化之厚重

注定了重庆在世界温泉界

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山容地脉本清凉,不解为霖却做汤”

晚唐诗人司空图对重庆温泉奇观的疑惑

早已有了科学的解释

山水交融而生的眼眼热泉、湾湾温汤

正是大自然对这座城的馈赠

也正是有了这山之秀、水之灵、峡之峻

乃有温泉之遍涌于巴渝

温泉之都之蜚声于世界


 

🔺这是八二四研究所第18篇文章,欢迎大家转发,让更多人了解8.24万平方公里的重庆,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自重庆地理图书馆

       部分图片自网络 

 

文章来源:八二四研究所

整理、排版 :林丽

责任编辑:郝娜

审核:任宇飞  王冠  党少华

猜你喜欢

会议通知 | 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协会第一届区域会议(亚洲区域)

佳文赏析 | 地理学是什么?

读研生活 | 导师吐槽大会:自己招的学生,哭着也要带完

地学快讯 | 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发射成功

会议通知 | 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第二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张小龙的「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