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学快讯 | 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GeoTalks 全国地研联 2019-06-29
 

01

地质勘查投入

2018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延续了近年来的下行趋势。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3.72亿元(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所有勘查投入数据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减少12.4%,比上一年降幅(19.8%)有所收窄。

图1  2006—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58.30亿元,占总量的33.6%,同比减少0.6%;地方财政53.77亿元,占总量的30.9%,同比减少20.3%;社会资金61.65亿元,占总量的35.5%,同比减少14.7%。

资金投向:矿产勘查92.79亿元,占总量的53.4%,同比减少23.1%;基础地质调查32.80亿元,占总量的18.9%,同比减少4.8%;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9.15亿元,占总量的16.8%,同比增加18.3%;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15.77亿元,占总量的9.1%,同比增加2.0%;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21亿元,占总量的1.8%,同比增加0.6%。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20.26亿元)、内蒙古(13.86亿元)、河北(10.59亿元)、青海(8.96亿元)、云南(7.92亿元)。

图2  2018年各省(区、市)地质勘查投入示意图

(1) 矿产勘查

投入资金92.79亿元,同比减少23.1%。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7.03亿元,占18.4%,同比减少13.3%;地方财政23.90亿元,占25.7%,同比减少34.6%;社会资金51.86亿元,占55.9%,同比减少19.5%。

资金投向:以金(15.54亿元)、煤炭(12.68亿元)、铅锌(9.55亿元)、铜(9.39亿元)、铀(6.95)为主,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58.3%。与2017年相比,镍、银、钾盐、锰投入分别增加75%、41.1%、19.2%、6.4%,锡、铝土矿、钨、铜、钼、铁等矿种投入降幅较大。

表1  2018年主要矿种勘查资金投入和钻探工作量完成情况表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16.23亿元)、内蒙古(10.38亿元)、青海(6.71亿元)、山西(4.93亿元)、贵州(4.65亿元)。

图3  2018年各省(区、市)矿产勘查投入示意图

实施项目4860项次,同比减少24.3%。其中,新开1912项次,续作2948项次。完成钻探工作量625万米,同比减少9.9%。完成钻探工作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91.16万米)、新疆(88.00万米)、贵州(50.45万米)、山西(40.01万米)、云南(35.31万米)。

图4  2018年各省(区、市)钻探工作量示意图

(2)基础地质调查。

投入资金32.80亿元,同比减少4.8%。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21.27亿元,占64.9%,同比减少8.6%;地方财政11.13亿元,占33.9%,同比增加0.9%;社会资金0.40亿元,占1.2%,同比增加155.9%。

资金投向:区域地质调查6.58亿元,区域地球物理调查2.24亿元,区域地球化学调查4.01亿元,遥感地质调查0.69亿元,矿产远景调查8.38亿元,海洋地质调查4.78亿元,其他6.12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新疆(2.98亿元)、浙江(2.38亿元)、内蒙古(2.14亿元)、广西(1.10亿元)、西藏(1.84亿元)。

实施项目967项次,同比减少12.8%,其中,新开468项次,续作499项次。

(3)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投入资金29.14亿元,同比增加18.3%。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3.93亿元,占47.8%,同比增加48.1%;地方财政12.88亿元,占44.2%,同比减少5.6%;社会资金2.33亿元,占8.0%,同比增加48.2%。

资金投向:水文地质调查8.16亿元,环境地质调查10.38亿元,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5.30亿元,地热资源调查等其他工作5.30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5.82亿元)、

山东(2.40亿元)、北京(1.30亿元)、湖南(1.22亿元)、江苏(1.22亿元)。

实施项目1293项次,同比增加13.6%,其中,新开1041项次,续作252项次。

(4)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

投入资金15.77亿元,同比增加2.0%。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2.85亿元,占18.1%,同比减少8.9%;地方财政5.85亿元,占37.1%,同比减少5.8%;社会资金7.07亿元,占44.8%,同比增加15.4%。

资金投向:地质科学研究5.74亿元,技术方法创新2.11亿元,其他7.92亿元。

实施项目2397项次,同比增加0.8%,其中新开1917项次,续作480项次。

(5)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

投入资金3.21亿元,主要是中央财政投入,同比增加0.6%。

02

矿产勘查主要进展

(1)探矿权设置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15719个,较2017年末减少26.0%;登记勘查面积25.01万平方千米,较2017年末减少31.2%。

图5  2006—2018年全国非油气探矿权数量对比图

——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2499个)、新疆(2000个)、江西(1598个)、四川(877个)和安徽(725个), 5省(区)探矿权总数占全国的49.0%。

——从矿种分布看:主要集中在34个重要矿种,其探矿权共计13029个,占总数的82.9%。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矿种分别是:金矿(3518个)、铜矿(2583个)、铅矿(1625个)、铁矿(1291个)和煤炭(1097个),5个矿种探矿权数量占全国的64.4%。

——从矿类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金属矿,其中有色金属探矿权数量6038,占全国总数的38.4%;贵金属探矿权4011个,占全国总数的25.5%;黑色金属探矿权1662个,占全国总数的10.6%。能源矿产探矿权1805个,占全国总数的11.5%;非金属矿产探矿权2058个,占全国总数的13.1%。

2018年全国共出让非油气探矿权346个,同比下降53.1%;出让面积7062.19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9.4%;出让合同金额6.08亿元,同比下降70.0%。招拍挂90个,招拍挂出让合同金额4.23亿元。财政全额出资勘查的探矿权数175个。

表2  全国勘查许可证个数统计表(截至2018年底)

(2)矿产勘查

初步统计,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3个,其中,大型51处,中型57处,小型45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列的矿种分别是:煤(20处)、石墨(13处)、金(12处)、铝土矿(9处)、铁(8处)、铅锌(8处)。

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70处,其中预查42处,普查146处、详查175处、勘探107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铅锌(49处)、金(40处)、煤炭(40处)、铜(26处)、银(25处)。

主要矿种新增资源(333及以上)②:煤297亿吨,铁矿石1.63亿吨,铜134.22万吨,锰矿石4469万吨,铝土矿石1.31亿吨,铅锌115.56万吨,钼3.95万吨,金97.44吨,银221.2吨,磷矿石1.91亿吨,石墨1.50亿吨。

②2018年勘查新增资源,包括未经过储量评审机构评审的资源量。

1.煤炭

新发现矿产地20处(大型14处、中型4处、小型2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0处(预查4处、普查9处、详查7处、勘探20处)。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特兰图勘查区新增51.42亿吨,准格尔煤田三道敖包勘查区新增46.05亿吨;陕西榆林市府谷矿区高石崖勘查区新增25.69亿吨,陕北侏罗纪煤田拧条梁勘查区新增21.42亿吨;新疆焉耆煤田博湖县象新早一带新增5.11亿吨;贵州盘县火烧铺煤矿新增4.22亿吨,黔西县新田煤矿新增2.75亿吨;甘肃兰州市红古区韩家户沟—马家台勘查区新增2.10亿吨

2.铁矿

新发现矿产地8处(中型7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9处(预查3处、普查8处、详查4处、勘探4处)。

辽宁鞍山市祁家沟铁矿新增0.76亿吨,羊草庄铁矿新增0.31亿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呼仁奥日(北)矿区新增0.24亿吨。

3.锰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大型1处,中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5处(普查3处、详查2处)。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珠尔很沟矿区新增2427万吨;广西田东县江城镇六飘山锰矿新增1834万吨;陕西宁强县中坝寨子湾—王家湾地区新增146万吨。

4.铜矿

新发现矿产地6处(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4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26处(预查1处、普查7处、详查9处、勘探9处)。

安徽宣州区茶亭矿区新增65.65万吨,铜陵市鸡冠山—长龙山地区新增37.57万吨;西藏噶尔县巴尔地区新增20万吨。

5.铅锌矿

新发现矿产地8处(中型5处,小型3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9处(预查3处、普查16处、详查15处、勘探15处)。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乌兰拜其矿区新增锌23.76万吨,牙克石市乌奴尔河北岸矿区新增锌17.80万吨;安徽宣城市长山矿区新增锌17.5万吨;新疆乌恰县乌鲁干塔什Ⅰ区新增锌11.9万吨。

6.铝土矿

新发现矿产地9处(大型1处、中型6处、小型2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5处(预查8处、普查3处、详查4处)。

山西灵石县秋牧矿区、西坡矿区分别新增5790万吨、1700万吨,古交市嘉乐泉一带新增1818万吨,交口县南故乡西矿区新增1679万吨,孝义市西梁庄矿区新增821万吨,兴县玉家墕一带新增734万吨。

7.钨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大型1处、中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9处(预查2处、普查4处、详查11处、勘探2处)。

安徽宁国市竹溪岭矿区新增7.85万吨;浙江临安市於潜镇乌金山矿区新增2万吨。

8.金矿

新发现矿产地12处(大型1处、小型1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0处(预查2处、普查14处、详查18处、勘探6处)。

山东乳山市西涝口地区新增23.6吨(增加);黑龙江黑河市孟德河矿区新增11吨;陕西山阳县寨子沟一带新增7.5吨;吉林和龙市沙金沟地区新增6.4吨。

9.银矿

新发现矿产地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25处(预查1处、普查7处、详查6处、勘探11处)。

山西天镇县化皮庙地区新增128吨;广东平远县差干镇神背地段新增70.2吨。

10.稀有、稀土、稀散矿产

新发现矿产地1处(大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5处(普查5处、详查9处、勘探1处)。

云南建水县普雄地区新增铈族氧化物47.52万吨、铌4.14万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矿区新增锂(Li2O)35.72万吨。

11.磷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中型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3处(预查2处、普查3处、勘探8处)。

贵州福泉市鸡公岭地区新增7262万吨,英坪矿区深部新增5497万吨;湖北宜昌磷矿走马岭矿区新增4742万吨;四川雷波县瓦岗地区新增1200万吨。

12.石墨

新发现矿产地13处(大型9处、中型4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6处(预查2处、普查8处、详查5处、勘探1处)。

黑龙江萝北县伟东林场地区新增2806万吨,双鸭山市西沟地区新增2338万吨,萝北县工农村地区新增1523万吨,宝清县锅盔山地区新增1009万吨;萝北县云山林场东一带新增684万吨,七台河市密林地区新增554万吨;山西大同市新荣区七里村-碓臼沟矿区新增2500万吨;河南淅川县下大扒地区新增1298万吨;吉林磐石市马鞍山一带新增1087万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大红山矿区新增1016万吨。

13.普通萤石

新发现矿产地5处(中型3处、小型2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6处(预查1处、普查3处、详查8处、勘探4处)。

内蒙古四子王旗西里庙矿区新增163万吨;江西上饶县云顶庵矿区新增55万吨;内蒙古喀喇沁旗叉素沟矿区新增41万吨。

(3)基础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0.7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44.1%;1:25万区域地质调查0.25万平方千米。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完成1:5万重力测量0.6万平方千米,1:5万航空物探32.9万测线千米。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0.8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7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8.1万平方千米。土地质量调查新圈定富硒土地资源270万亩,支撑5处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近30万贫困群众受益。

矿产地质调查。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13.5万平方千米,圈定找矿靶区447处。

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实施深海地质探测计划,海洋六号执行中国大洋第51航次,海洋地质九号赴西太平洋开展中比例尺深海地质探测和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地质十号赴印度洋执行海洋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任务。圈定一批深海矿产资源远景区,在海洋微塑料调查、深海探测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基于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测资料编制完成新一代13类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图系。

(4)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4.2万平方千米。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基础建设顺利完成,初步实现全国地下水动态有效监测。在乌蒙山区、沂蒙山区、西北内陆盆地区、西南岩溶区等地完成探采结合井约120眼,直接解决约14万人饮水困难,提供约120处饮用水源,保障约61万人饮水。以三江平原为重点,编制《东北地区地下水状况报告》。完成西南典型岩溶区(贵州)及黑河流域地区水文地质图整编,累计完成图件整编243幅。

环境地质调查。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4.0万平方千米。支撑雄安新区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容东片区工程地质、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开展海口江东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推进长江南岸小流域1:10万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查明皖江沿江地区河湖岸崩和淤积情况。启动雄安新区、海口江东新区、成都、延安等16个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开展37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覆盖国土面积2.35万平方千米。

地质灾害调查。完成1:5万地质灾害调查1.5万平方千米。推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三级业务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与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7个重点省份互联互通。开展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滑坡4次堵江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监测预警。2018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96起,避免人员伤亡2356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

(5)地质科技

三项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最古老大陆的时代和演化研究”发现大量始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揭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生长演化的规律和阶段性,改变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认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成矿作用与找矿突破研究”查明增生-碰撞-转换造山精细过程,构建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模式,建立以斑岩型铜金矿为代表的四类矿床成因模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与重大地质科技创新。完钻井深7018米。工程攻克超高温钻探和大口径取心等关键技术难题,获取415万组24TB深部实验数据。发现松辽盆地深部页岩气和地热能两种清洁低碳能源具有良好勘探开发前景。获得白垩纪陆地古气候演变规律三项证据。建立松辽盆地陆相地层标准剖面—“金柱子”。

创编首套中国自然资源图系。图系分全国卷、省区市卷和专题卷3个系列,涵盖了水、土、矿、林、草、湿地、海洋等8个类别,共2316张图件,反映各类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动态变化、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等内容,并建立统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系统全面详实的基础数据。

现代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与示范。针对基岩区和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编制6种基岩区、9种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方法指南,修订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规范、制定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指南,构建我国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体系。该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和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多学科联合调查,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一轮省级区域地质志编撰完成。对近30多年来我国海量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调查新成果、新资料进行系统综合集成,提出洋板块地质学(OPG)新思想。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取得新突破,提出我国中—新元古界划分对比新方案。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研究提出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重新划分I、II、III级成矿区带。梳理并提出23个矿场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铁、铜等17个单矿种进行汇总及系统研究。完善各成矿省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

(6)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

建成“地质云2.0”并正式上线运行。实现160个国家级核心地质数据库、7287个权威资源环境信息产品、全国地质资料馆的近14万档(440余万件)存量地质资料、90万个钻孔数据、29万多米岩心图像信息在地质云平台上查询、在线浏览、在线订单服务。地质云社会化服务规模快速扩大,山东省地勘局、陕西省地调院相继完成地质云的接入,浙江省地勘局已着手建设与地质云互联互通的地质大数据应用中心。

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收成果地质资料1.56万种、原始地质资料0.92万种。截至2018年底,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总量共54.01万种,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总量共3.03万种。地质资料网络服务量快速增长,地质资料网站服务浏览量达803.4万人次,同比增长32.4%。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待到馆用户2.0万人次,提供地质资料利用服务389.2万件次。地质资料专题服务形式多样。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围绕“4.22世界地球日”开展地质资料进校园、进社区等内容丰富、多种多样的宣传和科普服务活动;全国馆与山东、四川、新疆等省(区、市)围绕非常规能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建设等需求提供专题服务或编制地质图专题服务产品。

来源:自然资源部官网

编辑:张磊

排版:罗冬梅

责任编辑:郝娜

审核:任宇飞、王波涛

猜你喜欢

1、会议通知 | 第七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会议通知(第一号)

2、地学快讯 | 2018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行业相关)

3、佳文赏析 | 现实世界中的“千年寒冰”:关于冰川的那些事

4、期刊目录 | 《资源科学》2019年第41卷第5期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