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 | 国土空间规划:地理学大展宏图正逢时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国家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研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是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特征的科学认知。长期以来,地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地表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地理学对地域功能的认知和对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把握,是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设计的科学基础,是对可持续地理过程合理调控的理论指南。中国正处在亟需建立现代化空间治理体系的关键期,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地理过程与格局的重要途径。地理学只有在城乡与区域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领域有实质性理论创新和方法论突破,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在以地理学为主要科技支撑的国土空间规划才能实现实质性和创新性进展。
在我们热烈庆祝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和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之际,《地理研究》2019年第10期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团队,以专辑形式系统呈现国土空间规划地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规划方案、政策保障,希冀引起中国地理学界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关注和思考。
专辑论文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
——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论
樊 杰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在阐述三生空间构成的地域功能空间结构有序性法则与组织目标基础上,解释基于自然承载力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分析方法形成的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价值和战略价值。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以空间降尺度传导主体功能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关键约束参数为空间结构控制性指标,讨论数据库与地域功能谱系、功能和尺度依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库、“三区三线”的建构框架,论证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途径,最后提出地理学应着力加强大、中空间尺度(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研究
徐 勇,赵 燊,段 健
“统一用地分类,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市用地分类,形成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新时期国家推进空间规划和统一规划基础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演化特点和解析中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和不同部门对用地分类的要求,通过历史继承、部门融合和综合集成,提出既服务空间规划,又满足部门行业需求的基础性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的用海分类体系探讨
段 健,徐 勇,赵 燊
为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家将“形成空间规划用海分类标准”列入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并作为统一规划基础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总结评析中国现行用海分类体系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和涉海部门对用海分类的要求,通过历史继承、类型细化和综合集成,提出了一套既服务空间规划,又满足部门行业需求,海域用途功能-用海方式-属性特征相结合的三级分类层序结构基础性用海分类体系。
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王亚飞,樊 杰,周 侃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为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等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参数。以地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地关系演化出发,探索“双评价”的理论内涵,建立“双评价”到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科学逻辑,指出“双评价”集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时所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方案为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最优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张雪飞,王传胜,李 萌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中
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李 萌,王传胜,张雪飞
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以往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区划分的指标及其区域导向的系统梳理,在进一步明晰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指向的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关于“三区三线”自下而上试划的要求,探讨水源涵养重要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及其评价的改进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
高晓路,吴丹贤,周 侃,廖柳文
以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设想为依据,对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内涵、空间关系、相关规则进行深入探讨,确定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不同于以往各部门开展的空间性规划,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之上,这使得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在资源环境本底方面得到合理保障,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也有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和城乡布局单幅总图的研制
戚 伟,刘盛和,周 侃,齐宏纲
研制人口与城乡布局是编制空间规划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之一,旨在促进人口及城乡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形成与“三区三线”相适应的人口和城乡布局,推进人口和城乡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一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集成的人口与城乡布局研制方法,以期为各尺度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人口与城乡布局研制提供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空间配置类单幅总图的研制
余建辉,李佳洺,张文忠,王 岱
省级空间规划中的产业空间配置是在“三区三线”划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域功能、引导地域功能格局优化的必要步骤。在综合考虑方法的创新性和成熟度基础上,对在“三区三线”格局内进行产业空间配置的逻辑架构、技术方法、数据体系等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探索性分析,形成了主导产业筛选、产业园区适宜规模识别、重点产业空间识别等流程体系,共同合成了一套用以研制空间规划中的产业空间配置类单幅总图的技术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研制
王姣娥,陈 卓,景 悦,
黄 洁,金凤君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是在遵循自然系统格局的基础上,由人类活动所引致的物质环境再建构和空间秩序再安排,是构建和引领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体系,因此一直是区域发展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提出符合空间规划目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编制方案与技术流程,强调专项规划与“三区三线”、空间布局总图的关系,并以福建省为例,设计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编制技术流程,以期为其他地区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研制
李九一,李丽娟,王传胜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重要支撑。探讨空间规划生态单幅总图和环境单幅总图的编制要点与技术方法,并以福建省为例,研制生态环境空间战略目标、空间结构与重点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不同层级规划间的衔接
郭 锐,陈 东,樊 杰
当前,中国不同空间性规划打架、上下层级规划不衔接的问题突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仍处于改革和试点的阶段。回顾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阶段过程,按照空间层级和规划类型,提出适合中国国土面积和区域单元特征的中国特色空间规划体系,结合福建和贵州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案例,梳理空间规划体系中5个层次的衔接内容,同时从数据基础、学科体系、人才培养、规划流程4个方面指出未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应该克服的难点问题和努力方向。
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
周 侃,樊 杰,盛科荣
国土空间管控是对国土空间各类开发保护活动的科学谋划与管理安排,是进行国土空间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探讨以地域功能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科学基点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并以福建省和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解析“三区三线”协同划定和国土开发强度并测算两个国土空间管控中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功能管控和参数管控为核心的多尺度、多时序国土空间管控途径。
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建与制度环境改革
王开泳,陈 田
在国务院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类规划的编制职能向自然资源部门集中,急需探索和建立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制度环境改革的推进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建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依赖于部门的职能整合,二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与重构,三是依赖于制度环境改革。因此,在机构改革逐步完成的形势下,需要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建与制度环境改革两个路径着手。
话语权结构对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的影响机理与优化策略
孔维锋,陈 东
从话语权结构入手,分析规划制度因素对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影响机理,提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优化话语权结构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① 由于利益主体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真正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权结构。随着中国规划体制的改革,要形成有序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最核心的是要在细分领域确定不同层级政府的话语权结构。② 不同层级规划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规模和空间两个方面,冲突的原因是缺乏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管控机制以及下级规划对上级规划的衔接机制。③ 通过分解传导以及集合传导机制,构建了细分领域的不同层级政府话语权结构体系,实现了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分级传导和分级管控。
研究团队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团队长期致力于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综合研究,在地域功能形成机理与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与可持续性预警、经济地理过程的区位耦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
团队首席专家樊杰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主体功能区划基础理论和方案、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原理等研究。完成的我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与方案、“双评价”技术方法,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项目中被广泛应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当选巴黎地理学会荣誉会士。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专家组组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编写成员。
转载自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标题:国土空间规划:地理学大展宏图正逢时
图文编辑:林真真
责任编辑:梁龙武
审核:刘海猛 王冠 王波涛
猜你喜欢
1、地学快讯 | 傅伯杰院士荣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洪堡奖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