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翰墨新峰丨​张智旺——2017“新峰计划”书法入选艺术家

2017-12-26 浙江文艺
张智旺2017翰墨新峰

张智旺,生于1980年。20152017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会员。现创办个人工作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2ju19t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品欣赏

行书 贯去石《殿前欢》节录 172cm×28cm

行书 元曲选 177cm×24cm

楷书 博古雅传十一言联 179cm×16cm×2

行书 室有家无十一言联 178cm×15cm×2

隶书 修竹奇花十一言联 178cm×15cm×2

行书 张可久《元曲三阕》 178cm×33cm

行书 苏轼题跋二则 166cm×64cm

楷书 王羲之《兰亭序》 206cm×44cm

行书 唐宋诗数首 179cm×47cm

行书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91cm×46cm

溪窗闲话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从先秦的甲骨、钟鼎,到秦汉的篆隶,及魏晋南北朝的楷行草,书体完成了篆、隶、草、楷、行的生成和演变。至今,中国书法已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沉淀,缤纷异呈,精美绝伦。或质朴,或雅致,或雄伟,或意趣,或清逸,或姿媚,给后学者留下了无穷的艺术财富。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学书者从古今的优秀法帖入手。通过临摹学习,掌握古人的用笔和结体,得古人笔意,使其有法度。“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说。

书家做得最多的事莫过于临帖,“新峰计划”策划人嘱写文一篇,思虑良久,还是谈谈自己的一些临帖心得供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请方家多批评指正。

临帖得先选帖,现代网络技术给了我们很多的便利,打开《书法空间》,从古至今的书家和法帖一览无余,我们再也不必像欧阳询那样搭建茅屋日夜心摹来手追了。但印刷术的发达也带来了坏处,一进书店,各式各样的法帖呈现眼前,琳琅满目,这个也好,那本也不错,挑得你眼花缭乱。索性多买一点吧,今天写写这个,明天临临那个。到头来,发现啥都写不好。元代赵孟頫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习之,便可名世。”此话很有道理。我常和书友调侃,选帖就像选老婆,找个自己中意的,能相守一辈子就可以了。项穆言,“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平和,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就是为了获得古人的用笔技巧。元代赵孟頫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强调的是用笔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古人书法,临摹古代法帖,不应一味地追求形似,结字会因时因人因境而变的,长期停留在模仿外在的字形结构上,是很难取得进步的,应多留意法帖中的内在美,美其实就表现在她的线条里。我们临帖,须细心体会她的内在美,追摹古人的精神表达。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邱振中先生在《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一书中,强调了线条的练习,藏露、提按、使转、快慢节奏的练习逐个分解,剖析透彻,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古人的用笔之道。

临摹分临和摹两种手段,我不太喜欢摹,不过也尝试过,因会一些电脑处理图文技法,常把自己喜欢的法帖逐字放大,初期学习《集王圣教序》时,有过一段时间的双钩填墨,但摹书较易,也较容易忘记,后来也就搁置了。正如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所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2012年在杭州书法江湖特训营学习时,有一天偷偷溜进了周峰老师的高考特训班,见其学员们时而低头冥思,时而抬头仰望,后来才知晓,他们是在背帖。偷艺回来后,在家中我也照样做了几遍,发现效果惊人,以前临过就忘的,现在慢慢记在脑海里了。其实想想也是,我们在小学时代,语文老师让我们背汉字背课文,数学老师让我们背公式,英语老师让我们背单词,无非就是为了增强记忆,在以后可以用出来。学书也是如此。

临摹要学会取舍。法帖在手,要认真读上几遍,甚至放在案头读上几个月,熟知法帖。临写时要学会割舍,割舍掉一些现在不想要的,人的大脑存储空间有限,尤其是上了一定的年纪,记忆力是在衰退的。一定的时间内,我们想要掌握太多东西是不太容易的,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学习,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才容易学到。人不能太贪心,如果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学不到。

这些年来,从王字的圣教序开始,一直倾心于行草书,篆隶略有涉及,像似庖厨中的调味品,尝尝鲜罢了。右军的《兰亭集序》,大令诸帖,智永《千字文》,颜、苏、黄、蔡及赵,都有涉猎。但总觉还欠缺些什么,近几月,开始临习米芾的系列法帖,望能正中寓奇,奇正相溶,给自己的书作带来新的提升。

书法表现人,学书不能只停留在技法上。书法是一个人心境的表象,观书如观人。一幅书法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和格调很重要,它是决定作品高下的重要因素,气息和格调无法从临书中获得,它与作者的修养有关。书家除了日常的技法修炼外,还应多学习传统文化,广泛阅读,提升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

——张智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