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时评丨范周:做好旅游文章,讲好中国故事
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才能更有生命力。针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趋势,经济日报特邀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周作出相关评析。言之有范从4月23日起,连载系列评论文章,与朋友们分享。今天分享的是系列评论文章的第五篇。
旅游是国家形象展示的窗口,文化是中国故事传播的纽带。随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借由观光体验、消费等带来的直观感知逐年升温,文化旅游已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2017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9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0.8%,继续保持着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的地位。入境游客中首次到访中国的游客占绝大多数,来华旅游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游览观光为主,主要游览项目集中在山水风光、文化艺术、文物古迹、美食烹调等方面。国外游客通过到中国来观光体验,会深层次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通过具体的文化消费和深度体验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温度、表情和气质。因此,通过深度体验等方式呈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华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手段。
数据还显示,过去5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从9818.52万人次增长至1.29亿人次,自201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不少目的地国家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打算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例如,印尼推出了“10个巴厘岛”计划,意大利也推出了“欢迎中国”计划。出境游的火热,为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对外传播架起了桥梁。在出境游中,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与中国精神的代表,其一言一行、精神气质都是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过程中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于潜移默化之中将中国精神、中国声音向世界传递。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旅游市场的日益发展,旅游所承载的意义与功能也逐渐提升。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创新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其在促进国家间政治关系、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传播本国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认同感等方面的作用在新时期显著增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链接,查阅系列文章
END
美 编 | 赵 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