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经济”来袭,5800万空巢青年背后的“孤独文化”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在中国过着这样生活的人约有5800万,他们或背井离乡、或单身、或贫穷、或遭遇挫折。总而言之,他们把生活过成了“没有聚光灯的独舞”。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孤独?孤独,已经成了时下的一种情绪病,而“孤独经济”背后,正是日益庞大的空巢青年。
据国家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空巢青年”的人数已超5800万,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甚至有机构预测,到2021年,这个人群的数量将上升到9200万。关于空巢青年,知乎上有一条高赞描述,“留守儿童、空巢青年、空巢老人,可能是我这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
自从告别了兄弟姐妹挤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年代,孤独就成为了独生子女一代的标签。随着独生子女们的长大,我国“独居人口”规模日益庞大,甚至已逐渐替代“三口之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一方面,这类人群不喜欢在购物、吃饭、娱乐等日常活动中与人交流。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商家也都盯紧了都市人的孤独生意,“孤独经济”应运而生。
一、“孤独经济”的崛起,消费行为的变迁
每一种生活方式背后,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单身经济”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T.McCarthy 201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的。但那时,他设想的单身经济的目标群体为女性。“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2011年,日本某经济学家出版了一本书叫《一个人的经济:成熟市场也有大金矿》,提出了“一个人的经济”,即一人独自消费和体验,除了狭义的单身消费,还包括一个人独立消费的行为。
阿里巴巴《空巢青年图鉴》
据咨询企业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独自生活的年轻人已经占据总人口的12%,达到7700万,且有望在2021年增至9200万;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一人户”的占比是14.6%,而上海则达到了每4户里竟然就有1个“一人户”,居全国“一人户”占比最高;波士顿咨询(BCG)与阿里巴巴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也显示,中国社会正在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单身潮”:目前中国的单身人口数量已近 2 亿,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其中 35 岁以上依然单身的人群比 10 年前上涨了 4 倍多,达到21%,约为 5000 万人。
这部分人群除了基数大,其消费潜力也是不可低估。据珍爱网 2016 年的调研显示,超过五成的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 3000—5000 元,近三成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 5000—8000 元。另外约有10%的单身男女月均可支配收入达 8000 元以上。就是这庞大的 2 亿单身人群,助推了中国版“孤独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需求,各类消费场景和品类开始崛起。
二、大幕已开启,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2018年1月中旬,脉脉数据研究院联合小猪短租发布2017年度《孤独经济》白皮书,白皮书显示61.47%的人平时会感觉孤独。在孤独感出现的频率上,偶尔孤独的人占51.77%,经常孤独的占27.22%,每天都会孤独的占21.01%。背井离乡、单身、贫穷、没有朋友、事业上受挫折等是孤独的主要成因。看电视电影、KTV唱歌、买零食、打游戏、听音乐、看网红直播、约朋友吃饭等是空巢青年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
一人食
“一人食,不负时光不负己。毕竟单身已经是够悲惨的事情了,如果连吃饭都要在熙熙攘攘的大厅中接受他人异样的目光,还不如老老实实回家吃泡面。”
一人座+单人套餐+私密场景,一人食餐厅找准了空巢青年食客们的动脉。呷哺呷哺是典型的一人食消费场所,一个人吃火锅尴尬,但一个人吃呷哺呷哺则轻松自在。一份肉、一个蔬菜拼盘、一个锅底、一份小料就解决了很多人的就餐问题。老牌火锅企业百年老妈推出了主打“一人锅”的品牌“壹小馆”,并且在挑剔的成都食客中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对于孤独一族来说,在这些店里他们不必担心别人异样的眼神,长形吧台式的用餐场景也减少了与陌生人不经意间眼神交汇所产生的尴尬。除了餐厅,自热小火锅一时间也风靡全球,大龙燚、小龙坎、海底捞纷纷推出方便小火锅,仅仅在2017年双十一当天,海底捞线上销售521716单,小龙坎天猫旗舰店的线上销售更是突破1600万元。“孤独一族”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氛围并不重要,好吃、独享、方便才是关键。
一人卡拉OK
“我明明只想出来买几颗鸡蛋,结果却躲在2平方米的玻璃房里唱着杨千嬅的歌哭晕。在这里,没有切歌、没有尬聊、没有人嫌弃你是麦霸,只有音乐和梦想。”
一个两三平米的玻璃房、一块电视屏、两副耳机、两支话筒、两个高脚凳,再加上一个触屏操作台,就成了一方小天地的迷你KTV。近两年,迷你KTV悄然入侵各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开启了娱乐产业的“小风口”,引来了资本的“含情脉脉”。据《中国迷你KTV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迷你KTV行业融资规模超1亿,代表品牌有咪哒minik、友唱M-Bar、星糖迷你KTV、唱立方等,中国迷你KTV市场规模增至31.8亿元。
两平米的玻璃房不仅为正处于孤独环绕下的当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体空间用以舒缓心情,演唱完成后的即时分享功能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情感交互机会。哪怕你唱得惊天地泣鬼神,也不用担心听众的白眼和切歌。
一人外卖
“不想下楼,只想孤独,宅在住处”。
一个人“三餐外卖”吃饭和独居,让这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倍感孤独,而他们却给了外卖行业风生水起的机会。“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大部分空巢青年都患有“懒癌综合症”,在他们那里,最常联系人一定是快递和外卖小哥。外卖是孤独经济产业链上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使得这样一群孤独年轻过上了“饭来张口”的生活。
一人宠物
“养了十年的狗和交了一年的男朋友,谁更重要?”
“当然是狗,相比于不确定的男朋友,狗的陪伴和忠诚更为重要,也是一种情感寄托。”
除了“懒癌”缠身,单身青年的另一大爱好是养宠物,空巢青年养不起自己也要养猫,“吸猫吸狗”已经成为不少单身人士的生活习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宠物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49.1%,居各行业之首。2016年,仅宠物犬、猫市场的市场规模就高达1720亿元。预计2020年,宠物经济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越来越多的独居者饲养猫猫狗狗、甚至蜘蛛蜥蜴来陪伴自己,通过与宠物建立情感联系来排解孤独感。
三、5800万空巢青年的“孤独文化”
孤独文化,狭义指年轻人在孤独的境遇下所思、所想、所为凝结成的文化综合体,广义上则指孤独个体在行为、思考过程中所催生的文化。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家胡星斗说;“中国的‘孤独经济’可望超过日本。由于长期受到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困扰,文化上人际关系疏离,在日本,孤独是一种常态。”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不婚主义和离婚率的攀升,两代同堂家庭模式的比例日趋下降,独居户发展为日本重要的社会结构。日本的“单人文化”衍生出的“单人经济”,或者可以称“孤独经济”已经成为日本逐渐普及的业态。所以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随处可以找到适合单人消费的商店和很多为单身人士打造的服务。在“享受孤独”这件事上,日本人比我们有经验得多,他们从来不觉得孤独是一件难堪的事。
在日本有名的一兰拉面馆里,隔板会将座位分开,顾客和服务员也不会面对面。日本的大东文化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食堂也纷纷开设单人座位。一个人吃着美食,不会被别人打扰,也不用和拼桌的人尬聊,仿佛眼前的美食就是全世界,这才是一个人吃饭的最高体验;在单人饭馆,为了避免顾客一个人吃饭时感到寂寞尴尬,日本一些饭馆专门推出了特色服务:当发现有顾客独自就餐,店员会笑容满面地摆个大玩偶在顾客对面的位置上,作为一种萌萌的陪伴;在单人咖啡店,橱窗里老板贴出的海报上有这样的提醒,“本店经营理念是专门接待单人顾客,主题是保护‘少数派’。一个席位坐一个人,两个人以上分开坐。不欢迎以谈话为目的而光临本店的顾客。”
孤独经济渐成刚需,你修炼到哪一级
十大国际孤独的等级表
参考来源:
微信公众号“中国烹饪杂志”,《从一人食看单身经济》
微信公众号“环球”,《文化 | 日本文化中的一腔孤独》
搜狐网,《“孤独经济”大爆发:5800万空巢青年正给餐饮业带来7大商机》
END
美 编| 李晓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