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问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未来之路 | 下篇

范周 侯雪彤 言之有范 2023-04-03


改革开放四十年,工业厂房曾是“城市引擎”,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腾飞,见证了城市的“改头换面”。现如今,凝聚着城市记忆的老旧工业厂房历经岁月积淀,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未来,老旧厂房将在文脉传承、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继续释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1

存量巨大,老旧厂房改造如何实现数量、质量齐头并进?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的走访调研,截止目前,走在经济发展与城市更新前沿的北京市仍有老旧厂房240多个,占地总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统计显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7年,我国的工业建设总量达到88.3亿平方米。就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工业遗产的存量依然巨大。若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打通,未来势必会涌现出一大批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化产业园区。


需要注意的是,改造园区数量并非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经改造的老旧厂房单位面积产出如何也同样重要。换句话说,要保护利用如此庞大的未开发资源,不仅要重数量、重规模,更还要重质量。存量有穷尽,但产业升级无止境。在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建设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想要运用好巨大存量,开发更多数量的园区品牌,只有打造强运营、高质量、内容产出与模式产出并重的优质品牌形象,才能以园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增强城市文化活力。


2

政策态度向好,如何冲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老旧厂房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有近30个城市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和联盟成立会议。北京市于2017年12月31日出台了《关于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也就此方面正在积极进行研究探索。但就效果而言,除市场积极性提高之外,各地乃至北京市的政策落地效果还不够显著。这也就使得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如何解决行业痛点,如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限制,如何使政策落地、在地,成为了行业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委已经组成专门调查组,在浙江和江苏等地就老旧厂房的文创再造及保护利用开始进行专题调研,我们期待着国家在老旧厂房保护利用顶层设计政策上,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北京的经验,使得顶层设计与发展需求相适应。有政策的指引,学术研究和人才的支持,相信目前关于行业关注的审批问题、土地问题、管理的细节问题等,未来都会在政策层面得到妥善解决。

 

3

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升级发展引擎?

 

目前我国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来的的文化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和创业孵化两大领域,也有部分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成为艺术设计、传媒、影视等领域的园区。但是放眼国际,若要更加高效地激发老旧厂房的社会价值,不仅仅在于“做什么”,更在于“怎么做”。从这个层面来讲,科技助力和数字化管理,将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鸟枪换炮”的效果。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兴科技的助力和数字创意经济的繁荣为老旧厂房的保护和再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可能。比如,国外许多运营商将老旧厂房改造成为IDC(International Data Centre)数据中心并与现代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建设周期,还带动了周边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的加速发展。

 

谷歌田纳西数据中心原为废弃多晶硅工厂


4

文旅融合,如何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

 

工业遗产代表了旧时人们独特的技艺和非凡的智慧,而一些别有特色的建筑物、机械设备等也成为了过去历史的见证,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这样沉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能否打造为现代社会了解工业文化积累和城市文明进程的窗口,同时兼具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文旅新模式,值得思考。



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自传统工业衰退后,鲁尔区积极地组织资源,通过旅游线路规划、市场营销与推广、完善配套设施等保护和再利用的举措,成功打造“鲁尔工业区”工业旅游品牌,成为经济、社会、城市更新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



今年一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公告》,首批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出炉,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已经“在路上”。但是面对形态各异的资源,文化如何提炼,旅游品牌如何打造,如何与城市形象进行融合,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5

传承文脉,工业遗址改造的文化空间如何成为城市“会客厅”?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对城市文化品质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作为承载着城市文化记忆的老旧厂房在未来能否帮助城市更新市容、传承文脉,实现差异化发展,真正成为城市文化会客厅、城市文化综合体、城市文化新地标?


北京的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电子厂,经改造后,将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为这座传统古城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和城市形象的新亮点,也成为世界了解现代北京的新窗口和新名片。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旧厂房工业遗产,传承城市文脉,弘扬工业文明,与“美好生活”的追去息息相关,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拥有的责任感和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北京市委宣传部杜飞进部长将老旧厂房比喻为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通过加强政策创新,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老旧厂房在新时代下的新价值将会充分展现,在传承历史文脉上的作用将更加彰显。

 

6

双效统一,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如何给出“中国方案”?

 

在2018年8月18日的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刘伯英教授谈到,老旧工业资源正在通过功能的转变,实现资源转换,老旧工业厂房从原来的工业生产资源转变为了文化资源,转变为了城市的特色,这些城市的新特色和新资源,正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新动力。这些曾经见证了城市工业辉煌的老厂房,如今陆续转型成文创园区,在创造着千亿元产值的同时,社会效益依然是题中要义。


以北京朝阳区为例,这里不仅是许许多多的文创园区产业生长的地方,更是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文化服务和实现正向社会效益的地方。朝阳区多家园区在自身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将公益事业不断做大,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回馈社会。除此之外,园区还利用自身建筑面积,为园区、校区、社区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正面回答了“做公益是不是会影响企业效益”的问题,用典型的朝阳模式回答了““双效统一”在文化产业领域能否真正实现的问题”,为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样板。


全国首个老旧厂房改造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多个城市、众多园区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能够同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正面的对话和高效的交流,这是注定将载入城市更新和文化产业历史当中的“大事件”。双效统一的发展模式是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未来之路的“主旋律”,打造“社会企业”也是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及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希望在“双效统一”的引领下,我国老旧厂房保护再利用可以探索出更多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工业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的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

 

结语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关于中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我们提出了这六个问题,每一个都包涵着对老旧厂房改造、对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对城市更新的殷切希望。老旧厂房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曾经的使命已经完成,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政府、企业、学术研究的交相支持下,老旧厂房再次走上经济发展的舞台,升级成为品质园区,助力高质量发展,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个二十年焕发新生,让中国文化产业在下一个二十年中再闯出一条新路。


挖掘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还需合力前行 | 上篇

如何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贡献“中国方案” | 中篇


本文作者:

范    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侯雪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1789461070@qq.com


END


美    编 | 侯雪彤


推荐阅读


范周 | 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创空间,挣脱桎梏全面释放文创活力

工业记忆,文化传承:北京朝阳倡议发起成立全国老旧厂房协同发展联盟

老旧厂房的“文创梦”,从工业记忆留存到文化焕活新生

官方权威解读 | 北京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政策,明确空间体量操作流程

快来看!保护利用老旧厂房出新政策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