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金早:将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品 助力旅游扶贫

言之有范 2023-04-03


2018年9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在湖南省慈利县罗潭村召开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会上发表了演讲。在总结近三年工作的基础上,李金早还部署安排了下一阶段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即从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在旅游扶贫上要注重利益分配,发挥产业优势;对深度贫困地区要启动编制旅游规划,指导当地开发一批“小而精、精而美”的旅游产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导游等群体的培训。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


李金早在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暨锦绣潇湘推介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安排和推进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今天召开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


这次会议放在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罗潭村召开,主要的考虑有三点:


这是一个现场会。抓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必须要靠前指挥,必须要和农民心贴心,面对面,必须要走入乡村,真正使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一个交流会。湖南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是武陵山片区中贫困县最集中、人口最多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明确要求。湖南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这几年,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很多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湖南的乡村旅游扶贫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午我们还要考察学习慈利县、武陵源区的旅游扶贫项目。其目的就是既要学习借鉴湖南旅游扶贫的经验,也要交流学习全国其他地区的做法,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这是一个动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和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共同组织召开三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第一届大会是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瑯斯状元村,第二届大会是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中都草原,这次会议我们选在了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罗潭村。这次会议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总结近三年旅游扶贫工作的基础上,部署安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进一步夯实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生力军的地位,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助力乡村振兴。



一、认真总结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国旅游行业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贯彻“515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在顶层设计、扩大供给、创造消费、补齐短板、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了旅游促扶贫、扶贫助旅游、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全新格局与态势。


(一)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


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旅游行业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上率下,上下联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2017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17.5%。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


在中央层面,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列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有关脱贫攻坚座谈会及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都会谈到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到农村农户走访也会对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做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汪洋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加快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发展做重要批示、指示。


在省级层面,如贵州,省委书记主持专题研究贵州省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出台《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甘肃召开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大会,一把手省长亲自参加并做部署讲话;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乡村旅游作为山东省扶贫攻坚的“三驾马车”(光伏、电商、乡村旅游)之一,出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云南,根据脱贫攻坚新形势对全省旅游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安排部署作出了重大调整,印发《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意见》《云南省旅游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安徽印发《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将该《实施意见》列入全省扶贫攻坚“1+X”配套政策,列入扶贫工作督查考核范围。还有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等省区都把旅游扶贫摆上工作议程、纳入重点工作。


很多旅游资源富集的市县,都明确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作为全县产业脱贫的重点产业,如我们调研过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水县,四川省的阿坝州、九寨沟县等,都出台力度很大的乡村旅游扶贫举措。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的群众在鼓楼坪上摆出“侗族百家宴”接待游客


(二)“上下联动、内外协调、融合共推”的旅游扶贫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一是上下联动,2017年我们分别在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召开西南片区、西北片区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会;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在四川省凉山州联合举办“三区三州”旅游扶贫对接活动,把活动放到当地旅游扶贫重点村里。在我们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大部分省区市都召开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了“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安徽省明确全省专项资金按不少于40%的比例推动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川省将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50%用于扶持1443个建卡贫困村;山东省投入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和1亿元特色产业扶贫基金支持率先发展旅游的贫困村。湖北、云南、上海、浙江等地修订了旅游条例,从立法和政策上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浙江省旅游条例》首次赋予民宿法定地位,开创了全国先河。


二是内外协调,我们与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合作,出台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正在抓紧制定《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


协调财政部、农业部、国开行、农发行、中信银行等多个部门,从财政、金融、政策、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17 年旅游发展基金安排4.8亿用于补贴地方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补贴贫困地区2.8亿元。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投入16.1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支持贫困村附近景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就有59个项目列入项目库。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重点支持与乡村旅游扶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信银行将安排旅游投融资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重点支持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和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协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关于做好旅游扶贫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旅游扶贫项目的政策性优惠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融合共推。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会同农业农村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制定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评定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部委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


日喀则利用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这一契机,重点打造“光伏+生态设施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区


(三)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精准扶贫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旅游行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扶贫实践中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众多成功经验,正在摸索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扶贫特色和旅游产业特点的旅游扶贫路子。


一是精准扶贫对象。乡村旅游可以扶贫,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村都适合搞旅游扶贫。开展旅游扶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交通和市场等条件。根据普查摸底,我们在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确定2.26万个具备发展旅游的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


二是精准规划引领。我们高度重视规划在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了全国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据统计,各地旅游部门组织编制了2000多个旅游扶贫规划,指导贫困地区科学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项目建设。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在编制完成四省藏区旅游协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又启动了西藏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南疆四地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编制,实现了“三区三州”旅游扶贫规划的全覆盖。


各省也各显神通,积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帮助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扶贫规划。如重庆市旅发委会同市扶贫办等提出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8年预算1800万元,用于18个深度贫困乡旅游扶贫策划规划项目补助。安徽省旅发委推动33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及指南,截至2017年底,333个重点村已编制规划206个,占61.9%;正在编制规划的127个。河南省旅游局组织2017年组织12个旅游规划单位为46个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


三是精准项目安排。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是产业就要按照产业规律来做,概要来说,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个带头从事旅游扶贫的企业主,二是要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三是要有贫困户能够参与的各种组织方式。


目前,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出来了“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就是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这些都是好的旅游扶贫方式。如海南省,2017年全省已投入旅游扶贫资金15.17亿元,已开工的旅游扶贫项目255个,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旅游项目179个,61个贫困村建成乡村旅游点并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全省通过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直接带动贫困户6801户、27449人受益。如云南省,省本级投入旅游扶贫项目资金1530万元,整合中央财政资金超过13.3亿元,整合省级财政资金超过9.0亿元,整合市、县、乡三级财政资金超过13亿元。全年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将达到2000户以上,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纳入旅游扶贫统计范围的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脱贫达到12.1万人。


四是精准分配机制。对此,各地在具体运行中探索了五种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直接从事旅游经营。贫困地区居民依托山清水秀的特色旅游资源,直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极大地增加非农劳动收入从而脱贫致富。


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据山东、陕西、福建、宁夏等省区测算,一个普通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平均每年可增收1-2万元。


三是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如广西大新县明仕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明仕香米”市场销售价达7元/公斤,火龙果可卖到10元/斤,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如山东省淄博市得益于特色民宿的发展,农民农房出租平均收入达到每年每户3.5万元左右。


五是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模式,先后将8个村的10.68万亩生态林、湿地、水面、耕地自然资源进行量化,变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权。累计带动885户、3288人脱贫。比如,一会儿要做典型发言的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所在的燕窝湾村是湖北省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企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以各种方式投资入股燕儿谷公司,形成公司、村庄和群众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如村集体以荒废的橘子园、废弃的村小学荒地作价,入股燕儿谷公司,持股10%,既盘活了闲置资源,解决了贫困问题,又发展了集体经济,还解决了公司的土地短缺问题。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小妹村2016年被列为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村,图为小妹村的黎族妇女和游客一同跳竹竿舞。


五是精准旅游帮扶。我们充分发挥旅游业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密度大、弹性强等特点,积极开展旅游万企对万村的帮扶专项行动。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共有1万多家旅游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帮扶,既解决了企业用工、原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可谓两全其美。如2017年


河南省组织869个单位对822个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数量332个)进行结对帮扶。其中,安置就业20301人,项目开发253个,涉及金额63亿元,输送游客1299万人,签订定点采购合同171份,合同金额近2亿元,脱贫人数22281人。


云南省组织动员1000家以上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及旅游培训机构对全省1619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帮扶脱贫。


西藏自治区组织动员全区67家旅游企业开展第一批结对帮扶活动,其中,西藏翔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八宿县瓦巴村投资1.3亿元建设了然乌国际自驾车与房车露营地项目,带动瓦巴村60户80名建档立卡人口脱贫,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


湖南动员全省100家单位和旅游院校对口帮扶124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福建发动300家旅游企事业单位,直接对接全省472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帮扶脱贫。


湖北2017年有730家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企业参加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贫困户6333个,帮扶贫困人口13267人。


六是精准旅游培训。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要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就必须强化对乡村旅游扶贫带头人的培训,首先要他们看懂、看明白,然后发挥头雁功能和带动效应。为此,我们连续5年举办近20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官培训班”和3期“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在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无锡市、山东省枣庄市、桂林旅游学院、四川省旅游学校等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区设立5家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来培训学员。


据统计,近几年,我们共组织培训乡村旅游扶贫带头人学员近4000人,带动全国各地的旅游扶贫培训总人次数约10万人次。如


河南组织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人数达260余人。组织部分重点村村官25人分批赴台湾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经验。


广西举办各类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专业培训班10期,培训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骨干人员近965人次。


湖南省旅发委加大协调力度,联合省委组织部开展全域旅游县长培训班,加强重点贫困县县长旅游培训,还联合省发改委定向举办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市场营销培训班,联合省工商银行举办湖南旅游扶贫融资培训暨项目对接会。


山东优先选派旅游扶贫村乡村旅游带头人“点对点”式考察台湾、境外农场、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委托山东省旅游职业学院制定培训计划,免费培训旅游扶贫带头人和镇、村业务骨干。


图为四川省省定贫困县绵阳市平武县干净整洁的农家旅社 


二、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增强加快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旅游行业主动担当,勇于创新,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特色道路,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攻坚寄予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李克强总理指出,“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既为旅游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肯定了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战略作用,同时也对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赋予了我们进一步工作的强大动力和信心,可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我们要迎难而上,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大有可为


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战略部署,将“精准脱贫”确定为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全国旅游行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带动作用,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等工作开展。


一方面,旅游业可以在不断扩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率、提高增长质量,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旅游业可以发挥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地方形象等方面的带动提升作用。


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国旅游行业应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因地制宜的旅游扶贫实践,将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将外部资金、技术、管理和现代文化引导进来,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社会公平和国民福祉,让更多贫困人口拥有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使旅游业发展更好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攻坚带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综合来看,旅游扶贫是全面契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全方位扶贫攻坚,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旅游扶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各类要素,充分调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农林、工矿、水利、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旅游+”模式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


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脱贫”,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


旅游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重脱贫”。实施旅游扶贫,实际上是为贫困地区居民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外界的新观念新思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旅游渠道迅速涌入偏远的贫困地区,使当地千百年封闭、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礼、冲刷、瓦解和替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扶贫对象的“真脱贫、不返贫”,才能有效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贫困地区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带动了旅游产业自身的升级进步。旅游产业是综合性、社会化行业,其发展、升级、进步有赖于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同上下游相关产业有着很大关联性。供给侧改革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业态模式、推动公平分配、促进消费升级,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动力,有效凝聚了旅游产业发展共识,丰富了旅游市场有效供给,完善了旅游综合治理格局,创新了旅游产品形式类型,推动了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实现自我革新与全面提升。


(四)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明显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自信地应看到,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扶贫不仅能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收入机会和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在市场、组织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能够提高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提高落后乡村居民的精神素养、职业技能、文化自信心和乡土自豪感,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必将在下一阶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过程中大放光彩、大有可为。


民众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冠小侗寨向游客敬酒


(五)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基于“新发展理念”而形成的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综合来看,全域旅游发展为旅游扶贫攻坚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平台,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则是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核心目标和重要难点。


全域旅游为旅游扶贫攻坚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平台,全域旅游搞得好,能够促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发展理念,通过“旅游+”和“+旅游”,将贫困地区的农田、荒山、水域、房舍、农作物、乡村环境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以旅游为导向的多元化利用,促进乡村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让原本缺乏活力的乡村落后地区具备了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走上产业化脱贫道路。


二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其实现有利于达成有实效、不返贫、能致富的扶贫目标,有利于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利于实现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在河北、内蒙古、新疆、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宁夏、山西等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全域旅游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旅游扶贫工作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是旅游扶贫既是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重点、难点所在。要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就要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措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诸多“短板”补齐。


三、要抓住重点,开拓创新,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定信心,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综合优势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以农为本,多元发展;丰富内涵,品质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基本原则,强化规划引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各地区要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东部地区围绕服务中心城市,加快推进环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带建设;中西部地区围绕脱贫攻坚,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北地区依托农业、林业、避暑、冰雪等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加强东、中西部旅游协作,促进旅游者和市场要素流动,形成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乡村景观,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推进旅游厕所向乡村拓展。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建设。


三是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对接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科普、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需求,促进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加快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制定完善乡村旅游各领域、各环节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经营者、管理者、当地居民等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鼓励各地整合乡村旅游优质资源,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拓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四是整合资金资源,强化要素保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加大中央基建投资向乡村旅游项目倾斜。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扶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各地要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各地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根据相关规定将荒地、可用林地和水面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将乡村旅游纳入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县、乡镇党政领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专题培训。


(二)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集中优势力量,强化攻坚责任。旅游扶贫工作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六点:


1.坚持实事求是。旅游可以扶贫,但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村都可以搞旅游扶贫。只有具有旅游资源和基本发展条件的,才可以搞旅游扶贫,不能泛化,否则就要脱离实际。


2.旅游扶贫要放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发展,大力推动“旅游+”“+旅游”,拓宽旅游扶贫的路子,不能自我搞窄,闭关自守,画地为牢。


3.旅游扶贫不要“刮风”,也不要“跟风”。简单照抄照搬,效果不会好。


4.旅游扶贫中要注意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气息、乡土风格,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要保持纯真、质朴的风格,反对过度商业化。


5.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大力保护环境,决不能搞掠夺式开发。


6.要处理好旅游企业和扶贫的关系。企业正常营利应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同时要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扶贫作贡献。


坚持这些原则,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我们发展时代的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具体工作中:


一是注重利益分配,确保精准扶贫。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旅游扶贫途径助力贫困人口脱贫,着力构建以贫困人口为基础环节的利益联结链,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途径,引导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利用资金、技术、土地、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鼓励企业实行保底分红。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出租房屋、土地流转等增加收入。鼓励贫困人口直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获得经营性收入,鼓励贫困人口到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持久内生动力。


二是发挥产业优势,实现有效带动。要在“两带两加”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旅游精准扶贫的新途经。如实施旅行社带贫困村,引导和组织更多的当地旅行社通过包村、包户、送客实现旅行社带村脱贫。实施景区、自驾车营地带贫困村,通过景区提升工程、建设自驾游营地、开展自驾游活动等,辐射和带动周边贫困村脱贫和就业。


实施宾馆带贫困村。推动当地宾馆饭店将当地贫困村确定为农副产品采购基地,引导农民种植养殖附加值高的土特产品,提高农牧业效益,稳定收益来源。鼓励优先招录有条件的贫困人口就业。


实施农家乐带贫困户,培育和扶持更多农家乐经营能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经营农家乐,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就业。实施公司带贫困户,发动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分红、参加劳动获得收益等方式参加企业经营。


实施合作社带贫困户,按照自愿联合、共同成立、共同管理、互助发展的原则成立更多乡村合作社,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实施非遗带贫困户,挖掘当地民间艺术,通过建设艺术培训基地、开设手工加工培训课程,让更多的贫困户学习制作非遗文化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并从中获得收益。


实施送扶志戏下乡,组织编排更多的励志题材优秀节目,进一步增强居弱图强、后发争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主动参与扶贫的内生动力。


2018年首趟援疆旅游扶贫专列“深新号”开行仪式


三是坚持深度开发,寻求创新突破。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着力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旅游扶贫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探索适宜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方式和投融资模式,切实走出一条符合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扶贫之路。如开发一批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三)大力加强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


习总书记指出,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我们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密切上下联动,注重内外协同。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委统筹做好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考核督查等工作。要抓紧制定编制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相关市县旅游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组织力量实施,加强动态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一要高起点、高水准、高质量编制“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启动编制西藏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南疆四地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持续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组织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苏等旅游发达地区甲乙级规划资质编制单位对口帮扶。


二要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2018年至2020年)中,从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服务上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会同发改、交通等部门优先支持整村开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建设旅游公路,加快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点通达能力,提高“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可进入性,着力解决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


三要指导深度贫困地区培育一批“小而精、精而美”的旅游产品。重点依据资源特色、交通状况和环境承载力等,开发具有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开发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吸纳邻近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四要集中开展对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产品、旅游形象的宣传推介。组织旅行商赴深度贫困地区踩线,开发旅游线路产品。


五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培训支持力度。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导游等不同对象举办专题培训班。


六要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典型的培育和推介。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造旅游产品品牌,创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


同志们,习总书记指出,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再接再厉、扎实推进,以百倍努力和万分信心坚决打赢新时代旅游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END


美    编 | 侯雪彤


推荐阅读


创新·融合·协同·共享 | 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即将开幕,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解析与建设对策研究

范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文化自信大家谈

范周 | “新文创”到底新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