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图读懂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8部门联合发文关心的几大问题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


《行动方案》确定,完善重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切实改善当地道路、步行道、停车场、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消防安防、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景区连接道路、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自驾游服务体系,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


一、《行动方案》强调,推进多种旅游业态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做好典型案例梳理,召开现场会推广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探索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商业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


实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增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教育功能和脱贫富民功能。


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二、《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革命文物等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优质、特色服务品牌。


编制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传统工艺项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系统完整保存文物信息,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实施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支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三、《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运动和竞赛表演业。


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加强冰雪人才培养,提升群众普及水平。


加强足球、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健身休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


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体育培训、赛事开展的基本条件、标准、规则、程序和各环节责任部门,推动大型赛事活动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


《行动方案》还明确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完善重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智慧广电发展、推进多种旅游业态发展等任务。



《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合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补齐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强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产阶级已有2.25亿人,至2020年还将增加0.5亿人,其拉动消费升级与配置服务消费的潜在动能不可低估。此外,到2020年,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并且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最终完全放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从而对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以及家政服务等都形成不小的需求拉动;同时,作为主流消费群体,“90后”“00后”更注重消费的个性与体验,对文化创意与体育运动等服务产品将构成可观且持续的消费动力。

  

当前部分领域消费增速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消费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的一部分因素在于国家公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比如在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投入不够,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存款而不是消费,以保障未来生活安全。要填补这一短板,就必须下决心改变建设性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实现公共财政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比如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保福利等民生领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防护型保障体系,从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持续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通过PPP、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基于政策支持利好、需求企稳扩张、供给跟进发力等方面的支撑,未来服务消费超过实物消费且二者共同引领经济持续增长与转型升级的格局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新视界”


END


美   编 | 刘小炜


推荐阅读

范周 | 终于等到你,基本公共服务有了“国标”

公共数字文化迎创新,如何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范周 |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就综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