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分享 | 激荡三十年:一条荆棘和鲜花并存之路

郝兰芝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八字来形容中国走过的不凡历程和取得的不凡成就。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躁动、激情、不安、冒险、喜悦是这四十年最具特色的情绪注脚。对这段历史,亲历者和创造者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90后与00后的年轻一代对“改革开放”四个字和那个神秘年代充满无尽好奇。1978年的中国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在时代的大潮中,碰撞出怎样的故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和观察社会?也许在《激荡三十年》这本商业文化读本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书籍简介


吴晓波,企业家、知名财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著有《大败局》等具有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其开设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过去的十五年中,吴晓波一直致力于中国企业史的梳理、创作和公司案例研究。2004到2008年,先后完成出版了《激荡三十年》上下卷, 2009年出版《跌荡一百年》上下卷, 2011年年底出版《浩荡两千年》,2013年8月出版《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7年出版《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至此,完成了从公元7世纪“管仲变法”到今日经济变革的整体叙述。其中,《激荡三十年》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记录了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变革、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家的命运起伏。


二、内容概要



在序言部分,作者认为1978——2008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时期,备受全球瞩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市场经济像一股不灭的幽灵,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历史必然力量。

 

第一部分,1978——1983年的中国。在经历文化浩劫后的1978年,随着一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开始启航,中国大门向世界打开。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吸引外资、设立特区等方式积极推动国企改革转型,激发经济活力,可口可乐、大众等外企进入中国。以年广久鲁、冠球为代表的草根企业家出现,乡镇企业的星星之火初现活力。同时也引起了带有浓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大辩论:“个体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崛起之路总是曲折和艰难的。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一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部分,1984——1992年的中国。1984年被称作“企业元年”。一方面,随着改革从农村向城市不断推进,以王石、张瑞敏、柳传志、李经纬、潘宁等为代表的第一批企业家纷纷上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家们呼吁“请给我们松绑”。海南走私案、 “价格双轨制”、物价闯关、邓小平南巡……这八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无疑是惊险的、敏感的、疯狂的、叛逆的。在不经意间,为下一阶段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契机和动力。


1984年,海尔公司张瑞敏用铁锤砸冰箱,代表着中国企业家质量意识的苏醒


第三部分,1993——1997年的中国。朱镕基总理希望通过清债分税救国企;进入世界500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共识和梦想。1997年,小平去世、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国企、民企、外企的发展齐齐陷入了沼泽。而此时,还有另一件大事发生——互联网元年到来了。


1996年,手提电话初期被称为“大哥大”


第四部分,1998——2002年的中国。1999年,阿里巴巴、盛大、携程、当当借势互联网相继创办,新浪在美国上市。国企改革进入“国进民退”的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年申奥成功,这两件事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景气预期。2002年,“中国制造”开始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1999年中美WTO协议谈成,2001年签署协议


第五部分,2003——2008年的中国。2003年SARS冲击中国,每个人都在惊恐中度过一个个难熬的日子。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外贸势头强劲;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暴热成为拉动内需的第一动力。挺过众多危机关头后,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我们的强国之梦。出人意料的是,非典竟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突然觉醒的转折点。阿里巴巴流量大增,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于2007年上市。这件事证明,机会往往隐藏在危机之中。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三、思辨与启示


吴晓波通过《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两部著作,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商业事件、政策背景和国际环境等要素,放在历史的维度去思考,展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完整画卷。他的这种创作方式,借鉴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即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不能看清,须要在长时间内才可大开眼界。这种方法论对于我们思考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从一个计划经济国家变成市场经济的国家,2010年,中国GDP首超日本,正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人民群众从追求温饱过渡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段。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审视,文化不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经济发展、国力提升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超震撼GDP动态演变,2分钟看完中国崛起


政府:坚持改革创新


四十年丰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文化市场”一词出现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此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等概念相继提出,说明对文化的认知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意识形态的范围之内,对其经济属性、产业属性和功能认知有了新的把握。


文化认知的变革带来文化实践的革新。文化部门逐步摆脱“事业”性质的划分,融入经济、走向市场。按照“开展试点、积极探索”、“扩大试点、由点到面”、“加快推进、全面展开”等步骤,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被推进。


因此,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将改革创新贯彻到底。


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企业:顺应大势而为


书中介绍,1978——2008年,我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顽强生长起来。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8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由最初的国营独大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由最初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精耕细作,走过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文化企业发展呈现出三个亮点:体量迅速增长,质量持续提高,新技术、新形式助力。《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4——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走势


新时代,新期待,新形势,新使命。平台化、智能化、个性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涌现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业态,对文化企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首先,人民生活新期待推动了文化消费不断升级,迫切需要文化企业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其次,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要求文化企业在生产发展中要守住底线,始终坚持“双效统一”。第三,科技变革新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刺激着文化企业,要善用巧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模式,塑造新品牌,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和产业优化升级。


人才:重视创新力量


吴晓波说,中国企业四十年改革史,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命运史。工商业企业家的兴起是过去四十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原因之一。以年广久、鲁冠球为代表的草根农民企业家,以马胜利、冯仑等为代表的官僚出身企业家,以马化腾、李彦宏为代表的海归和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三代企业家依次在中国经济增长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部门,发挥了极大导向性作用。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呼唤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化企业家出现,需要他们的力量促进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另外,新经济条件催生下,创意阶层迅速崛起。实际上,目前创意人才供应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初级型人员多,创意型人才少;书本型人员多,实践型人才少;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多,中西部人才少。有数据表明,“我国总体文化产业人员只有1200万人,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美国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占总人口的12%”。如何发现、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命题。



通过读《激荡三十年》,从过去的历史总结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机遇往往隐藏在危机之中。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规则。但理解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时,没有国家和个体可以幸免。如题所说,这是一条荆棘和鲜花并存之路。我们相信,在今天世界格局不确定的变化中,面对经济寒流,文化必将会是这个冬天最温暖、最柔软和最强大的力量。


参考来源:

范周、杨矞,《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成就》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曹光章,《新一届党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发展》

“中经文化产业”公众号,《这些企业凭什么成为全国30强》

段莉,《一文读懂我国文化产业就业与人才问题成因(附最全就业数据)》


END


美   编 | 王菲菲


推荐阅读

读书分享 | 如何运用蓝海战略让你与众不同

读书分享 | 大数据时代,你的思维跟上了吗?

读书分享 | 宗教艺术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读书分享 | 了解现实的中国,《江村经济》是跨越时光的一扇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