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巴黎圣母院失火:只有它的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有着超过800年历史的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大火,受损严重,主体结构得以保留,但包括哥特式塔尖在内的三分之二屋顶已经荡然无存。而2009年至2014年五年间,我国文物建筑火灾数量也高达1343起。文物古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对象,却为何频频遭遇大火侵袭?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国文物古建不因“人祸”而付之一炬,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文物火灾:烧毁的远不止文物


人们习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



文物古建遭遇火灾,不仅是文化遗产物质实体的损失,更是全人类的精神文明之殇。


1

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5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蔓延极快,从火苗被发现到窜上屋顶仅用了一两分钟时间。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主体结构得以保留,但木质结构大部分损毁严重,其标志性塔尖于火灾中倒下,著名的玫瑰花窗也可能被毁,令人扼腕。


现场浓烟滚滚,塔尖在火光中倒坍


玫瑰花窗命运如何,官方尚未作出回应


目前,巴黎圣母院中藏品的损失情况尚不明晰。巴黎市长Anne Hidalgo在推特上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一些主要的艺术品和圣物得以逃过大火的吞噬,比如荆棘王冠。


据法国媒体报道,火灾可能是由巴黎圣母院的内部修缮施工引发的。法国检方表示已经开始对大火原因展开调查。纽约约翰杰伊学院消防科学副教授格伦科贝特推测,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科贝特认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带来的危险都是潜在的灾难。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为木质结构,高度还非常高,这也使得地面救火难度巨大。


2

2008年2月10日,韩国崇礼门


2008年2月10日晚,韩国“一号国宝”崇礼门被人纵火。尽管消防部门出动32辆消防车与128名消防人员进行灌救,崇礼门还是难逃一劫,整座木结构城楼被彻底烧毁,仅剩下半部石砌部分。


消防员为南大门灭火


被烧毁的崇礼门(图源:人民网)


事后调查表明,当木瓦屋发生火灾时,灭火首先要揭瓦,才能够有效率地直接扑灭火源。而崇礼门灭火时方式不当,并无任何指挥官或相关专家提出此建议,消防人员只能够在外部喷水,最终导致耗时6个小时的灭火行动失败。还有报道称,当时在崇礼门周边并无火灾报警设备和洒水器等最起码的火灾装置。


3

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


2018年9月2日晚,巴西国家博物馆一层发生火灾。由于博物馆内多为木质结构,且易燃物品较多,火势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博物馆。



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是大英博物馆的两倍多。持续整晚的大火使馆藏2000万件藏品付之一炬,多达92.5%的藏品被破坏。今年4月4日,巴西联邦警察公布调查结果,称该起火灾的主要原因为馆内空调系统短路。此前许多专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曾报告过火灾、洪水和其他建筑退化的风险,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巴西国家博物馆长期处于年久失修状态。

 

以上只是世界范围内文物古建遭遇火灾的案例之一隅,我们却不难从中看到一些共性:如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易造成“火烧连营”;管理不当或疏忽大意导致的安全隐患;安全消防装置不到位,年久失修;消防员缺乏针对文物古建灭火工作的应急能力等等。文物古建留存至今,经过了战火和岁月的洗礼,却难逃火灾侵袭,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人祸”,一次又一次给我们留下惨痛的教训。


二、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人类的实践活动,它基于人类对于自身文明成果的珍视和文化的自觉,其本身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持续推进。2018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文物建筑单位火灾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起。2018年文物火灾事故数量较2017年有所下降,火灾损失有所减轻,文物建筑均未受重大损失。说明文物建筑单位的火灾防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面对频频传来的文物古建失火消息,我们依然有必要回望过去的经验教训,深刻反思。


1

原真性破坏


任何一处遗产,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离不开最初产生的环境、历史发展的环境和今天存在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筑遗产为例,如著名的悬空寺、宝石寨,其初始的设计创意就包含着符合建筑功能的选址、包含着建筑造型与地形地貌的协调,因此一旦脱离了所处的环境,遗产的本体价值可能会大打折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中对原真性作出了具体要求,也提出对已全部损毁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不应重建。而以吊脚楼为例,恩施市盛家坝小溪村和凤凰古城都在吊脚楼毁坏或清拆后进行了重建,许多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文物、假遗址。如何处理好开发利用与原真性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横亘在我国文物建筑单位保护工作中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2

开发性破坏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早期,许多文物古建在“大拆大建”中湮灭于历史的长河,随着城市更新更趋向理性化、制度化,越来越多的古迹得以完整保留。由于文化遗产价值具有多元性,也使得其成为了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不二之选。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实现文物古建的当代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度商业化开发却成为古城、古镇、古村落火灾频发的原因之首。


2013年3月11日,云南丽江古城发生火灾;

2013年4月19日,湖南凤凰古城发生火灾;

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

2014年1月25日,贵州镇远县报京侗寨发生火灾;

2014年4月5日,上海新场古镇发生火灾;

2014年4月6日,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发生火灾;

……


2013年丽江古城大火


究其背后原因,屡屡发生的火灾大多都是由“违章布局电路”“电路老化引起短路”“未熄灭蜂窝煤炉”“误用打火机引燃床单”等此类看似不足为奇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再加上文物古建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历史比较久远,存在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狭窄等内在问题,极易引发严重火情。


3

法律法规保障滞后


我国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相关文物保护的国际公约,但由于国内立法滞后,在某些文物保护领域尚未形成较好的衔接,在面对文物保护和开发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趋势时还不能及时更新观念,相对落后,还未真正建立起同国际接轨的文物法律法规制度。 


三、加强文物安全,要确保“三个到位”


1

观念到位:

保护为先、慎重开发,科学创新创意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对于文物保护有明确的规定,还是有不少文物保护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先斩后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破坏性的行为,阻断历史文脉传承,使得文物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诚然,文物保护需要法律制约,需要政策指引,但归根结底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位,凡是涉及到历史文物的建设开发,都要把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来优先考虑,事先做好保护规划。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金色名片”的有效开发与合理保护将是未来文物工作的重点之一。据北京市文物局官网数据显示,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28处,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57处,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共有161所。面对数量巨大的文物资源,相关的文物保护部门更要时刻将文物保护意识挂于心头,将文物“保护为先”观念深入并践行到今后的工作中。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文物资源的活化与创意开发事实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文物的开发与创意设计,其目标也不在于获得多大数字的销售额,而是在于将文物背后所承载的文明、文化通过一个个单体的、活化的文物形态实现广泛的传播,进而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只有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慎重开发,进行科学、合理、适度的创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真正以更加亲和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之中。


2

责任到位:

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提高安全意识


在文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到位是关键。长期以来,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依法归国家所有,但其使用权、经营管理权却混乱不清。权属不清,则职责不明,一方面,社会和文物保护单位都明确对文物保护负有责任,但具体保护什么?负什么责任?怎么负责?却极不明了。另一方面,加之保护意识、责任观念淡薄和监督不到位,在出现类似“保护性拆除”“维修性拆除”“迁移式保护”等掩盖违法违规行为时,常常因为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导致违法难究,使文物保护工作屡生问题。


2015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行政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对灵光寺进行现场检查,发现灵光寺的管理使用单位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擅自在灵光寺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建设工程,该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灵光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更为复杂,案件发生后,北京市、石景山区两级文物行政部门通力合作,及时处理,处罚到位,并拆除违法建筑,切实保护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原有历史风貌,对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北京灵光寺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就特别强调了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提出要把文物保护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还有一大亮点便是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责任到位,责任到人,无疑会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督促每位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士都能够时刻牢记责任,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

保障到位:科学制定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今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一经报道,不由得想到两个月前的故宫上元之夜灯光秀,言之有范还曾撰文(深度 | 灯光首秀热潮退去,故宫还有这些方面值得关注),并对故宫管理保障工作进行了思考讨论。故宫首次在夜间向公众开放,夜间毕竟不同于白日,在人流量过大的情况下,需要配备相应的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的设施,并提前筹备临时的应急预案。


对于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我们在感慨扼腕之时,更应该理智思考。此次事故排除了人为纵火的可能,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圣母院顶楼的电线短路可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我们亦可在这背后窥探一些原因,一是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没有落实,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应对,耽误了灭火的最好时机。二是文物安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建成以来,巴黎圣母院就饱受污染、恶劣天气和年久失修等问题的困扰,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修护,看护责任没有落实;三是管理工作薄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部门缺乏监督管理和巡查制度,鉴于类似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关文物保护单位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可见,文物保护开发的保障工作不容忽视,应该进一步切实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学制定预案,加强联合演练,做到“程序明确”,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在发生火灾时,要“灭疏结合,重点保护”,重点是保护历史文物,尽最大努力保护好火灾现场没有着火的文物和局部着火仍可保护的文物。对于可以疏散的文物,为避免受损,应组织人员及时疏散,对难以疏散的文物应该布置人员进行就地保护。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岁月失语,文物却能言,文物保护事业需要责任到位,需要全面且专业的保障机制,更需要从观念的根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历史文物延续文脉,传承历史。


参考来源:

光明日报,《文物保护何以困难重重?需从观念根源处解决问题》

中国文明网,《终身追责让文物保护有了更强保障》

当宁消防重庆办,《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补救和保护措施》


END


责   编 | 祁吟墨  赵婕

美   编 | 王菲菲


推荐阅读

面对四个新常态,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不仅仅是文旅融合这点事

镰仓电车、重庆轻轨,公共交通工具缘何成为城市旅游打卡胜地?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