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备受关注的“新基建”包含哪些领域

中智科博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已成定局。如今,国内疫情虽明显好转,海外风险却呈加剧之势。那么疫情之下,备受关注的“新基建”包含哪些领域呢?



疫情之下,

备受关注的“新基建”包含哪些领域


备受关注的新基建核心内涵是什么?


2018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


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已成定局。如今,国内疫情虽明显好转,海外风险却呈加剧之势,中国带来“倒灌”威胁。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将疫情对经济并给的影响降到最低,拉动内需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在稳妥有序抓好复工复产之外,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更是唱起了重头戏。其中最受关注也最被寄予期望的,非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莫属。

众所周知,增长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为何眼下只有投资中的基建投资尤其是“新基建”备受青睐?


毫无疑问,消费和服务业近年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但受疫情冲击也最大,即便今后出现报复性反弹,一季度的损失也很难完全弥补,只要疫情不结束,传统消费就很难有明显起色。而出口受外部影响较大,有脆弱的一面,今年前2个月出口下降15.9%就是明证。消费和出口不可控因素太多,相对来说,投资——政府既能抓得住,扩张也有空间,理所当然要在当下挑起稳内需稳增长的大梁。


投资也分三块: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房地产投资,“房住不炒”是大前提,适当增长就好;制造业投资,更多受周期和市场因素影响,恢复较慢;基建投资则可由政府通盘考虑积极推动,因此是更直接、见效更快的稳增长手段。事实也正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份已公布今年的投资计划,在疫情的重压下,各地方纷纷提高基建投资力度提振经济。




3月2日

四川省重申今年的年度预计投资超过6000亿元

3月4日

山东宣布近日公布了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274个,总投资8922亿元

3月5日

广东省发改委发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1230个项目总投资5.9万亿元

3月6日

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公开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超过40万亿元


部分省份公开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当前,虽然“新基建”在体量上、对GDP的贡献上远不能和传统“铁公基”相比,但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疫情暴发使线上需求集中释放,更成为加力发展“新基建”的催化剂。


中长期来看,“新基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传统基建不可避免。显然,“新基建”代表了方向和未来。


从“新基建”的影响来看,基建补短板会对轨道交通、医疗养老、公共设施等行业产生直接拉动作用,并间接提振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这与传统基建的作用相似,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狭义新基建,不但直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还会通过创造新基建环境,催生出更多的产业应用,带来更多爆发性的应用场景,推动更多相关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也会通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更新和升级,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当前形势下,基建托底经济是对冲疫情冲击的较好方式,基建承担稳增长重任责无旁贷。但大力发展“新基建”的作用并不止于此。


由于“新基建”的主线是科技创新,要义是为改变经济结构提供基础建设支持,因此,它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升长期竞争力,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


当然,“新基建”也是基建,是基建就必须关注投资效益,新基建之“新”,不能只体现在投资领域,还必须实现投资方式的创新,过去那种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不能再走,必须基于新基建行业的特性和规律,对项目实施精准支持,要更好发挥市场的引领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并广泛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新基建”只有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真正将资金投入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弥补发展短板的紧要领域,才能在为短期提振经济服务的同时,又起到不断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作用。


参考来源:

中智科博,《疫情之下,备受关注的“新基建”包含哪些领域》



END



美   编 | 路俊迪


推荐阅读



“新基建”大爆发:疫情改变了什么?

疫情过后,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乘风远航?

中国如何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

夺取“双胜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