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灾难面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作品?

李渊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灾难发生时,艺术作品都不曾缺席。艺术作品在直面灾难同时,也帮助我们反思灾难,借助灾难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灾难面前,音乐作品具有抚慰心灵,振奋人心的力量。但数量众多的赈灾歌曲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灾难面前,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作品?



灾难面前,音乐从未缺席


在重大灾难面前,作为最容易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音乐从未缺席。在灾难面前,音乐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承载了创作者对身处灾难中的人们的关怀。回顾过去,每当遇到重大灾难事件时,总有一些音乐为我们带来感动和力量,一些以灾难为背景创作的歌曲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奋人心,抚慰心灵的作用,还突破了国界和语言界限成为在全球传唱的经典。


4月19日,为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在全球同步上线,这次全球音乐人的共同抗疫行动也让我们回忆起35年前的那次“Live Aid”大型演唱会,演唱会上,大卫·鲍伊、鲍勃·迪伦、保罗·麦卡特尼、皇后乐队、麦当娜等100多位世界巨星同台,全部无偿参演,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同步转播,超过15亿人观看,创造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同这场演唱会一道载入史册的,还有至今仍旧传唱的经典曲目《We Are The World》。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4年,非洲遭受20世纪最严重的旱灾,引发20多个国家的饥荒,近2亿人口遭受饥饿的威胁。战争、瘟疫、饥荒席卷非洲大陆,数以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为了给非洲募集善款,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与莱昂内尔·里奇共同创作了《We Are The World》。1985年,在全美音乐奖颁奖典礼结束后,迈克尔·杰克逊召集了鲍勃·迪伦、保罗·西蒙等45位歌手共同录制完成了这首作品。这首歌让无数陌生人走到了一起,表达出自己的心声,用质朴的歌词引发了世界各地人民对非洲受灾地区和人民的关注,共为非洲受饥荒和战争影响的人民筹集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慈善捐款,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首歌曲的带动下,许多音乐人投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之中。1986年罗大佑、张艾嘉等共同创作了歌曲《明天会更好》,“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让和风拂出的音响,谱成生命的乐章。”60余位歌手用饱满的旋律唱出祈求和平、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美好心愿。也是在这一年,由郭峰作曲、陈哲等作词、100多位歌手共同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的重要一笔。“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质朴的歌词却饱含真挚的感情。我们今天听到这些浸透着爱与希望的歌曲,依旧会为之动容,这就是音乐的强大力量。


日本知名音乐人坂本龙一在谈到音乐和艺术能在灾难中发挥什么作用时说道:“(音乐和艺术)所能做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深思灾难的意义,并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的确,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We Are The World》,本是为了呼吁世界其他国家关注非洲遭受战争和饥荒的难民,为其改善生活条件,这些问题在现在看来已经没有那么紧迫。但这首歌在35年后的今天再次唱响,似乎并未过时,反而更有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地方是一座孤岛,互助合作才能战胜全人类共同的敌人。”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在今天再次重温这首熟悉的旋律,不仅能感受到歌曲传递的强大力量,也更加能理解通过歌曲传达出的“四海一家,休戚与共”的理念。


灾难面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作品


随着音乐制作、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歌曲的创作生产门槛降低,每每发生重大灾难事件,就会出现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但是,数量众多甚至泛滥的赈灾歌曲中能像《We Are The World》《让世界充满爱》等歌曲一样传唱度极高却少之又少。真正能留下来的经典作品,一定是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灾难时的时代面貌,展现抗击灾难时涌现出英雄的人性光辉和力量,展现抗击灾难时体现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能引发听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


1

真实鲜活的素材


作为艺术作品,歌曲要言之有物,听众要能在歌曲中听出故事,受到感染。再翔实的新闻报道也代替不了真实的体验,创作者要俯下身子,对灾难期间发生的事件有深入体会,对社会、人性展开深度思考,将个体体验融入听众的群体意识之中。从丰富、鲜活的抗灾救灾事件中寻找素材,从英勇抗灾的真实细节中汲取丰富滋养,用真情实感进行最自然的抒发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在这次疫情中创作的《坚信爱会赢》《等风雨经过》《我知道》等作品将疫情中关于爱与温暖的故事娓娓道来,致敬抗疫一线英雄,传递了对战胜疫情的希望和必胜信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较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作品要想留得下、叫得响、传得开,必须在艺术表达上精雕细琢,在有深刻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歌词与旋律是创作者表达的基础,需要创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充足的乐理知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某些“蹭热点”,表达苍白空洞的抗灾歌曲不仅起不到鼓舞斗志、感染人心的作用,更是毫无艺术性和美感可言。灾难面前,我们不仅需要情感宣泄,也需要站在更高的审美站位上进行创作,更加理性冷静地充分把握音乐艺术的创作规律和技巧,努力实现叙事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彰显人性光辉


在抗灾歌曲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喊口号”式的作品,过多的标签化的作品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换个角度看,一些歌曲虽然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最简单温情的话语,但正是这些朴素平实的词语和简简单单的旋律,却有着扣人心弦的强大力量。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真挚朴实、充满温度,充分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更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为抗击疫情创作的歌曲《妈妈,你去哪儿了》歌词朴实,情感真挚,诉说了一个孩子期盼驰援武汉的母亲早日回家的故事,把孩子对母亲的爱与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


4

丰富的共情能力


《礼记·乐记》有言:“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在灾难面前,歌曲创作要给听众激励,在抗击灾难的战斗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要深刻反映群体关注的主题,引发群体共鸣,将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结合,强调细微之处的灵魂触动及扣人心弦的情感力量,增强共情能力,既能抚慰听众的心灵,又激发听众的奋进情怀。1998年在抗击长江流域特大洪灾中创作的歌曲《为了谁》旋律悠扬,“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真挚的话语唱出了战士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意识,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坚强意志,歌曲的旋律与解放军战士年轻的脸庞组合成的情景感动了无数人,一直传唱至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托尔斯泰说过“音乐必须完美展现人类苦难的心理路程,并聚蓄起人类的能量。” 音乐如同一个箱子,封存了记忆和情感,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那些过去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音乐不能拯救人类,无法治愈病患,但是在暂时遭遇困难和不幸时,音乐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这便是音乐的力量。


参考来源:

[1]光明艺术评论.抗疫歌曲创作应强化艺术创造[EB/OL].http://wenyi.gmw.cn/2020-05/04/content_33802309.htm,2020-05.

[2]音乐先声.我们这个时代的Live aid,褪去巨星舞台更见音乐本初的样子[EB/OL].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212f2873a60de7e1211a2cf&lemmaId=2474351&fromLemmaModule=pcBottom,2020-04.

[3]上观新闻.Lady Gaga、郎朗……这场抗疫音乐会能创造历史吗?[EB/OL].http://ent.people.com.cn/n1/2020/0411/c1012-31669736.html,2020-04.

[4]驱动文化.时隔35年再现Live aid,勿忘We are the world[EB/OL].https://mp.weixin.qq.com/s/Urt8fQKgwEkGGJf4TpM8CQ,2020-04.



END



美   编 | 隋   缘


推荐阅读



范周 | 疫情防控常态化,文化产业怎样做好持久战准备?

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如何展现“国际范”?

三年来逆势昂扬,未来中国音乐产业路在何方?

《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重磅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