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夕”票房5.23亿,电影市场为何迅速回暖?

言之有范 2023-04-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烹小鲜 Author 徐小怪


今日看点


8月25日七夕档,全国总票房报收5.23亿,像一把烈火点燃了因疫情沉寂半年有余的电影行业,让从业者们重新拾回对于未来的热切期待。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8月25日七夕档,全国总票房报收5.23亿,创下了2020年度单日票房的新纪录。并且在当下仅开放50%座位的前提下,较之2019年同期5.69亿,跌幅只有8.2%。


不言而喻,在这种档期因素大于内容因素的市场节点,相关数据高度令人惊喜。因为通过对比足以说明,观众对看电影的热情依旧高涨,并未因影院停摆半年而减少一丝一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由淘票票与安乐影业发行的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以超过50% 的排片,于首映日创收2.76亿票房。这个数字不仅成为了当天乃至七夕档影史的票房第一,而且闯进了国产片单日票房TOP10,以及登上了2020全球日票房冠军的宝座。


不过相较于票房的一飞冲天,《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口碑明显未尽人意,在淘票票、猫眼、豆瓣的评分依次为8.0、7.8、5.1,是一部典型的“节日特供”作品。


截至撰稿,该片票房为4331万,目测成为近些年次日票房跌幅最大的电影之一,“跳水”比例预计在85%左右。仅低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95%。后者曾在首日斩获2.63亿票房,次日仅收1123万。


位列单日票房亚军的是“复工头炮”《八佰》,凭借在七夕档收获的1.9亿,影片的总票房已达11.58亿。两部新片《荞麦疯长》和《小妇人》的则分别创收3752万和1060万,是为当日票房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察此前《八佰》公映及七夕档多部新片的数据,自7月20日影院复工以来,尽管面对着多方限制,但是市场的回暖速度依然迅猛,那么到底为何如此呢?


这里面自然有民众报复性观影的因素,但是究其内在核心原因,小怪认为,这是国内电影产业背靠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二十余年来长期积累的成果。在国产片创作进阶和广泛引进海外佳作之外,还与中下游端的宣发触达和院线终端设备的升级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关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总是在说内容创作。今天,小怪反其道而行,想主要聊聊科技起到的作用。


宣发路径的扁平化


首先说发行,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自2005年起,十余年来,网票网、格瓦拉、微票儿、猫眼、淘票票等第三方票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经过一系列的并购,现在是淘票票与猫眼二分天下的形势。


票务平台的出现无疑缩短了向观众传达影片信息的路径,使得观众从关注影片到直接购票的过程,实现了一站式及垂直化,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避免了其他网络信息的分流。


而随着票务平台运营得愈发成熟,制片方、平台方和发行方为了进一步拉动观众走入影院,推出了“票补”活动。2014年国庆档公映的《心花路放》是首部运用相关策略的影片,彼时,9.9元的单票价格,打动了一批很少看电影的观众。同年年底,“9.9元票券”被广泛用于《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等大热影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至今日,尽管票补策略对电影市场的影响褒贬不一,但不置可否的是,这种促销手段,确确实实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将部分“可看可不看”的人群培养成了“逢大片必看”的浅度影迷。


其次说宣传,电影宣传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也在跟随网络环境而变化。早些年,电影宣传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主,之后转移至了网站和双微。


近两年,因为短视频的崛起,抖音成为了电影的主要宣传阵地。而伴随着直播带货的流行,主创与头部主播联合直播卖票成为了去年的热点。


当然,宣发只是中端环节,于上游环节,科技带来的新技术一样有助于影片本身的创作。


2011年贺岁档,由徐克执导的《龙门飞甲》正式与观众见面,影片是国内首部以3D格式拍摄的大制作,其取得的5.56亿票房不仅是华语片年度亚军,也让1213万的观众认识到了CG、出屏和景深的魅力。自此,3D拍摄在国内被广泛实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年国庆档,同样由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采用了水下3D技术进行拍摄,影片的票房突破6亿,是华语片年度第四。


2016年光棍节档,由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于国内公映,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4K/3D/120帧格式拍摄、制作和放映的商业电影。


近期大放异彩的《八佰》则是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的电影。同为此机器拍摄的,还有预计定于2021春节档公映的《唐人街探案3》。


影片在制式方面的升级自然要适配优质的放映系统。作为区别于电视和网络端的最大属性,影院的视听效果升级对产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即便这部分鲜少被提及。


总得来说,以输出国产和海外的优质内容为基础,加之科技对宣发和终端环节的影响,中国电影得以在2010年进入了百亿时代,甚至在往后的十年内,年度票房翻了6倍。


高级终端技术的下沉与创新


回首终端技术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需求提高,国内一方面引进了IMAX、杜比、SCREENX等海外放映系统,另一方面也自行研制出中国巨幕、CINITY等新型设备。它们带来的极致声光体验,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电影,并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观众对较高票价的接受程度。


这其中IMAX是典型案例,它的出现,使得电影视觉的质感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提前了观众的临场感。现如今,IMAX进入国内已有16年,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电影的飞速进步。


2004年,国内首块IMAX银幕在上海和平影正式落户,并于次年,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以3DIMAX方式呈现的电影《极地特快》。2006年,灾难大片《海神号》和超英电影《超人归来》的IMAX版在京沪公映。看得出来,最初三年,只有个别的一线城市可以观看IMAX。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IMAX已经覆盖至二三线城市,并随着重磅影片的公映推广开来。不过,为了维护品牌的高端和稀有性,IMAX还是制定了“唯一性”策略,即同档期只有一部影片可用于IMAX系统放映。


2010年1月4日,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以2D/3D/IMAX/IMAX3D的形式登陆全国院线,影片斩获了13.28亿的票房,令国内单片公映票房跨进了10亿俱乐部。


同年7月12日,由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正式公映,这是首部以IMAX格式放映的国产电影,影片的票房为6.73亿,是当年的亚军。


此后,鉴于与国内电影市场的互相促进,IMAX逐渐遍布至一到五线城市,且于2017年国庆档取消“唯一性”策略”,改为执行“重要档期多部影片”的策略。这种高端放映系统的普及化,代表着电影已成为大众化的文娱产品。


而就在IMAX在国内运营的年间,其他国内外的终端设备品牌也在陆续亮相,各自以侧重的不同维度全方位提升了影院的体验感。


2012年,由中影集团开发的CGS 中国巨幕从安徽合肥开始走向全国及海外,系统的定位和IMAX一样,主打屏幕品质。现在,中国巨幕已有超过300块的银幕,分落于国内及美国的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等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能够实现三面屏270度放映的SCREENX登陆中国,万达CBD店用其放映了贺岁档的大制作《寻龙诀》。2016年,以环绕立体声为明星产品的杜比系统与万达、耀莱两家院线达成了合作,这是该品牌首次入驻亚洲。


2019年8月,华夏电影正式发布CINITY品牌及CINITY影院系统,该系统融合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电影放映领域的技术,不仅在屏幕的大小、亮度和色彩上有所提升,更是丰富了画面的细腻度。


同年10月,由李安执导的《双子杀手》以包括CINITY在内的系统放映,且将票价的上限提高到了250元到300元的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抛开放映系统,很多影院亦设置了4DX的空间体验技术。经过4DX特效编码的影片,可以模拟下雨、刮风、雷电、气味、喷雾、泡泡等环境特效,全方位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内容软件和技术硬件的双重进步与有效结合,国内的电影市场才得以培养出民众稳定的观影习惯和热情,以至于具备了超出预期的抗风险能力。不过即便如此,行业也要居安思危,积极总结疫情带来的影响和相关的应对措施。假使在后续又遇到类似事件,大家可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化。


图片|  来源于公众号”烹小鲜“文字 | 来源于公众号”烹小鲜“美编 | 巩仪


往期 · 推荐

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科幻十条” ,科幻电影未来路在何方?

专访电影人蒲剑|电影虽经历寒冬,但观众从未远去

电影院,终将离我们而去?

倒闭、裁员、复工路漫漫…疫情下的电影产业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