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漠、大山、大湖、大草原——描绘内蒙古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大画卷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与新疆、西藏、云南等地的幅员辽阔不同,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毗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第三调研小组于9月25日-10月1日就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下简称“蒙西”)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三(盟)市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展开了实地调研,此行西部三(盟)市的调研线路,具有典型的蒙西地域文化特色。这一路,调研小组不仅留下了对内蒙古西部金色秋季旖旎风光的无限惊叹,也留下了青年学者们对祖国北疆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学术思考。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文化产业现状


独特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优厚的历史文化是蒙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蒙西三(盟)市在出台文化政策、扶持文化企业、打造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不断突出各自产业发展特色。以胡杨林、大漠风光为“主打”的阿拉善盟近年来打造了声名远播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逐渐成为拥抱西部、以“英雄”“豪情”为特色的旅行胜地;乌海则通过打造“中国书法城”等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旅游景区等文旅项目的成功落地尽显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无中生有”之功底;巴彦淖尔市则凭借河套平原的优势,以黄河文化铸城市之魂,在农业引领的战略布局上实施“文化+”战略,打造的“天赋河套”品牌,不仅大幅提升巴彦淖尔地方农产品的知名度,更是现代农业引领农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超级IP”。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地理示意图,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客观来说,蒙西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地域局限性和发展观念落后等问题,未来需要在市场主体培育、促进产业联动、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集中发力。但好的一面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定位较为明晰、整体趋势向好。“十三五”以来,蒙西三(盟)市立足于各自区位特征和资源优势,不断描绘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基本形成了政策保驾护航、产业规划发展、重点项目龙头带动的发展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1

雄浑英雄会,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但同时,地域的广阔也是一把“双刃剑”,辽阔而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也限制了产业串联发展、效能转化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扬长避短”是阿拉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破解的难题,近年来,阿拉善盟通过强势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裂变大型品牌活动影响力的方式不断攻坚破难、进取突破。


01  政策引领,阿拉善盟文化产业发展有序推进


阿拉善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配套出台了《阿拉善盟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阿拉善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阿拉善盟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阿拉善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政策的出台为阿拉善盟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02  品牌塑造,“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享誉“江湖”


结合自身优势,阿拉善积极举办重大文化旅游活动,成功打造出“中国·阿拉善文化旅游节”等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其中“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作为文化旅游节中的重要活动,每一年都以独特的感官体验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越野爱好者,阿拉善也成为全国越野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与此同时,阿拉善还凭借其独有的自然风光,还打造了一批知名的国际性品牌活动,包括“额济纳旗国际金秋胡杨文化旅游节”“国际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通过相关配套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一批品牌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互联网时代,游客的口碑会进一步裂变大型活动的品牌效应,阿拉善需要紧紧抓住富有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品牌活动强势打造,不断完善活动流程、丰富活动内容,赢得游客“不虚此行”的口碑,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往“英雄会”会场公路上的雕塑,调研组拍摄


03  资源禀赋优异,地方特色产业空间巨大


阿拉善盟幅员辽阔,资源禀赋极具特色。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全盟奇石产业发展迅猛。已建成的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整合了奇石展览、交易、加工、鉴赏等各个环节。通过“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阿拉善石文化的影响力。将奇石产业链整合,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石文化收藏、鉴赏、展销综合服务基地,未来可在引导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提升石文化内涵、扩大奇石产品文化附加值等方面继续发力。


阿拉善地区不仅盛产奇石,而且民族工艺仿古地毯、传统手工马头琴、唐卡、沙画等非遗民族工艺品以及骆驼制作的驼毛、驼奶、驼骨等一系列产品都极具浓郁的西部地区民族特色,下一步需要在技术开发、资本运营和产业规模等方面探索发力。除了自然资源的“硬”实力,阿拉善文化遗产的“软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地毯制造技艺、阿拉善烤全羊、沙力搏尔式摔跤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保护和开发,未来结合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巨大。


阿拉善中国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调研组拍摄


2

水墨书法城,黄河明珠美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处于“蒙宁陕甘”经济区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中心,是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呼包银榆经济区重要节点。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钢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1976年,原海勃湾和乌达两个县级市合并,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乌海市”,全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城镇化率达94.6%,位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乌海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努力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01  发展重大项目活动,强化国际带动效应


乌海市积极举办重大项目和活动,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并发挥出很好的产业带动效应。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旅游景区、金沙湾旅游景区、蒙根花温泉水世界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建设项目、电影《乌海》拍摄项目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旅游景区探索文化科技融合体验,调研组拍摄


乌海市大力培育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申报乡村旅游集聚区项目4个。充分挖掘和激活乌海市冬季旅游资源,启动实施了蒙根花、金沙湾滑雪项目和乌兰淖尔冬捕节、乌海湖冬季冰雪嘉年华等冬季文旅活动。


02  举办文旅体育节会,打造文化品牌


2015年乌海市承办了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博览会,2016年乌海市代表自治区承办了全国第26届图书博览交易会乌海分会场,2015年、 2016年、2019年主办了三届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持续举办了十一届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七届书法产业博览会;组团参加了自治区四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充分展示了乌海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崭新的城市形象。2019年举办了乌海湖国际马拉松等国际赛事3项,全国青少年沙滩排球锦标赛等国家赛事8项,吸引游客及运动员10万人次。


乌海市依托乌海湖打响“来沙漠看海”品牌,调研组拍摄


03  盘活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城市名片


立足发展基础,近年来乌海市着力打造了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六张城市名片,推介魅力乌海。现如今,“中国书法城”已成为乌海最具特色、叫得最响的城市名片,乌海市拥有大量的中国书协会员,常年坚持习练书法的爱好者10万余人,建成了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拥有三项书法领域的基尼斯世界之最。


乌海市以“书法”为主题的艺术馆,调研组拍摄


书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是书法城建设中的创新之举,“书法五进”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截至目前,乌海市建成书法活动示范基地47个、书法活动室68个,年内开展各类展赛、培训192次,出版书法集(册)11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书法这张“金质城市名片”,为乌海城市转型发展丰富了内涵、注入了活力。


3

塞上江南地,河套资源肥


巴彦淖尔,蒙古语中意为“富饶的湖泊”,地处黄河几字湾顶部,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誉。“十三五”以来,巴彦淖尔市将建设河套文化特色旅游度假基地作为总目标,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01  加强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设立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巴彦淖尔市委政府设立了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共投入5000万元扶持了70个(次)项目。全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河套文化旅游产品创作园和展销中心、五原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等44个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有临河阳光文化城、后旗石博城、“天赋河套、五原印巷”文旅创意产业园等5个园区。十三五时期,全市共有十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项目,13个企业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小微文化企业。


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品牌,调研组拍摄


02  做好政策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巴彦淖尔市委政府组织编制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巴彦淖尔市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规划,明确各部门扶持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文化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品业、创意包装印刷业为重点的产业门类布局,和“河套绿色文化创新核”一核;“河套绿色农业创意带、乌拉特草原文化产业带、阴山历史文化带”三带;“特色工艺品组团、黄河大漠娱乐组团、绿色时尚文化组团、边贸文化组团等”多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03  实施“文化+”战略,深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巴彦淖尔市沿黄河旅游区发展规划》、《巴彦淖尔市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代农业观光科技园、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形态不断涌现。五原县、乌拉特后旗分别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旗);乌拉特前旗公田村、杭锦后旗民建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乡村”。2019年巴彦淖尔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2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8万亿元。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巨大。


巴彦淖尔浩彤农业“彤锣湾”花海,调研组拍摄


“十四五”期间蒙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1

加强文旅线路设计


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产品规划的重要内容。蒙西地区具有从荒漠到湖泊、从丘陵到平原、从胡杨林到向日葵地的异质性地理资源,这种强差异性是规划打造文旅线路的优势,而科学高效的品牌文旅线路的设计打造又将是“十四五”时期拉动文旅产业的引擎。旅游线路规划设计需要整合区域资源,重点考虑客源、交通、标志景点等要素,结合线路分段建设典型旅游集散地,全程打造直通“最后一公里”的优质服务,全方位、立体化地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2

促进区域产业协同


蒙西三(盟)市的空间地理位置相对毗邻,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联动将有效促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鼓励产业主体增强联系和合作,形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鼓励文化企业主体基于产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等共同目标实施跨区域的分工、投资、并购等经营活动;同时,政府层面也要做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一盘棋”,共同实施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产业合作行为。


3

抓好重点特色产业


蒙西三(盟)市目前基本完成了基于自身条件、区位特征的文化产业脉络梳理和产业基础布局,下一步发挥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将尤为关键。如巴彦淖尔市根植于沃野千里河套平原的农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农旅文融合,而现代农业的拉动效应体现在衍生出旅游观光、旅游研学、旅游采摘等行业,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又带动创意设计、产品包装等创意产业的在区域内的兴盛发展。“龙头产业”不一定必须是文化产业,其关键拉动作用可以在发展重点产业的过程中产生“文化+”、“+文化”的融合效应。


4

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来说,人才问题是发展重中之重,人才难题由此也要多方“破解”: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区域产学研联动机制,结合区域发展联合相关高校,“订单”合作培养人才;扩大人才储备——建立灵活机制,增加流动性、机动性的人才储备,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留住优秀人才人因事而聚,优质精品文化项目的打造有利于吸引人才,最终形成强者恒强、人才驻留的“马太效应”。


责编 | 内蒙古课题第三调研组

美编 | 万晨阳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 · 推荐

受众破圈与技术赋能:崛起中的新国漫电影

独家观察丨千里草原,探寻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独家观察 | 从资源到产业,昆明市“十四五”文化产业未来可期

暑期档剧集复盘(二):公司论、系列化论、营销策略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