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不能缺位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文化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理念,落实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培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不能缺位。



本文字数:5806

阅读时间:15分钟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不能缺位。


历史悠久的地扪侗寨寨门 | 摄影/谭腾飞  ▲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升乡村建设向心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文化建设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指标,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要深刻认识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性作用。既有对文化的清晰认知,又对文化建设有所行动,只有这样,小康社会才能够真正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持续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们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四项建设紧密联系、有机统一。文化不仅为其他四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繁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以“全面”为前提。文化是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条件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小康水平的定量化综合指标体系共计有16项指标,涵盖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其中第七项指标为“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九项指标为“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反映文化产业的代行指标。可以看出,无论是居民文化素养,还是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全面与否的重要指标。这里所指的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文化惠民程度,也应涵盖古村落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传承、地域特色节庆的保护等方方面面,以更全面的文化建设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成果。


可以说,文化建设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首先,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文以载道,成风化人,它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重在改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文明。发挥文化作用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诉求,同时也是重拾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构成。


其次,以文化建设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新时代文化力量的增强,能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再次,文化建设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在不断增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趋势。


最后,文化建设能够凝练丰富地域性文化精神,提升乡村建设的向心力。国家精神、民族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地域性文化精神也应得到重视并予以保护。例如衢州的有礼文化、沙县的餐饮文化、蔚县的剪纸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均是构成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架构,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东衡村整洁明亮的中心村文化街区| 东衡村  ▲ 


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富起来”


深化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提升社会文明的张力,也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经济动力。文化具有融合性、创意性特征,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地域的特色文化底蕴,都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深藏于黄河故道腹地的偏僻村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有着“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美誉,该村既是乡村也是画院,村民们既是农民也是画家。王公庄村共有1400多人,就有900多人从事与绘画相关的产业,其中,有中国美协会员2人,省级美协会员56人。王公庄村年均售画9万多幅,年产值达1亿多元,远销海外。如今,互联网下的新一代画虎人不仅秉承了老一辈的画虎技法,同时又不断创新,他们白天画画,晚上直播卖画,月入百万。如何传承画虎手艺,如何实现村民共同致富,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新课题。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在近10年间打造了全域旅游的“竹泉模式”,凭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每年累计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各类服务业商铺190多家,辐射解决周围十几个村近千名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仅仅让村民的口袋“富起来”还不够,精神上的富足同样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育人。人的基础素养提升和职业技能培养才是不断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成果的重中之重,而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转折期,只有深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系统工程建设,凝练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DNA,不断提升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才能够让中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行稳致远,独具风格。


因此,一是必须发挥文化的引领性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金寨镇自2015年起树立村规民约,反对恶俗旧习,倡导新民风。同时在群众中推选“新乡贤”,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产生了积极治理成效,为乡村文化的重塑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新时代村民的“精气神”。将素质教育、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熏陶融入文化小康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源泉。


乡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处于广府文化核心区域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2016年,紫南村提出了“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理念,开始着重打造“仁善紫南”品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紫南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应首先把握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中的优秀精华部分,剔除糟粕。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乡村新文化。


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层面包括传统村落、古镇村寨、古建等实物载体;精神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乡风民俗、节庆活动等方面。乡村文化既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因区域闭塞、思想认识滞后、文化供给不足的原因带来文化相对落后、缺乏文化认同感等问题,甚至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封建迷信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紫南村“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建设广府家训馆、紫南村史馆、佛山好人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教育村民学习家训家风;建设一万多米长的仁善文化长廊、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让村民处处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正是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善品质,并与当代文化结合创新,让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散发出时代光芒和价值。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还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


政府在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各种考核指标和刚性的政策驱动上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回顾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成功之路:一方面是在县域发展的过程中植入了文化元素。当地的市场经济结构依托生态条件做出了重大调整,紧密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考核整个产业结构时充分把文化和旅游的要素纳入其中,对整体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把握。县城虽然没有大型文化设施的项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完美地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很注重民意,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尊重民意不破坏生态,对大片的竹林未进行大批量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到文化生态建设之中,深受游客们的热捧。


差异化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小康社会建设要具备大局观。首先,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基于本地特有的资源禀赋,以独特的在地性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通过品牌的塑造,打造文化形象的唯一性。河南省商丘市的虞城县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禀赋,盘活历史文化资源,以造字鼻祖、造酒鼻祖、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五祖”起源和“木兰之乡”为招牌,扎根本土文化打造文态虞城大格局,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口碑的双丰收。


此外,基于空间维度和历史维度,我国形成了包括齐鲁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在内的不同文化区域,此外又有大运河文化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文化长廊,每个区域内部的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为区域协同打出“组合拳”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文化资源相近的乡村可以积聚力量,擦亮共同的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两地或多地可以通过积极的合作和沟通,促进资源要素的流通,找到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还要正确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和满足中高端文化需求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此国家应该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渠道、内容方面继续谋篇布局。在面对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时,也应该满足中高端文化需求市场的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兼顾到多样化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公共文化平台服务,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文化赋能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将文化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作为国家战略,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系统工程。因此,就需要将文化建设评价的具体指标量化纳入到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社会管理体系指标当中,以“文评”来具体衡量不同地域的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是否达标合格。包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用地、文化建设用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人均覆盖率、居民人均阅读率、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等各个层面。


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一个民族的大厦要有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素养,就能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转化率、利用率,就能推动文化产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在小康社会建设中至关重要。当然,也应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群众的精神诉求日益多样。如何能够精准、高效地满足群众多元多样的文化需求,如何真正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全年龄段的群众,是未来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应当深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工程建设,紧跟时代,以创新思维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板块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全镇如今已形成“十分钟文化圈”,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文化需求。在大沥镇的太平社区,一览读书驿站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日均人流数百人。这是大沥镇首个特色读书驿站,率先在镇内探索出“新型图书馆+轻饮食”的方式,吸引不少居民来此借阅图书,同时开展营地教育、科技体验、休闲等多元活动。在扶持资金的鼓励下,大沥镇坚持以文化服务大众为导向,各社区高标准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引进专业社工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以守正包容精神看待某些层面上的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既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聚焦到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设乡村特色品牌是梳理、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因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而扬名,电影中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也成为全国人民认识山西、走进山西的开始。此后,马烽、西戎、孙谦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创作者扎根于此,贴近群众、书写生活,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电影作品。这成为今日贾家庄村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地也通过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进一步引导、反哺村民的文化需求。如今,村中的种子影院、贾樟柯艺术中心、文化产业园区完全对标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吕梁文学季”等活动集聚世界目光并逐渐打响品牌,小小的贾家庄村正不断通过文化建设释放自身独到的魅力。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文化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理念,落实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培育,让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文章 | 《小康》杂志2021年2月下旬刊

图片 | 来源于谭腾飞

美编 | 隋缘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请联系:18811328390/gy18563805081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811328390



言之有范|2014 - 2021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01

 集五福、抢红包,全民指尖行动热潮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文化基因?

► 点击阅读

02

● 票价涨20%,上座率限制50%,春节档还好吗?

► 点击阅读

03

 年货里的消费变迁,这里有你的故事吗?

► 点击阅读

04

 独家|2020同比增长2.2%!解析文化产业由负转正的密码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