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范周|顺势而变,文化企业如何拥抱数字化浪潮?
来源艺术家Collin Luca▲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如何依托数字化平台真正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从而在数字化浪潮中打造文化新业态,是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开拓成长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产生背景、意义内涵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深度解读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作者|范周 卢立志
调查显示,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大约1/2的企业因疫情改变其业务发展模式,超过2/3的企业加快数字化业务发展的进程。[1] 疫情影响下,数字化成为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挑战,数字化生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减少疫情“黑天鹅”带来的损失。
2021年3月12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 面向“十四五”,在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01 政府推出立体化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疫情发生后,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照力度。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服务,旨在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现状、难点和政策需求,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有关部委也从不同层面为企业提供帮扶。总体上看,政府推动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主要从三个关键方面入手。
第一引导,针对数字化的企业普及与培训、实施教育培养改革和人才就业指导、推动数字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第二支撑,推进数字技术的科研攻关和企业支持、提高研发预算的财政和贷款支持、推出数字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三保障,推动数字化法律规章的明晰与完善、设立有关数字化的职能部门等。[3, 4]
02 资本投资入局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IDC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仅有约27%的企业拥有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线。预计到2022年,70%的企业将加快数字技术的使用,90%的企业将把数据信息作为一项关键的企业资产纳入发展战略。到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达6.8万亿美元。[5]
从我国情况来看,2019年末全国共有36.4万户中小企业,庞大的中小企业用户成为企业数字化服务的主要需求方,数字化服务需求的增长空间巨大。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型企业数字基础建设水平较低,文化企业的数字化有待提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有超过350家企业服务公司获得投融资,为企业数据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的数据服务领域获投数量达95起,在细分领域排名第一,对资本的吸引力最强。[6]投融资方依托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以“科技+服务”的力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03 文化消费市场呈现数字化特征
目前,“Z世代”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主体力量,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其消费理念、消费路径、社交方法呈现出“线上+线下”数字化特征。同时,疫情居家导致生活场景单一,“宅”逐渐从亚文化变成主流,线上娱乐热度不减。由于消费选择和习惯的变化,文化产品的业态构成数字化趋势明显,倒逼文化企业提高数字文化供给的精准性。云端娱乐形态多样、虚拟偶像出圈、电子竞技成为体育赛事、对“元宇宙”的讨论热度与日俱增。面对市场变化,文化企业也因势而变,利用数字技术对于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展示和再现,开拓出更多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04 新基建向文化领域渗透驱动数字化发展
当下,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新基建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新格局,数字化社会将至已至。作为数字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基建并非某单一技术的更新,而是“集成技术群”的建设应用,是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技术基础设施系统。5G、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底座。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文旅演艺、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可以说,文化新业态是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后的新产物,是文化企业应对数字经济转型的集体选择。
纵观国内外,从政府、学界到行业,“数字转型”“数字战略”的字眼频繁出现。由于缺乏对数字化的权威定义和评价指标,各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各不相同。除此之外,文化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亦有所欠缺,也从侧面反映出文化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
“变则通,不变则壅(yōng);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数字化概念经历了从1.0-3.0的变化,即信息的数字化、业务的数字化、体系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7]如今,社会处于数字化3.0时代,3.0的数字化是一次跨行业、整个体系的实践。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化企业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全过程都要适应这一趋势,以此来应对商业生态的数字化。
当下,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行业关注热点,文化产业的实体经济形态与虚拟经济形态结构不断发生重构。从产业形态视角来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数字文化产业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迭代更新迅速,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态势愈发明显,新模式新业态日渐丰富。其二,实体形态的文化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深受数字化变革影响,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开始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总结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诉求,主要聚焦以下两点:
1企业产销提质增效
第一,优化企业运营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化企业生产的效率标准,利用数据驱动创新,实现工作流程的重新构建,创建高效的工作方法体系。[8]
第二,拓宽市场覆盖面,挖掘存量、探索增量。数字化提高了市场化产品动态更新的速度,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数字化时代,基于大数据的市场数据分析和调研是企业进行市场拓展的有效方式。文化企业想在市场树立竞争优势,需深度考察行业市场构成、细分市场特征、消费者需求和潜在竞争者状况等众多因素。
2探索新商业模式
数字化助力企业打通文化产业各环节的产业链条,打通跨企业实体之间的数据壁垒,提升沟通效率,形成共享与交易机制。交付流程、管控工具、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数字化革新,赋能企业探索新的产品与商业服务模式。
腾讯阅文集团围绕声音、出版、动漫、影视、游戏、IP商品和线下消费业态等各个环节,建设数字化的IP开发生态链。首先,以有声读物和出版丰富阅读场景,巩固IP建设以吸引粉丝;其次,以动漫、影视和游戏的设计为IP提供视觉基础,进而打造IP的衍生商品推动线下消费。最终,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打造“内容端-制作端-分发端-内容端”的商业循环。[9]
文化企业如何谋划
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方案
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数据为资产,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才为依托[10]。数字化转型涉及文化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生产运营流程,员工数字化水平、企业组织架构、用户互动反馈等各个方面,需要企业对其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1)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工作流程可以实现文化企业的智能化生产,企业将数据、信息融入到生产设计中,为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数字化生产管理帮助文化企业团队寻找生产分工的最优解,其中以影视动漫、视觉创意、网络内容生产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数字化表现凸显。
以影视文化企业为例,数字技术的应用减少电影电视剧制作的诸多场景限制,影片《长津湖》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朝鲜战争场面,特效镜头达到4000多个,海战中所有的舰艇、飞机和场景均为特效制作。[10] 全息影像、数字建模、动作捕捉等技术特效赋予后期制作更多可能。
(2)运营数据化数字化运营平台成为企业完善管理流程、实现业务协作、提升决策透明度的重要基础。数据化运营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化、数据信息对接共享、云服务的应用,以及数据资产化等方面。
例如,华侨城集团基于旅游行业的特殊电商模式,搭建旅游行业自营型电商平台“花橙旅游”。对外为游客提供票务预定、资讯查询等综合服务,对内面向景区提供营销赋能。其数据化运营涵盖管理、营销、服务和用户体验等多维度业务。[11]
(3)组织协同化数字化管理时代,扁平化组织结构催生创造性的氛围环境,跨职能的团队的创新协同性更高。组织的数字化建立在人才数字化基础上,提高组织数字协同力需要从人员数字化连接、共享、协同、决策等方面着手。
首先,对日常办公工具进行数字化升级,制定数字化的工作机制。其次,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和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平台,打破组织内部的学习壁垒,提供可供检索、访问、获得的数字化服务。再次,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关注并满足员工数字化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驱动员工学习成长。最后,聘用精通数字管理的领导者,形成以数字领导力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增强团队的数字化水平和企业转型的精神。
(4)营销精准化数字化时代,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利用各个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预测,基于用户大数据画像把握个性化客户体验,洞察客户的全面需求,帮助产品精准对接用户,提升客户体验,实现对产品交付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最终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无缝式、定制化服务模式。[12]
2不同业务模式下数字化转型的发力点
(1)用户需求主导型文化企业以用户需求主导型的文化企业应重点应对海量数据计算的要求,加大对大数据平台与算力的投入。实现精准化营销,绘制用户消费画像,洞察用户消费习惯,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变数据、信息和知识为生产资料,使企业的产品匹配市场需求。[13]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增强用户交互感,提高数字渠道运营能力。
(2)创意设计主导型文化企业在技术应用层面,例如动漫设计、电影电视制作、建筑规划设计等行业对数据存储和网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应该加码数字科技的应用,提升设计的快速渲染与协同创作能力,完成数字化配套升级。
同时,文化企业离不开版权的保障。区块链依托加密算法保障内容的不可篡改性,其生产溯源功能可有效解决版权保护的注册、确权、验证和交易等问题。既可以保障创作者的权益,还能使内容成为可交易的文化资产,激发文化生产创作活力,是内容创意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数字技术。
(3)场景服务主导型文化企业以场景服务为主导的文化企业,可利用数字化驱动管理和服务升级,实现人、业务、场景“三位一体”的动态化管控。同时将新技术应用到核心业务层,将服务以新的交互形式和互动空间呈现,优化消费者的场景体验。
迪士尼主题公园曾推出一款智能手环(MagicBand),不仅具有入场门票的功能,且内置餐厅酒店预订信息,佩戴者可在热门景点享受“快捷通道”特权,还可以为游客生成最优的游园路径。[14]借鉴其经验,企业在游客服务方面,可结合数字终端设备,汇聚三维实景地图展示、信息查询与推送、景点介绍、语音导航自助播报、旅游商铺指引、餐厅订位等数字化服务。
文化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需要考虑所引致的利润问题、转换成本问题和技术与产业协同度的问题。[15]实现智能化生产、数据化运营、智慧化管理、精准化营销,诸多变化并非一蹴而就。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乐观,现存的瓶颈和实施中的困难仍旧存在,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基础差,技术门槛高仍是文化企业数字化的阻碍。
数字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文化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在数字化相应的方向发力。全面的数字化升级,离不开行业之间的合作,系统长远的规划和切实有效的执行。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高数字战斗力,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探索创新,数字化能力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创意的赋能,进一步关注新技术、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搭建新体系。
参考文献:[1] 贺子昱. 数字化转型市场的市值预计将达到 6.8 万亿美元, 75% 的企业将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路线 [EB/OL]. https://36kr.com/p/1457514310428800, 2021-10-28.[2]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03-13.[3] 苏杨.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N]. 2018-04-12-.[4] 斯大丁格.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EB/OL]. https://www.zhihu.com/people/ji-gu-ji-gu-a, 2020-11-26.[5] IDC. IDC FutureScape :2021年全球数字化转型预测 [M]. 国际数据公司. 2020-10-29.[6] 刘芬. 2020年中国企业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M]. 前瞻研究院, 2020-09-24.[7] KUMAR A. Digitization vs Digitalization v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Know The Relation & Differences [EB/OL]. https://www.appventurez.com/blog/digitization-vs-digitalization-vs-digital-transformation/, 2020.11.29.[8] PAYRAUDEAU J-S, MARSHALL A, DENCIK J, et al. The Virtual Enterpris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enabled by strategic digital acceleration [J]. strategy & leadership, 2021, [9] 砍柴网. 让好故事“生生不息”,阅文集团如何打通IP产业链 [EB/OL]. https://new.qq.com/omn/20210624/20210624A03K5I00.html, 2021-06-24.[10] 孙佳山 杜. 《长津湖》:视觉特效为主旋律战争片助力 [EB/OL]. https://new.qq.com/omn/20211024/20211024A02FLE00.html, 2021-10-24.[11] 创想华侨城. 华侨城电商平台“花橙旅游”入选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EB/OL]. https://www.smartoct.com/informations/detail?id=621, 2021-03-11.[12] 埃森哲,工信安全. 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 [M]. 埃森哲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2020-9-14.[13] SCHIUMA G, SCHETTINI E, SANTARSIERO F, et al. The 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 compass: six competenci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trepreneurshi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 2021, [14] [德]尤尔根·梅菲特. 从1到N:企业数字化生存指南 [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04.[15] 黄蕊, 徐倩, 李雪威. 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研究 [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1, 42(02): 125-33.
【添加星标&搜索历史】
美编|王明毓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合作加入我们or社群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