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迈向大众旅游新阶段,《“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亮点是什么?
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划》总结了我国“十三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成就,明确指出我国“十四五”时期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范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集体学习,并对《规划》亮点进行相关解读。言之有范将解读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后续将围绕《规划》发布系列解读,请广大读者继续关注!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及亮点解读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分为十章,含13个专栏,共计2.6万字。共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发展环境,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成就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后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板块为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三板块为主要任务,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深化旅游开放合作体系等七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强化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第一,《“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国务院44个专项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在2021年签发的最后一个专项规划,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二,《规划》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旅游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二是将创新驱动发展贯穿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规划》文本中有很多最新的表述例如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关系等内容都值得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第三,《规划》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路径。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以来对旅游业的影响和打击最大,《规划》强调旅游业要发展,但仍然要考虑到疫情影响的前提条件。
第四,《规划》第一次对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出入境旅游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前提下分布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意味着疫情并不会阻碍中国与国际上的旅游交流和往来,但一定要在有效管控的大前提下。
第五,《规划》充分体现与上位规划完全一致的特点,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无缝衔接,充分体现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发展需要协同发展。
第六,《规划》在保障措施的章节中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和学科建设、智库建设都给予明确要求。
第七,《规划》中特别明确了国家各部委在旅游业发展中应该担负的责任。这在其他规划中是不多见的,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侯雪彤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为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行业提振了发展信心。
一是《规划》对于十四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方向,即大众旅游时代的全面到来,旅游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抓手。
二是统筹考虑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完善旅游合作开放体系等部分都对处理好疫情防控等安全底线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明确表述,正面回应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关切问题。
三是旅游业将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旅游业在新时代成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也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双循环新格局的助推器。
孙巍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七项任务的首位,一方面是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的、相互呼应的;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阶段的步伐下,坚持创新驱动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是将创新融入旅游业链条的各个方面。《规划》全面推动旅游领域的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及服务创新,包括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智慧景区建设、新型旅游场景应用。
二是强化科技与政策、制度的多轮驱动。此次《规划》首次提出“提高创新链综合效能”,创新不只局限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更重要的要通过体制机制,联合不同部门、串联产业链条的不同主体,搭建创新生态、提升创新链效能。
三是以自主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创新内驱力。《规划》还单独指出要“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联动各方主体、各个部门推动旅游业的研究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祁吟墨
《规划》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方面有几个变化和亮点值得注意。一是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衔接更加紧密。《规划》明确指出,“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主体功能区战略,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从旅游业发展的切实角度响应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是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更加聚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空间布局问题设置了五项重点任务、三个专栏、超过五十个具体项目。而在此次十四五规划中,工程项目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方向性更加明确,着眼点更加聚焦,主要涉及“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城市”三个方面。
三是创新提出“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规划》特别提到在城市群和城镇规划布局中,要充分满足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为“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这不仅是对疫情之下国内旅游可能持续呈现出的省域、市域循环特点做出回应,也是对构建主客共享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提出新要求。
李姝婧
《规划》提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与过往规划对比,尤其是与《“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比来看有很多新的亮点。
在第五章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这一章节中,第一次将资源普查和利用写入旅游业规划文本,明确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将保护放在了第一位。强调要确保文物安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在人文资源利用中特别关注到了考古遗址公园、文博单位和非遗体验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等人文资源要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积极发挥考古、文博和非遗领域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
在生态资源中提出要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同时,《规划》体现出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公园建设是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晰了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公园的建设路径。未来,对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公园建设要予以高度关注,明确重点建设区和重点支持方向,建立一批具有中国符号的文旅品牌。
常天恺
《规划》在“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这部分任务中,明确了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从供给端出发为提升优质旅游产品质量、推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提出新思路。
整体上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主体、旅游相关产业等方面明确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旅游产品方面,《规划》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握更加深刻,对文化底蕴表现更为突出。
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城市和街区等休闲工程为抓手,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海洋旅游等业态创新的内容进行系统规划。
在旅游市场主体方面,《规划》充分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从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通过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落实,进一步为不同类型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整体上更加注重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旅游业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旅游+”和“+旅游”的相加相融,发挥出旅游业的乘数效应,综合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总体来看,这部分的主要任务不仅充分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现实条件,还将旅游产品供给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掷地有声的回应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在供需适配方面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王曦子
通过本次研究院对《“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学习研讨,从以下两点分享个人想法:一方面是旅游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从旅游供给体系来看,强调多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与文化、科技、教育、工业等领域的相加相融;从需求端来看,通过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以及提升消费服务与宣传推广,强调大众旅游消费体系,以人为本,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另一方面,无论是规划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还是具有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都在明确突出文化引领、生态优先与区域特色,包括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对于各地梳理地方特色与旅游文化资源,打造适合大众消费的特色项目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与政策支持。
黎冠辰
第九部分系统阐述疫情防控形势下未来一段时间旅游业如何进行对外开放合作。明确未来要不要开放,如何开放的重要问题。要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合作、深化旅游国际合作。
同时,旅游开放合作体系必须建立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之上。《规划》提出要“本着对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守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动态精准调整来华人员入境政策。”“加强文化和旅游、外交、安全、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合作,建立畅通工作机制,及时传递信息和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等内容,意味着未来的开放也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逐步推进的。
《规划》还提到“将旅游形象纳入国家对外宣传,建立健全国家旅游对外推广体系,形成“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旅游城市”三级推广的格局。”“加强对出境游客的引导和管理,让出境游客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国家形象的展示者。”“推进海峡两岸乡村旅游、旅游创意产品开发等领域合作,探索海峡两岸旅游融合发展新路,让旅游成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等内容,强调了旅游对于国家形象、中华文化等传播的助推作用。
赵凯强
我对《规划》有以下两点认识,一是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程。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方面,旅游资源理论研究与标准体系构建走在文化资源相关研究工作的前面。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程中,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可借鉴旅游资源相关研究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文化资源标准体系,为深入推进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协调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对具体工作的实践指导。《规划》中首次明确落实了文旅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各部门对旅游业的具体分工支持。那么,在构建文化和旅游保护利用体系中,也需要明确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各门类所对应的相关主管部门职责,在制定文化和旅游保护传承利用具体方案时,分行业分部门提出具体工作指导建议,深化理论研究对具体工作的实践指导与智力支持。
付真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办公室主任
对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可以看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组织领导方面由“鼓励各地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的旅游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发展为“国家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统筹和布局;
同时《规划》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明确了相关部委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政策保障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提升了规划的协同性、落地性和可执行性;
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加强旅游理论体系构建,同时强调“新技术、新业态”“平台”“智库”“职业培训”等关键词,在展现出我国旅游业发展变化的同时体现了规划立足新阶段发展特征的可操作性。
你期待出入境游吗?期待言之有范继续解读哪一部分?快来留言吧!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