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文化+科技”让世界看到中国浪漫
图片来源:冬奥会开幕式截图▲
作者 | 董寅双
来源 | 言之有范(ID:yzyf2014)
本文字数:3832字 | 阅读时间:10分钟
文化和科技:
张艺谋开幕式上的左膀右臂
2022年初春,冬奥会落下帷幕后,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3月13日正式闭幕。除了奥运赛事的精彩绝伦,极富美感的开闭幕式也同样激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式浪漫”迅速冲上了头条。
直到今天,2008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况还仍有余温,在b站,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播放量高达985.2万(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截至文章发表时),被网友称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巅峰时刻”。对比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我们发现既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元素,同时也有新的技术创新应用于文化表达。
在技术层面,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在策划初期就采用了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主要呈现方式的方案。例如大型Led的应用:08年长达38分钟的大型LED“画卷”是广场艺术的巨大飞跃,画卷展开,一展就是5000年,大气恢弘、颇具古韵;而22年由42000余块小屏幕组成的12000平米全LED地屏被塑造成一整块纯洁的冰,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烟火设计也是两届奥运会上的经典一幕,08年的“脚印”到22年的“迎客松”,艺术家蔡国强作为双奥的视觉艺术总设计,用火焰创作出浪漫奇幻的艺术效果。
同时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开幕式的环节大放异彩。08年的击缶倒计时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槌的灯光明暗进行倒计时吟诵,低沉震撼的力度共鸣和的具有仪式感的打击效果配合着闪耀的数字,全面的共感使观者仿佛聆听到古老血脉心脏的跳动。今年,《立春》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长杆道具,393根长杆形成393根倒影,将电脑设计、动作表演观念和地屏结合在一起,《致敬人民》和《雪花》采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出实时特效系统,第一次在如此大的场地对超过600人进行集体实时捕捉互动,艺术的互动使舞台效果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流畅和自然。
技术是一种形式,在技术的外壳下要包裹哪些文化元素?2008年开幕式着重展现出5000年的中国历史文化,汉字、太极、山水画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展现出民族自豪感和大国的气势;谈到2022年应该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张艺谋在采访中提到,整个开幕式的角度由“我”转向“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人一样,那么真诚、那么善良、那么爱美、那么浪漫。”
与2008年夏奥会不同,由于冬季天气、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2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时间大幅减少。张艺谋团队选用了中国结、立春等传统节气、同心圆、折柳等元素表达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传递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十四年,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也成就了张艺谋成为历史上的首个双奥导演。在各种纪录片中,处处体现着张艺谋团队对于文化表达、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美学观念的认识,被认可的两届奥运会开幕式,仅仅是张艺谋灵机一动的幸运吗?
显然不是。
开幕式的张艺谋团队,除了“铁三角”张艺谋、印象系列总导演樊跃、王潮歌,还包括沙晓岚、蔡国强、马文(2008)、陈丹青(2008)、王志鸥、航天工程团队、年轻的视觉艺术家们等等优秀的人才。
张艺谋团队的成功不在一朝一夕。
从27岁时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破格录取,到40岁时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一跃成为世界著名导演,张艺谋团队常年累积的美学观念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格局,艺术水平极高。摄影出身的他目光敏锐,具有优秀的色彩处理能力。电影《红高粱》的主色是质朴的红色,《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色是威严的金黄色,《十面埋伏》是沉郁的绿色,《影》则是肃静的黑白色。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张艺谋团队使用的主色是传统的中国红色,古典、热烈、富有朝气。冬奥会,为迎合冰雪的主题,主色为白、蓝色,纯洁美好、简约浪漫。在二十四节气短片中,张艺谋团队发挥出拿手的色彩掌控能力,鲜艳浓郁的颜色一点儿也不扭捏,直接、大气、自信地展现出极富有生命力的人间面貌。跟他的电影作品一样,都富有浓烈的浪漫情感和宏大的表现能力。
张艺谋团队在长期的历练和积累中形成了对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深刻认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川流不息,从哲学角度来看,张艺谋团队始终未放弃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早期的电影如《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几乎都是把视角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去揭露人性,后期逐步转向现代的作品也从不放弃对个体生命的感悟。而从美学角度来看,张艺谋一直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不管是色彩、音乐还是构图、视角,都赋予作品韵味十足的象征性。
“计白当黑,奇趣乃生”,声音的留白、画面的留白,动静相生、虚实相衬,世界由此生生不息,张艺谋团队对于中国人的古典哲学美学的深入理解,使得作品在无形中生长出中国大地的韵味、历史感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冬奥会开幕式用作倒计时的二十四节气,正是用新时代的一些画面意象,来解释中国人对于每一个节气的印象,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博大的对于自然界、对于所有生命的感悟。
然而必须要注意的是,张艺谋团队是极富有创新意识和大局观念的。“用最先进的技术去表现最古老的美学”,并不是奥运会的灵光一现。《印象系列》作为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利用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
电影《影》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了两个角色的多场同框表演,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极强。《对话·寓言2047》作为一个大胆的尝试,传统艺人和全新的科技被并置在舞台上,传统艺术的美感和现代科技的奇观被同时传递给观众。同时,张艺谋团队擅长做需要大场面调度的晚会,除了双奥,张艺谋团队还负责过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国庆70周年晚会等国家重要的大型活动。
可以肯定的是,张艺谋是最能代表中国符号的导演。他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韵味,更代表了时代的号角和反思。
从2008年到现今,通过对比两届奥运会开幕式,我们深知时代的发展推动着舞台艺术观念的前进。08年我们打开国门,向世界“推举”中国;如今我们更有大国风范,由“我”到“我们”视角的转变,体现着自信、发展、包容。这一转变令国人自豪、世界赞叹。精彩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也对未来文化艺术创作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LED地屏、人工智能的应用所带来的奇幻浪漫的效果,宣示着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使冬奥开闭幕式更加精彩纷呈。如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成大势,科技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环境和文化表现方式。自2012年首次大规模应用AR以来,AR技术已连续9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21年春晚的创意表演节目《牛起来》,通过XR扩展现实技术,呈现了一个真实与虚拟交织的画面。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篇《尚书》,用“戏剧+影视+文化”的形式赋予观众一场逼真的视听盛宴。这些优秀的文化节目以新科技的独特特点赋予观众新鲜的体验感和更深入的沉浸感和参与感,改变了其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方式,获得观众好评,成为业内科技和舞台艺术结合的模范。
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普遍应用,不仅带来各类文化表现形式在装置和观念上的转变、文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体现宣示着当下文艺创作勇于创新、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创新是文艺工作重要的生命力,人民是艺术之母。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背后必须有创作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支撑,文艺工作必须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河南卫视的《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舞千年》到今年春晚大爆的《只此青绿》,“破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它们在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以崇敬的心表现属于人民的文化,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更加长久的魅力。
《“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中强调要使艺术与科技结合更加紧密,线下演出与线上演播融合发展,艺术传播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我国,文化制造业正在逐渐兴起,航天工程的经验和现代科技企业的支撑保障了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精彩,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建立支撑了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张艺谋所指导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也正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典范。相比文化圈内的作品,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影响力是不可比拟的。更加广大的观众群体看到了新时代科技与文化内容结合而产生的浪漫、奇幻的效果,从而认识到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正走向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您对哪一个“文化+科技”
的作品印象更深刻?
快来留言吧!
美编 | 韩晶
图文 | 来源于言之有范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合作
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
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