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常态化下的冻品进口商困局:负重前行,步步惊心

新冻派 新冻派 2022-10-12

近日,多地发现新冠病例、冷链食品或包装阳性问题,各地政府紧急行动,各种传言不绝于耳,引起公众极大关注。进口冷链食品行业再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冻品进口行业可谓布满荆棘。


1


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每箱全覆盖”,进口商负重前行






11月12日,发现从青岛黄岛海关入关的进口冷冻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装样本有3份检测结果呈阳性,某市防控指挥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的通知》,通知提到“凡进入我市冷库和商超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实行每箱全覆盖的核酸检测”。
但是,冷链食品进口商却表示很“受伤”。该进口商说:“每个月进口10柜的货物,一个货柜大约有1000箱,每一箱做一次核酸报告,一次80元,相当于一个柜子的货光是核酸检测成本就增加了8万块!”而今年一箱货的利润可能还没有80元!
花钱能解决的可能还是小问题,而不能入库是更大的麻烦。冻品本来就需要全程冷链,而某些冷库对于进口冻品更是一刀切,就算手续齐全的货物也无法入库。冻品本来就是对冷链要求极高的行业,而“一刀切”的处置简直就是把进口商逼到了绝路。






2


政策波动,进口商“步步惊心”



从“冷冻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呈阳性”到“天津冷库装卸工人感染病毒”、“新的无症状感染者为冷链车司机”,再到最新的武汉、南京等城市在抽样检查中发现核酸报告呈阳性,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肉类、水产品频触警戒线,各地相继出台了严格防控、精确溯源的制度。南京提醒市民和商家不要私自购买冷链食品,消费前主动查验《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出库证明》; 国务院出具凡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销毁或者退运的通知……往往在货物还未到港的运输途中,就有新的政策变动。在港口清关检疫更为严格的前提下,批发市场的准入还需提供从未听说过的证明材料,打得进口商措手不及。
自天津海联冷库接连检测出两名感染者,对于冷链司机来说,每次拉货都需要核酸证明,手续相对来说都很繁琐,愿意去拉货的司机减少了。








3


消费需求降低,进口商“进退维谷”



新冠病毒频频“碰瓷”进口冷冻食品,一些媒体不严谨的表述可能导致民众对冷链食品的看法缺乏理性。尽管有专家澄清新冠并非食源性疾病,感染性极低,可以正常地从正规渠道购买、认真清洗、煮熟再吃,不必因噎废食,但是消费者对于进口冷冻食品的信任度大不如前,零售商也纷纷表示“卖不动”。


上有实时变动而且越来越严格的政策,下有销售难的压力,消费市场行情不明朗,即便是供应商愿意展现诚意,提供更低价格、更高品质、更高货量的货物,这个时间节点加大进口也是冒险行为。对于已经在途的货物,不知往哪儿发, 在谈的订单,担心被下一波“碰瓷”波及,可以不做生意,员工怎么办,客户怎么维护,本就困难的行业目前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国家对于可能的风险迅速反应和严防严控,普通消费者当然是喜闻乐见。但是对于这些政策对于行业的打击和某些地区一刀切的粗暴处理,是不是也需要更细致的考虑和安排呢?


如今,进口冷冻食品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的进口牛肉已经占到消费市场的20%,进口猪肉占到10%,进口巴沙鱼是“酸菜鱼”的主力食材,占比80%以上。进口冻品已经成为刚需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各地政府能够出台更精细化的政策能够让冷链食品进口商看到希望。




END

新冻派将透过互联网平台,将26国的源头信息透明化,通过直播拼团,辅以专业进口服务,打破进口门槛,帮助更多的冻品人走进原产地,走入工厂,实现一吨也能直采的目标。


相关文章
供求 | 原条马面鱼
丹麦扑杀养殖貂,“壁虎断尾”式的求生欲能保住出口市场吗?
病毒引发欧盟猪肉出口格局大改,中国存栏量逐步恢复,“病毒”与“人类智慧”正焦灼角逐
越南乐观预计巴沙鱼出口额今年将达到15亿美元 未考虑国际贸易政策风险增大


联系我们

授权转载 | 新闻爆料、投稿 | 商务合作

15972197408

info@fccfoods1.com

新冻派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发表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