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每个90后都应该看的电影。

读句电影再睡觉 读句电影再睡觉 2022-05-11

把一句君设为星标,发现生活惊喜



每天伏案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翌日上午十点又雷打不动起床继续。这是一个九零后的生活日常,但不是生于九十年代的“九”,而是年逾九旬的“九”。

 

看完这部关于西南联大的电影,你会被一个词紧紧抓牢,“pure”,纯粹。当我们问这个时代缺了些什么,或许可以用电影里反复提到的这个词来回答。

 

看起来多元的样貌,却是消费堆砌的扁平,但在曾经物质并不丰富的岁月,却有如此厚重的精神。

 

这是久违的,关于“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的故事。留言分享你的生活,一句君会邀请你看这部电影。




1938年的秋天,当许渊冲以第七名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这位才华横溢但严重偏科的文学青年,还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翻译界泰斗。他大抵也没想到,同一个课堂上的同学杨振宁、王希季后来会分别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为中国连造12种火箭的两弹元勋。


西南联大是历史的传奇,这段时期亦被称作“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什么造就了这段辉煌?这是许多人好奇的问题,也是《九零后》探讨的核心命题。



01

群星闪耀时


他叫许渊冲,是纪录电影《九零后》的主人公之一,也是全亚洲第一位获得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


当年轻的1990后生人被焦虑裹挟,想要逃离加班的时候,这位期颐老人却在“挑灯夜战”,哪怕视力退化到眼睛要贴上屏幕了,哪怕只会用一个指头笨拙地敲击键盘。



像他这样的,在纪录电影《九零后》里还有十五位。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但有同一个信念来源——“西南联大”。

 

时值抗战初期,全国108所高等院校中已有91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为保住珍贵而又脆弱的文化血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院校临危受命,南迁后方,合并而成西南联大。


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八年,但“群星璀璨”几乎成为了西南联大的代名词。在她为国家和后世输送的3000余名毕业生中,包括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和170余位院士。



02

自由且浪漫


联大学子的求学之路可说是一场战火中的“集体流浪”,当他们亲眼见证山河破碎,读书的原因便不再是为了博名博利,而是“中兴业,须人杰”。


而联大的师资力量也豪华到了“凡尔赛”的程度。钱锺书、沈从文、闻一多、陈寅恪、钱穆、傅斯年……我们如今在教科书里才能得以一见的文学巨匠们都在这里为学生授课。日后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是在这里跟随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开始科研启蒙。



电影《九零后》中讲到了杨振宁与另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少年趣闻,“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班,已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名声,可是在校舍东墙根树旁还常见到他和邓稼先在一块儿念古诗,一个拿着书看,另一个在背,就像是两个亲兄弟。”


这样的场景,在联大学生中常有出现。图书馆座位有限,他们就相约去茶馆自习,讨论时局,顺便了解人生百态。战火烧到联大,他们也不忘在跑警报的时候带上书本,躺在战壕里还能讨论学术见解。


自由且多元,许多人在这里找到热爱一生的事业。



03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


电影中出镜的联大学子成就有高有低,但一颗赤子之心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他们的生活大多简单、朴素,住在老旧的学校宿舍或狭小公寓里的大有人在,可他们的精神世界几十年如一日,单纯富足。


94岁的高铁焊接专家潘际銮,他说:“大家看我现在干的活,我不比一个年轻人干得少。”



102岁的翻译家杨苡,她说:“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过好每一天。)”



107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马识途,他说:“眼睛也瞎了,耳朵也聋了,好在我的脑子没有糊涂。”



当我们问这个时代缺了些什么,或许可以用电影里反复提到一个词——“pure(纯粹的)”来回答。我们的时代看起来多元却是消费堆砌的扁平,曾经物质并不丰富的岁月,精神却如此厚重,每个人可以挑起时代脊梁。


而如果你追问这种纯粹的源头是什么,它又如何渐弱式微了,这个宏大的命题似乎还没有人可以解答。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青春与年龄无关,与心的纯净有关。所谓“pure”,或许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请分享给一句君吧。

点击“在看”,留言点赞前5名的读者,

一句君会送你两张《九零后》观影票。

 

希望你能过自己喜欢的人生,晚安。



猜你喜欢:


26年后,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在爱情快消失的时候,我去看了这部剧。

五一档表现不佳,但5月还有这些好片值得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