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证据法》编辑黄丽娟:本书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的初步探索成形

周泰·书声 周泰研究院 2022-10-02

日前,《周泰 · 书声》第七期之《电子证据法》品读会在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举办,现场邀请了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编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黄丽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学军、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裴炜、律师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侯爱文、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艾行利、鉴定人北京中海义信司法鉴定所常务副主任石鹏、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高显嵩共同探讨解读刘品新老师这本电子证据法领域的新作。

本文为编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黄丽娟在现场的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全文共: 1257字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感谢周泰律所邀请我来参加这次读书会,很荣幸与各位网友在这里见面。作为一名责任编辑,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刘品新老师这部二十年厚积薄发而成的代表作《电子证据法》。同时,作为刘老师的学生和同门师妹,我也很高兴自己能够学以致用,在出版领域为刘老师在证据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总结发声贡献一些小小的力量。

与刘品新老师的合作

人大社和刘品新老师的合作,正式开始于2005年,这一年刘老师在我们这里出版了《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这本书作为国内研究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的第一本专著,也被纳入了我们以高质量、高水准著称的“法律科学文库”,出版后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随后我们一直关注刘老师的研究动向,与刘老师保持密切的合作,我们看到刘老师在法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上的不断探索,从他对电子证据的研究拓展开去,看到刘老师也一直关注着网络法的发展,于是我们向刘老师提出了约稿,刘老师欣然应许,并于2009年出版了《网络法学》,这部精品教材的推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填补了当时国内网络法课程教材的空白。这本书历经修订,现在已经成为网络法这门新兴学科的经典教材。在2021年年中又全新推出了第三版。

这本书的产生

这本书是人大出版社多位编辑参与和传承形成的选题,首先必须提到的是杜宇峰编辑,她在之前与刘老师进行了很多交流。据杜宇峰编辑的介绍,几年前在她和刘老师交流其他选题的时候,刘老师告诉她:现在电子证据对于司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网络犯罪司法领域,“电子证据作为未来法治的证据之王”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在“法律+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架设技术与法学的桥梁,证据法学就是最好的一个切入口。刘老师一直在作这方面的探索,也期待能将这些内容总结出版。

后来刘老师又在与方明编辑的交流中提到:他在实务工作中观察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法律的敏感性,而法科出身的办案人员常常因为专业技术的缺乏,造成对前者的严重依赖,而这容易造成实际办案中的错误与遗漏。他也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培训,特别是针对检察人员做过很多场关于电子证据取证、审证的培训,实务界对于电子证据认定和审查的研究成果的呼声很高,急需一部解答涉网络案件电子证据的取证、审证的困惑的指导之作。而他自己正在撰写这样一部书稿,它既是一部电子证据学科的基础教材,也是一部能够直接指导法律工作实践的操作指南。

我们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也深感幸运。

2020年3月,我们收到了刘老师发来的电子稿定稿,正式进入出版流程,我也由此担任了这部书的责任编辑。

这本书出版的意义

《电子证据法》的出版标志着电子证据法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初步探索成形。

本书尤其适合法律共同体共同阅读,可以成为指导一线人员办案的工具书。书中既有理论,更有与实践结合的操作指南。刘老师在书中从真实案例凝练的成熟经验出发,抽丝剥茧,向实务人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案指南。特别是在本书的第四篇实践篇,概括了电子证据审查运用各环节的实践精髓,并以职务犯罪案件、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网络犯罪案件、P2P犯罪案件为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这些源自实践的专业经验经得起重复检验,可以成为办案样本供实务工作者复制推广。

/ 观看回放 /

识别上方二维码

回复【电子证据

观看节目视频回放

欢迎关注周泰,欢迎点“”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