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 | 许哲女士: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2018-03-28 居士亭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二,我们看一看敬田,就是对别人都有恭敬心。《论语》上有句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他说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对每一个人都很恭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什么过失,彬彬有礼,能够看到对方的需要,为对方着想,和每一个人相处都恭敬、有礼貌。这样的话,走到哪里,哪里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


我们看现在的年轻人和人相处一个月,不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了,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了,出了很多的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在家的时候,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家人都要看到他的需要,在意他的感受。而当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时候,如果不出现矛盾纷争,那就不正常了。


因此,现在有些孩子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蓝,没有责任感,也不能够承担责任。自己还好高骛远、妄自尊大,其实什么都干不了。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看不到别人的需要,不会为对方着想。

    

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做到了温和、善良、恭敬、俭朴、礼让。老子,道家的创始人,他也提出了“处柔守慈”的处事原则。一个人有恭敬心,有仁爱之心,那就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对别人有恭敬心,别人对你也回报以恭敬,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事事如意。

    

第三,就是悲田。悲田就是对人要有恻隐之心,要有同情心。这个悲就是拔人于苦的意思,看到别人处于痛苦之中,他发自内心同情,而且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他摆脱痛苦。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开端。



从被新加坡人视为“国宝”的许哲女士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她过的是一种多么幸福快乐的生活。许哲女士小的时候,看到她母亲所做的一件事,从此奠定了她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那就是要去帮助别人。有一天,她母亲煮了一桌很丰盛的饭菜,当全家人正要吃饭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她的母亲放下碗筷,把门打开一看,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人。这些人好像好几天都没有吃饭了。他们向她的母亲苦苦地哀求,要讨一点饭菜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她的母亲二话不说,转过身来把桌子上所有的饭菜都端出来,给这些人吃。


当她看到这些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能够吃一顿饱饭的那种满足感,内心极为欣慰。这给许哲女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她就下定决心,自己一生要去做帮助别人的事。后来,她来到了美洲的巴拉圭,无私无求地照顾那里的人获得健康,帮助那里的人,帮助他们得到教育,不要他们一分钱。


她的母亲九十多岁时,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你要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在哪儿都可以。现在我年纪也大了,也需要你的照顾了。”她接到母亲给她打的这个电话之后,就回到了新加坡,一直照顾她的母亲直到过世。她的母亲也活了一百多岁。所以,确实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她回到新加坡之后,在很多人的支持下,办起了几十所养老院。每一所养老院办好以后,她就默默地退了出来,把这些养老院交给别人去照管、去打理。她在私底下还默默地照顾了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人其实比她年纪还小,但是生活贫苦,也没有人照顾。


她身体健康,所以还经常去给他们送东西、送食物,照顾他们的生活。她自己的衣服从来没有买过新的,都是从垃圾箱里捡回来洗干净就穿。她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节俭;另一方面,她也是从照顾的对象的心理出发,为他们着想。因为她所照顾的这些人都是很贫苦的人,如果她自己穿得很好,比如说穿了一件旗袍,又戴了一条金项链,然后说,我给你们送食物来了,这些接受的人都会觉得心理上有距离,像是被人施舍一样,感情就会很远。她即使是去帮助别人,也是从被帮助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考虑到他们的需要。


有记者问她:“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活到一百多岁还能够身体健康、无忧无虑呢?”她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我所关心帮助的人,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为这种笑容所感染,所以整天很开心,没有烦恼。”许哲女士的这种感受说明了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我们往往是通过帮助别人,释放了自己的压力,而且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快乐和成长。


有两个词语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就是助人为乐。助人不是为了快乐,而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第二就是知足常乐。如果一个人不知足,他永远都快乐不起来。所以俗话说:“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这两点做好了,人生就会幸福美满。


在美国有一个布朗教授,他对423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那些经常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或给予他人帮助的老人与那些从不为别人提供任何帮助的老人相比,他们的预期寿命平均要长5年左右;而那些仅仅接受别人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寿命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布朗教授说,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得益于对他人的付出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向社会和他人去索取。这告诉我们,恻隐之心培养了一个人的仁爱之心,而且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了自己,让自己身心安乐。

「余莉开讲」第3期02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居士亭微店。

 了解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详细信息 

   群书治要专栏 

全集 |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建议收藏)

群书治要 | 世上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你心里

群书治要 | 希望预测人的前程,学会这点最有用

群书治要 | 走上坡路的人,总是比常人多一点智慧

群书治要 | 很多人不会当领导,带不好团队,为什么?

群书治要 | 读这本书,让你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