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访谈:对话厦门大学侯旭教授

MaterialsViews MaterialsViews 2022-09-26


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侯旭教授,入选2016年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其课题组致力于在仿生多尺度孔道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相关方面。其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多个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Nature,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 Small等),同时也在国际著名Springer和CRC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2本 (2013年,ISBN978-3-642-38049-5;2016年,ISBN 9781498722483 - CAT# K25632)。目前作为Chem. Soc. Rev., Anal. Chem.,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Nano today, Adv. Funct. Mater., ChemplusChem, Electrochem. Comm., Appl. Phys. Lett.等十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曾获得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获得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和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获得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和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优秀奖;2012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推荐提名参选的Springer Theses Prize。并获得了2013年美国国家博士后旅行奖和2014年哈佛大学的博士后事业发展奖。2014年7月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现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大波士顿分会理事。目前课题组长期接收研究生和招聘博士后,相关信息可以查看课题组主页http://xuhougroup.xmu.edu.cn/.

1.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科研工作?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涵盖了仿生以及智能多尺度孔道系统,膜科学技术,微流控,界面化学,微纳米加工制备,物理化学,电化学等方向,在仿生纳米/微米孔道设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纳米孔道方面,先后将一种或多种功能分子对称/非对称修饰到孔道内,开发了协同多响应的仿生智能纳米孔道系统。在微米孔道方面,我们制备了基于仿生液体门控的孔道系统,将传统的固体/气体和固体/液体体系的科学问题转移到了固体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液体体系。由此,孔道系统中的门控液体可以更加灵活的实现物质输运动态调控和响应外界刺激,并带来一些全新的节能抗污等性质,在油水分离、污水处理、混合物除气、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2. 您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首先一定要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仅将科研视为一份工作,而真正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有兴趣和激情地“玩”科研,才能够持之以恒的将研究深入进行下去,否则很难坚持和成为科研中的完美主义者。其次是勤奋与专注。“天道酬勤”是我博士导师江雷研究员在我刚进入实验室与我们共勉的座右铭,勤奋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收获不少。另外“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的去做研究,耐得住寂寞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做出前沿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心态保证。另外,注重细节也是科研人员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反映到科研上便是每一步实验操作,每一个数据点都力求完美,只有把能做的都做到完美,才能够最终得到被人认可的研究成果。此外,想象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也是我们科研人员所需要的重要品质。

3. 在科研经历中是否有些趣事可以分享?

科研中有很多发现都是在一次次所谓失败的实验中顿悟的结果。 2015年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液体门控的研究论文,其实这个工作最初就是一次初探性实验“失败”的结果”。另外,我是一个科幻剧迷,学生时期就开始追了很多国内外的科幻剧,其中美国科幻剧星际之门里面的液体时空门就给我研究灵感,所以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科学研究启发,我们在科研之余应该多一点个人兴趣的活动。

4. 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如果你有志从事科学研究,兴趣必然是摆在第一位的,你一定要想一想并问问自己内心是不是真正喜欢科学研究还是只是一时热情,因为你的选择将成为你自己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兴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多远。同时你必须非常勤奋,有很强的执行力,一旦有了想法后就应该立即去验证,将头脑中的想法转变成为确切的实验数据,因为一个想法没有执行,它将永远只是一个想法。做科研还需要坚毅和果敢,不要害怕失败,因为科研路上不可能一切顺利,实验失败在所难免,这时候就要求你要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更多的去尝试,以保证下一次实验离成功更进一步。另外随时查阅文献,跟踪课题前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放过任何一个现象,说不定某个特别的现象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同时要有与人合作分享的精神,科研不是单打独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人交流,不断交换想法或许会有助你更快的成长进步。

5. 您对您的研究领域有何展望?

近年来智能孔道的发展迅速,在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基于多尺度孔道的智能门控系统研究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等。例如,目前膜分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比如膜污染,稳定性差等,所以急需发展快速高效抗污的可控智能门控薄膜体系。未来的数年中,智能门控薄膜将会在先进材料、传感器、药物缓释、微流控、4D打印、水处理方面等领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人物访谈:对话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教授

人物访谈:对话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

人物访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纪秀磊教授

人物访谈:对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何军研究员

人物访谈:对话清华大学张强教授

人物访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

(点击以上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 Wiley 官方微信平台

聚焦材料新鲜资讯

材料大牛VS新秀访谈
MVC论文排行榜每月新鲜出炉
热爱科研的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一起微互动吧!!!


微信号: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国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要转载,请联系: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关注材料科学前沿,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