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块广告牌》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吗?

2018-03-01 大大q同学 呗壳剧场




2018年1月8日上午(美国时间1月7日晚),第75届金球奖揭晓。《三块广告牌》勇夺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在内的四奖,成为金球奖最大赢家。


1月23日,第90届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三块广告牌》又以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7项提名成为冲奥热门。

3月2日,该片将于中国大陆上映。3月4日,它能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吗?看了电影,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安利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编剧、导演马丁·麦克唐纳是戏剧圈的老熟人,我们希望你看完电影之后有天也能去看看他的戏剧;更是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戏剧家的马丁是怎样地聪明,将他在戏剧上的天才合适地发挥在了电影上,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清醒、坚持、不断进步的创作者。


分析电影我们尚不够专业,但真诚与你分享的心不假。你可以不信我们的安利,但是高晓松老师和毒sir电影不遗余力地推荐应该能让你心动吧?


如果你自认为不是文青,看不懂,但你日常接触的电商京东也用这部电影打出广告:


 京东3.1-3.8促销活动广告(真的没给我们钱!)

足够证明这部电影和你有关了吧!如果你心动了,不如提前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全世界都在为它打call。




《三块广告牌》的温柔:

什么是真正的好人难寻」

  大大q同学


冲奥种子选手《三块广告牌》马上要在国内上映了,是没有任何删减的完整版。这于马丁·麦克唐纳导演的作品来说真的是让人格外出乎意料。

 

作为英国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马丁曾多次在舞台上直接表现血腥、暴力和性,直面人生幽暗,写出的黑色童话让成年人瑟瑟发抖怀疑人生,引起过戏剧圈争论。他的电影作品第一次来中国大陆公映,居然是一刀未剪的?

 

或许不该奇怪,因为这次他很温柔,更准确的说法,是格外温柔。

 

1. 马丁·麦克唐纳一贯残酷,但始终悲悯

 

来说马丁这次的温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以前的他是如何残酷的。

 

马丁是戏剧家出身,他的几部戏剧对于北京的观众朋友来说应该不陌生。鼓楼西剧场的第一部戏就是马丁·麦克唐纳的《枕头人》。这部戏中那个小苹果人的故事至今还让我牙齿打战。也是通过这部戏才第一次知道了「直面戏剧」这种东西。总的来说,直面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由分说、劈头盖脸


官方对「直面戏剧」解释是:以赤裸裸的表现方式来展现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暴力、虐待、恐怖等,以此引发人们进行反思,呼唤人们的良知。


■ 直面戏剧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萨拉·凯恩的经典之作《4:48精神崩溃》(波兰华沙多样剧团)剧照


马丁·麦克唐纳就是「直面戏剧」浪潮中的佼佼者。剧作分外「暴力」


处女作《丽南山的美人》讲述了一对母女的「相爱相杀」,母亲几十年将女儿变态地控制在身边,最终导致了暴雨夜突如其来的弑母

 

代表作《枕头人》:审讯室里对作家的讯问,使作家写的十个关于「儿童虐待」的暗黑童话一一展开,当中却浮现作家与弟弟的真实经历:因童年遭受父母虐待,他们最终杀父弑母


 北京鼓楼西剧场版《枕头人》剧照,作为鼓楼西剧场的第一部戏,《枕头人》一经演出即引起了轰动 ©李晏

 

黑暗、压抑,是他几乎所有作品的主色调,哪怕背景音乐可能是乐观柔和的爱尔兰民谣。


尤其是《丽南山的美人》,惨烈的凶杀发生在最高潮处,一切戛然而止。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无法被解决),观众一口气还在心头,爱尔兰民谣还在温柔地飘荡,就是不留任何希望。

 

但与直面戏剧浪潮里的其他戏剧家不太一样,马丁的残酷里有深情的悲悯。

 

马丁·麦克唐纳197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愤世嫉俗,马丁也不例外。在他之前,阿尔托通过《残酷戏剧及其重影》喊出「反抗」口号,呼唤表现真情实感。与他同代的萨拉·凯恩,以自己的身体为蓝本,使剧场艺术中「被表现」的痛苦,变成了「在表现中被经验」的痛苦。

 

相比他们的沉重,马丁在这种直接中用黑色幽默、民谣调情,有一些爱尔兰民族特色。他父母是爱尔兰人,在他少年时期移居回爱尔兰;尽管马丁本人和兄弟继续在伦敦生活,但他却格外着迷于爱尔兰文化。这片土壤曾孕育过腹黑毒舌的王尔德和萧伯纳。

 

可想而知马丁会怎样受他们的影响。

 

这让他在阿尔托主导的残酷戏剧在欧洲剧坛风头正劲时,将腹黑式喜剧元素与暴力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直面戏剧」风格。


 ■ 北京鼓楼西剧场版《丽南山的美人》剧照 ©李晏


他的戏,常常会让人看完想问:「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一丝胆寒的同时,却感到这些故事虽然骇人听闻,但并不天马行空。

 

它们是现实里真的可能正在发生的,剧作家给予关注,通过展示「在表现中被经验」的痛苦,引起观众的思考,这恰恰是温情的内核。

 

曾在鼓楼西剧场版《丽南山的美人》中饰演母亲的演员冯宪珍就说,每场演出结束之后,都有观众在剧场外面,等她们出来拉住她们讨论:

 

这老太太为什么非要折磨女儿?

 

女儿为什么非得把老太太杀死?

 

「这种复杂的、直抵人心的情感,正是『直面戏剧』的灵魂所在。作家对剧中角色是『残忍』的,对观众也同样毫不留情,他让观众看得心怦怦跳,让观众忍不住扪心自问:剧中这些古怪的、邪恶的、龌龊的念头,我是不是也有过?我是不是也使劲掩着盖着?我是不是也随着剧情释放了一些愤怒?也许,这种『直面』,反而是最大的悲悯。」

 

所以,马丁的作品尽管展现「残酷」、对观众「残酷」,内中却有他温柔的视线。


  ■ 马丁· 麦克唐纳


2.转战电影风格不改,这次格外温柔

 

那为什么这次是格外的温柔呢?


马丁16岁辍学后就开始写戏剧剧本,1994年辞掉工作后更是九个月写了七部。《枕头人》成功地拿到了奥利弗奖和托尼奖的六项提名,使他成为当代「最有希望的编剧」。2004年以后,他逐渐转战电影,直面、黑色幽默风格不改,继续着残酷中有悲悯的做派。第一部电影《六响枪》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从他的电影中不难看出戏剧功力,节奏流畅、人物丰满复杂,转折让你出其不意。


在同一节车厢,Donelly因为妻子的死去而寡言少语,一对夫妇因为幼子的夭折而极度悲伤,只剩下一个虽有点神经质但人很开朗、爱说笑话、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他喋喋不休的唠叨使得沉浸在悲伤中的Donelly和夫妇感到厌烦。可戏剧性和黑色幽默不止于此,这样一个看起来一点悲伤样都没有的小伙子居然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六响枪》的剧情,残酷又让你感到一丝可笑,是不是一点没变?


不过这次的《三块广告牌》和他以前的戏剧、电影都有些不一样,虽然最悲伤,但也格外温柔。



影片的开头,广告公司小老板韦伯在看一本书,书名叫《好人难寻》,是美国作家奥康纳写的,她是美国的「南方哥特派」。书里面的那篇同名短篇小说,讲的是一家六口人乘车郊游,路遇歹徒,全家人被枪毙惨死路边。全书十个故事,死了十个人,平均每篇死一个。看完只想让你直呼「好人难寻呐!」

 

在书里,奥康纳给了话说的角色全都古怪、乖张,对于弱者她又总是没有丝毫同情地就通过突如其来的暴力置他们于死地。

 

这本残酷的书成为了电影《三块广告牌》的绝妙脚注。马丁用一种从真正的暴力事件上移开视线的做法,温柔地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好人难寻」。



米尔德里德的女儿被强奸至死,尸体被烧。艾宾镇警方半年多来没有报告任何案情进展,愤怒的母亲遂租下路边的三块广告牌,控诉警方办案无能,并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警察局局长威洛比。

 

然而威洛比警长一向受人爱戴,也多次过问米尔德里德女儿的案情,无奈没有收获。他身患癌症,生命不剩几个月,却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坚持。

 

米尔德里德剑走偏锋的行为,招致了小镇人的非议,也使威洛比和米尔德里德本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纵观整部影片,真正的暴力事件在故事开始前已经发生,故事也没有着眼于暴力本身,而是更关注活着的人的精神救赎。

 

在影片真正展开的部分,没有一个人被杀死,这在马丁的作品中实属少见。唯一死去的,是开枪自杀的警长,而他的死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癌症晚期)。

 

马丁这回好像放弃暴力的呈现了,其实不,还是关注暴力的。这回,是关注暴力中的爱意,通过两个暴力的人——愤怒的母亲米尔德里德、与她作对的警员迪克森。

 


刚开始观影时,我们容易把人物划归到两个阵营当中,一个是以母亲为首,黑人女店主、韦伯、侏儒等组成的反警察派;一个则是以威洛比警长为首,警员迪克森、牙医、神父等为首的挺警察派

 

然而马丁拍的不是商业大片,不是要关注两个阵营的博弈,他关注的,是情境下的真人。而残酷情境下的真实人生,正是他在「直面戏剧」里一直力图展现的。

 

母亲本来是一个职能部门办事不力的受害者,是弱势的,但她却不是煽情、博人同情的对象。她尖酸、刻薄、粗俗,强势,并且这个人物的缺陷并非在树立广告牌招致一片骂声后才显现,而是一以贯之的存在在故事开始之前。

 

和丈夫感情走到了末路,米尔德里德使出各种难听的话来骂前夫的新女友;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各种羞辱。因不满儿子对前夫的示好,她把麦片泼到儿子头上,还要强行说是不经意。


 

相比之下,威洛比警长简直是个完美的好人。工作上尽职尽责,得小镇人民爱戴,为了破案,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吐血;对待下属如兄如父,不管多么顽劣的警员都服从他的管教;对待家人温柔尽责,甚至自杀都想到不要让妻儿直接看见血腥场面,套上了头套,上书「不要打开,直接叫警察」,再独自一人跑到马厩开枪。

 

但马丁要诉说的是真正的「好人难寻」,所以他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做的,不止是描述两个阵营的对峙,使冲突不断升级,还在让冲突升级的同时,埋下「好人」另一面的引线。

 

租三块广告牌的费用高昂,第一个月,米尔德里德卖掉了前夫的拖车才勉力维持。由于警员迪克森对广告公司施加了压力,韦伯很快就向米尔德里德索要第二个月租金。米尔德里德显然没法立即付清,眼看广告牌不保,在她手足无措之时,一个神秘人却将一笔钱寄到了广告公司,说要作为「三块广告牌基金」。

 

到底是谁?敢在米尔德里德阵营的几个人物纷纷被整惨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对抗警察局呢?

 

这个神秘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是威洛比警长。

 

 ■ 看了信后,米尔德里德用两只拖鞋模拟自己与威洛比警长的对话


「我站在你这边。」警长威洛比在留给米尔德里德的信里这样说。他告诉她自己付了广告牌的半年租金,让米尔德里德一定要坚持。

 

看到威洛比警长对自己的小小「惩罚」,米尔德里德终于笑了,也是从内心里接受了他站在她这边的说法。

 

为什么说是「惩罚」呢?因为威洛比警长料到大家一定会把自己的死和米尔德里德的三块广告牌联系在一起(尽管并不是),也算是对米尔德里德让临终的他狼狈不堪的一记回击吧,毕竟,他可是会策划好自己体面死亡的人呢!

 

只有真实情境下的真人才可能和米尔德里德同一边。神父、学校恶作剧的学生、胖牙医等人对威洛比警长的支持,都只是一种对社会要求的善的人格的支持而已。在前半部分的冲突中,警长展示的是自己的社会面,而人不仅仅由社会面组成。

 

付清租金默默支持米尔德里德,又让大家误会米尔德里德逼死了他,这是符合警长善良个性的反击。只有通过这种反击,对「好人」进行瓦解,才让「好人」威洛比完全。


 

3.故事结构不失水准,不是闷片

 

人物塑造一般是戏剧家转战电影的长处,但影迷往往有种担心,就是「话剧」感的电影说教性太强,令人昏昏欲睡。不过看马丁的《三块广告牌》可以不必有这种顾虑,因为他的人物能动手的时候绝不动口,话并不多。整部电影的节奏也从来都是恰当紧张。


妙就妙在,这紧密的节奏、良好的结构不以牺牲人物为前提,甚至可以说是通过塑造真实完整的人物达到的。他在自己的舞台剧里就这么做了,电影里还能继续发展、进步,实在令人惊喜。


威洛比警长、米尔德里德、警员迪克森是影片的主要人物,但关于警员迪克森的部分,在影片后半部分——威洛比警长自杀后才真正展开。

 

明显可见,前半部分警员迪克森和米尔德里德的冲突是最强的,所有与米尔德里德阵营直接对抗的行为都是由他挑起。

 

但仔细看,这两个人物都是「用暴力笨拙地保持尊严和寻找爱意」,有着极大程度的相似。

 

威洛比警长的「真面目」露出后(自杀后),两人直接交锋,没有了「社会的好人」的阻碍,了解对方的处境以后,才明白,原来大家是一样的。

 

米尔德里德愤怒,因为她在女儿的意外发生前,诅咒她被强奸,她无法原谅自己;迪克森愤怒,因为他还没有从父亲去世的伤痛中走出,又无力承受独自照顾母亲的重担。

 


他们对现实无能为力,但又有顽强的生命力,不得不把剖白内心喷洒积郁,以求一种社会面貌,以求一席之地。他们知道,在社会上,自己是被看不起的,是不成功的典型。

 

在内心与外界的要求产生巨大冲突之时,只有将心中的波涛排出,才能维持相对的平静。当被周围「好人」的爱与善意包裹,他们终于从「普通人」、「普通的好人」身上习得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理解了对方。「普通的好人」的代表,正是「消失的威洛比警长」。


真是针锋相对因为警长,惺惺相惜也因为警长啊!

 

三人三条叙事线索,是并排而立的三块广告牌。而三块广告牌式的人物架构,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黑色幽默马丁也没有忘。

 

新上任的警长看不惯迪克森警官的做派,并将他开除,亲自过问安吉拉案件,看上去,他和母亲站在一边,然而母亲却不买账。

 

因为这时新警长呈现的也是社会人格,是社会所要求代表的「好人」,对母亲来说,和之前的威洛比没有区别。

 

最后母亲和迪克森变成了partner,共同去惩罚另一个强奸犯,反观支持母亲的新黑人警长,却在关于这个嫌犯的案子面前闪烁其词。




片头广告老板看的奥康纳《好人难寻》,描述了种种突如其来,毫无理由的暴力,希望似乎不再留存。

 

马丁却用两个小时,解释了暴力背后的「蛛丝马迹」。每个人(主要人物)最终都得以见真我,观众也明白了,看上去恶的未必心中无善,看上去善的未必真的是善。


人是矛盾的结合体。


这才是他想表达的真正的好人难寻

 

当你用真实的,没有被包裹着的自己与世界对抗的时候,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了。这难道不温柔吗?

 

马丁温柔得简直不像那个直面戏剧领军人了,但仔细想来,这样的温柔,就是他直面生活的后果啊。



— END —


参考资料:

[1]汉斯·蒂斯·雷曼, and 李亦男. 后戏剧剧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力. 马丁·麦克唐纳的「直面戏剧」. Diss.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杨舒帆.金球奖最佳编剧,是北京戏剧圈老熟人.文艺sao客,2018

[4]连城.她和他都是通过暴力,笨拙地保持尊严并寻找爱意.北青艺评,2018



|          我  们  渴  望  知  道  你  的  真  正  需  求          |



|        你   可   能   对   以   下   内   容   感   兴   趣        |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