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吸》二轮即将开演,再回顾一下观剧评审团的评价吧?

2018-04-20 呗壳剧场


小剧场话剧《呼吸》中文版2017年首演,一路获得诸多好评,而且同年便获得壹戏剧大赏华语地区「最佳小剧场戏剧奖」,呗壳此前已多次介绍,可点击关键词回顾:剧目基本介绍看戏笔记主演专访


这部话剧由邓肯·麦克米伦(英国)编剧、艾里亚斯·派里希(瑞士)导演创作、国内实力派演员担纲 —— 孔雁曾在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担任主力演员7年、有「精灵公主」之称、参演赖声川史诗级剧作《如梦之梦》3年;李嘉龙与新浪潮戏剧导演王翀合作多部作品、包括2016年备受瞩目的话剧《大先生》等。



2017年,该剧仅在北京上海公演;今年,这部好戏将展开二轮演出,巡演城市包括:上海(4月24-26日)广州(5月4、5日)武汉(6月9、10日)


二轮演出开演在即,对作品感兴趣的观众朋友们,无论你是否已购票,下面是由北京青年剧评人奚牧凉发起,于微信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中发布的戏剧评论栏目「观剧评审团」之第21期的内容,汇集十余名戏剧评论人、从业者的,在去年观看《呼吸》首轮演出后作出的打分,以及好坏直说的简评,希望对你有用。




观剧评审团 

话剧《呼吸》

平均得分:7.53 


演出简介:椎·剧场出品、中间剧场制作的“契约关系演出季”最终章《呼吸》,由邓肯·麦克米伦(英国)编剧、艾里亚斯·派里希(瑞士)导演,孔雁、李嘉龙主演。该剧聚焦两性关系中的大问题“生不生孩子”,男女主人公为此展开了讨论,并经历了一段分分合合的情感历程。



*以下内容以评分从高到低排序,同分时以提交先后顺序排序。






猫人:9

戏剧记者

 

《呼吸》来得恰到好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社会开始盛行丁克风潮,亦是当下生活在欲望和资源抢夺下的人们迫切需要在剧场里舔舐灵魂。


《呼吸》讲了一对情侣,从恐惧生育到怀孕流产到分手再到结婚生子曲折过程。演出最精彩部分是上半场情侣二人对生育问题的探讨他们不断抛出【不生育】的理由,比如地球上的人口爆炸,比如从未消失的饥荒,比如生一个孩子消耗的碳可造一座埃菲尔铁塔。主人公高调对世界进行不知是否有效的抗争:为了环保不乘飞机,不为这个本已混乱的世界增添生命。紧密的台词声声锤击着观众的心灵。孔雁和李嘉龙两位演员的表演受到观众好评,他们为何能如此精准地刻画角色?看看两位演员生活的背景,我们便可知晓答案,他们如剧作家一样释放着他们的困惑与不安。(2017年3月24日19:30场)


《呼吸》剧照,下同

 

陈然:8.5

戏剧导演、剧评人


中间剧场新戏《呼吸》,女博士与音乐人爱情生活中的平凡琐碎,一段稳定的关系因孩子的话题开始失衡。现代人的焦虑不安,自我与社会身份的认同,与上一辈的关系,在他们面对彼此时坦诚地流露。


遇上好剧本,好翻译,好导演,好制作,孔雁和李嘉龙联手奉献了也许是他们迄今为止最佳的表演。


开局略紧,接下来渐入佳境。他们相互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形成了奇妙的气场,即使在情绪最激烈的瞬间,依然保有节制的美德。许久未看到这样出色的对手戏,而他们还这样年轻,前途不可限量。


导演曾是瑞士巴塞尔剧院的表演艺术总监,功力深厚。暗喻二人关系的舞美跷跷板,将气息与语言流动的微妙转化成为视觉表现。整台制作不多不少,一切都很对。感谢他们让昨晚的舞台上发生了“化学反应”。(2017年3月24日19:30场)



安妮:8.2

戏剧制作人、剧评人


《呼吸》很高级——多义的极简舞台、换一句台词就自由切场的表演,以及台词量巨大但每一句都真实撞进心里的剧本,做过创作的人都知道,写当下、写日常,太难。


这出戏没有任何宏大主旨强行拔高,却句句都是关于“生命”的探讨;没有轰轰烈烈的你侬我侬,但字字都是关于“爱情”的思考;没有壮阔煽情的哭哭啼啼,然而事关“关系”,场与场的衔接处理生活往来中此间过客主角——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子吗?


我爱这出戏如同爱生活,偶尔镇痛,旅程一段又一段的彼岸却绵长动情,想起来倒很容易落泪呢。(2017年3月25日15:00场)

 


李静:8

编剧、作家


话剧《呼吸》出乎意料地好。


一种精致轻盈的智性,贯穿在剧本、导表演中,甚至贯穿在那个多隐喻多功能的跷跷板、那两支忽而平行忽而交叉的灯管上。


这是一个在话语泡沫中丧失并重寻爱的故事。关于生还是不生孩子,应不应该把孩子带到这个负担沉重、环境污浊的世界上,关于“政治正确”以及自己是不是个“好人”,这些讨论貌似意义所系,其实是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手段。女博士话密、焦虑、主导、雄辩,爱做道德判断而又善于原谅自己,男音乐人话少、被动、随遇而安,是高知夫妻里常见的范型。


孔雁和李嘉龙的表演松弛自然,台词很轻,幽默感极强,女强男弱的戏剧情境两位演员把握得当,张力十足。分场转换零停顿,节奏迅捷,是导演的匠心。从二人孩子诞生开始,剧作以加速度奔向二人生命的终结,奔向戏剧的结尾。最后一句“我爱你”,拧开了观众泪水的龙头。中间剧场当之无愧的佳作。(2017年3月25日15:00场)

 


沈云飞:8

戏剧记者、《新剧本》杂志编辑


零碎的生活,有着对于爱情的追问。日常的生活,有着自黑互讽的段落。《呼吸》一剧有的是轻松的调侃,自然而然的人生轨迹以及平心静气的娓娓道来。好像这些故事、纠葛就发生在隔壁,就在人人的身边。


而最让人感到舒服和轻松的是演员们的口语化表达,没有了浓厚的舞台腔,却有着与观众贴近的口头语言,就像随意的聊天一样,天南海北,无所不有,却能够透出剧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观念。对我来说,很享受这种轻松而又能触发心底涟漪的作品,这种轻松的状态或许是剧场所能提供的最惬意之处。(2017年3月24日19:30场)

 


顾玥:8

《人物》记者


把《开放夫妻》、《毒》、《呼吸》组合成探讨婚姻的契约关系三部曲体现了制作的巧思。其实此系列除了向人生进程中的某一阶段和特定遭遇(开放关系、失独、生育)提问之外,都另藏探讨人生终极问题的野心,其中《呼吸》实现最佳。


生不生孩子的框架下,现代性焦虑、代际关系、环境议题、人生意义等话题倾泻而出,却又都不纠缠太久。台词非常清楚话语的重量,不惹人烦,每处轻轻点一下。直至在结尾潦草几句中,人生飞奔向结尾,戳破了事业伴侣子女终究都是稻草。


两位演员的表演流畅,不着痕迹。更难得的是该戏的舞美灯光服装三项审美都很优秀。跷跷板围绕中心点不停旋转,一男一女分坐两端,此时孤独的份量不言而喻。(2017年3月24日19:30场)



李娜:7.5

剧评人,戏剧学硕士


《Lungs》,被译为“呼吸”,名字真妙,是婚姻里一张一弛的状态。


没看到多少残酷,倒是多了点琐碎的小聪明。舞美设计也很精明,指针状的跷跷板反复切割空间,此消彼长平衡着角色力量;冷色调的气质和着无穷的自说自话;头顶上方的两根灯管或平行或相交,隐喻婚姻生活里的一贯相处模式。


这些象征主义元素,呈现出对抗、渐远的情感轨迹,婚姻即是如此吧?可能是有了之前《毒》的参考,《呼吸》的剧本翻译全没了刻板的译制腔,两个演员以一紧一松的表达,将日常化的对白无尽放大。


觉得有点遗憾的是,这种日常化似乎在开场的前10分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松懈以致掉了节奏,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间及结尾几处。也许首轮演出尚在磨合,毕竟看到能“好好说话”的戏已经不多,因此才格外欣喜。(2017年3月26日15:00场)



奚牧凉:7.5

剧评人,戏剧记者


《呼吸》场次间的转换格外干脆,演员换个情绪表情,就可开始下一场的表演,再加上细密的台词,全剧节奏飞快。


但《呼吸》的文本却是格外细腻的。对于生孩子这件事,男女主人公“碎碎念”了一个多小时,造人的甜蜜与辛酸被真实、具体地展现了个透。两位演员都是熟脸,李嘉龙此前主演的《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也是这般快速切换情境,孔雁在孟京辉工作室多年,自然也不缺“说啥演啥”的能力。虽然他们开场还是有些“译制片”式的紧张腔调,但慢慢慢慢状态打开了,角色“上身”了,力道虽轻却真实、恰当,于是光彩也四射了出来,成为了舞台上“更好的自己”。



此版《呼吸》的舞美,用了极简的跷跷板+日光灯管,看上去挺“装置艺术”,但戏中的几次处理,如女主角怀孕后被跷跷板高高抬起,男主角狼狈地一次次翻过旋转的跷跷板等,都与剧情贴合得挺紧密。这很令我欣赏。


《呼吸》的文本谈到了很多诸如环境保护的“大议题”,这开始令我觉得有些突兀:普通情侣聊这个?看到最后明白,这可能是编剧的一种“英式幽默”吧:对于生不生孩子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可以站在各个角度分析、讨论、取舍,待万事俱备再操作,但人生往往才不是这样呢,这不一不小心,就意外怀孕了不是?但活了一辈子后我们会发现,起点也许并不最重要,一起走到终点才最重要。虽然男女主人公生产后的故事被编剧一笔带过了,有点强行“美好化”,但全剧最后的那句“我爱你”,还是让我深深地感动了。(2017年3月25日15:00场)

 


崔颢:7.2

戏剧工作者,剧评人


从《开放夫妻》到《毒》再到《呼吸》,“Shall We talk”系列三部作品看下来,能看到三部作品都是一男一女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情节,从明枪暗箭的互搏,到日升日落的尬聊,再到这次经年的嘴炮。相似的是对舞台元素的简化对观点的聚焦,以及差异风格的演员去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那么具体到这部作品来说,这对作男作女的聚散离合的故事其实不算讨喜,尤其密集如机关枪式的台词会在后程让人看得有些乏力,来不及推敲也少了些共鸣。这次的舞美用跷跷板与灯管的流转来寓意局势的起伏,其实还挺亮眼,一些场次也做出了巧妙的画面感。而在表演方面,如一个能量块般的孔雁与温和的李嘉龙也达到了某种神奇的平衡,在大部分时间的“大开”后,后半程一些“大合”的表演则更加显得动人。


最后感慨:其实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想太多!(2017年3月24日19:30场)



查拉:7

剧评人


《呼吸》展现出了让人有共鸣感的焦虑。


首先,戏的节奏很独特。上一秒为某事争吵的男女主角,下一秒就进入了生活的后续片段。在快进兼跳转的叙述中,《呼吸》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达成了某种微妙的相似:重要事件的发生只在一瞬,此前的思考和纠结却要消耗更多心力。


其次,《呼吸》以空中的灯管和地上的跷板构成了与作品气质十分匹配的的视觉呈现。相比于戏传递出的百转千回的焦虑,简洁、直白、象征意味强烈的舞美设计,情绪到位,空间自由,一幕望到人生尽头。


《呼吸》虽然很好地表现了焦虑,有些时候却过度聚焦于某个具体的矛盾点——比如是否要生个孩子。男女主角对于孩子的执念掩盖了矛盾点背后本可延展下去的更多困境,因此在表演中略显轻浮的神经质和软弱,让人不禁对焦虑的原因产生质疑:他们是否自寻烦恼?他们的危机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推动力让一切纠结和分歧引发焦虑的洪流?(2017年3月25日15:00场)



泥儿:6.5

剧评人


也许是当年的德国版《毒》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一对失去孩子的夫妻,十年后的墓地相见,怨恨、试探,无法释怀,夹杂着曾经的亲昵,将无比复杂的情愫,演绝了。


对标太高了,就显得《呼吸》的低来。


从剧情介绍上看,是关于生不生孩子的问题,孩子和碳排量孰轻孰重,毕竟是来自西方的本子吧,总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有距离感!这且不说它,我还未老到要坚持“戏剧必须反映现实”,这部分的戏还是好看的,人物的心理层次刻画得很充分,女主也将女知识分子爱思考的特点表现得很生动。


但是,大约从戏的2/3以后,主题发生偏转,以至于我无法分辨是失去孩子导致他们分手还是因为实习生的出现(这是音乐人的第一次背叛);之后,我就更跟不上剧情的趟——没有铺垫的,音乐人就背叛了未婚妻又和前妻走在了一起,并且,他们就有了孩子!剧情的推进很碎很乱,演员也根本拿不准人物性格。也许剧本应该更聚焦,而不用拉长到他们的一生?

不过对于场景的快速切换、道具的多义性运用,还是该点赞!(2017年3月26日15:00场)



任十一:5

戏剧教师、剧评人


编剧一看就是男性,所以书写男性心理准确到位,动人而讨巧,对女性的塑造则充满了“不可理解”的火星立场。当然这是我透过表演所读到的剧本。孔雁是个有质感的演员,所以她往台上一站就天然容易扩出形象感来。她的中音区有魅力,但高音区有点薄,这个戏她大量地使用了高音区讲台词,营造自然的生活感,但在我看来缺变化、少层次,所以听久有些贫。就像目前这场演出的状态,大基调刚拉出来,更像粗连排,太多微妙细腻的点还在等待被激发。(2017年3月25日15:00场)

 



壹戏剧大赏最佳小剧场戏剧《呼吸》


 广州站 

时间:2018年5月4 (五) - 5日 (六)  20:00

地点:广州  正佳演艺剧院

票价:180 / 280 / 380


 武汉站 

时间:2018年6月9 (六) - 10日 (日)  19:30

地点:武汉  中南剧场大剧场

票价:80 / 180 / 280 / 380


 上海站 

时间:2018年4月24 (二) - 26日 (四)  19:30

地点:上海大剧院 · 别克中剧场

票价:80 / 180 / 280 / 380


 往期相关 

看戏笔记 |《呼吸》: 你有中产阶级的矫情吗?

专访 | 孔雁: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闲事

早鸟优惠 | 最佳小剧场戏剧《呼吸》广州武汉巡演开启!


 剧场周边 

「呼吸」主题口罩,微店及淘宝店购票页有售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观剧评审团」是由北京青年剧评人奚牧凉发起,于微信公众号“安妮看戏wowtheatre”中发布的戏剧评论栏目,每期均邀请戏剧评论人、从业者等,就中国新近结束演出的作品作简评和打分的收集汇总,评论好坏直说,旨在为戏剧从业者、戏剧观众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        你   可   能   对   以   下   内   容   感   兴   趣        |




淘宝购票:搜索「呗壳剧场」

微信购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