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我的一点小建议

李睿秋Lachel L先生说 2024-01-09


本文编号 240104
全文共有 46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每年伊始,我都会给这一年起一个关键词,作为一年的方针和思路。

2021 年是「平衡」,2022 年是「灵活」,2023 年是「健康」……

而2024 年,我想用这个词:「清醒」。

清醒,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让自己「拨开迷雾」,更好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方式。不被种种幻觉和内耗所困扰。

我想把去年一段时间内的感受和心得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新的一年有所启发。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加清醒地看待这个世界,不再迷惑。


1. 世界不是单线程的,而是多因素的。

许多人容易对世界有这么一个幻想:认为它是单线程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有因必有果」:我做了什么事,就一定会得到什么;为了达成某个结果,我就必定要去做什么事。

前者比如「我努力学习,一定会有回报」「我读许多书,一定会有收获」「我努力工作,一定会被看见」;后者则比如「我想要提升自己,就必须非常自律」「我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非常努力」。等等。

这可以给我们一种稳定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预测的,我对自己的命运是可以控制的。它可以给我们安慰和依靠。

但问题在于:现实世界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它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线程逻辑,而是多因素模型。

一件事情发生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在这些因素里面,有些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甚至有些是完全随机的。寄希望于「我做了A,就能得到B」,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关键是:许多时候,我们只能看见「我们能控制的因素」,看不见其他无法控制的因素。因此,我们很容易犯「简单归因」的错误,把结果跟前者挂钩 —— 尽管前者占的比例实际上可能非常小。

所以,一个有用的原则是: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那些简单地把某个结果归因于某个原因的表述 —— 比如「他之所以如何如何,是因为怎样怎样」。它们要么是过度简化了,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同样,不要对自己的行为抱有过高的期待。不要想着「我做了A,就一定能得到B」。这种心态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动力,但本质来说,它是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误解,一种过度乐观的认知偏差。

过度依赖于这种单线程的期望,很容易在期待落空的时候被狠狠地挫败。


2. 一切都是概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概率。

在第一点的前提下,一个更好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接受这一点:一切都是概率。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每个因素都会影响这件事发生的概率。这些因素,有的是正向的,亦即概率为正;有的是逆向的,亦即概率为负。把所有的概率加总起来,就是这件事发生的概率。

但在这些因素里面,有许多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它们可能取决于其他人,可能取决于大环境……而有些是完全随机的,我们一般把它们叫作「运气」。剩下能够被我们控制和干预的,很可能并不会很多。

随便打个比方:一件事情可能受100个因素影响,其中可能只有10个因素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它们加起来可能只占了20%的概率。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能做的做到最好,我们也只能决定20%的概率。剩下的80%,可能由其他因素和运气决定。

当然,上述的数字都是我随便一说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控制的都不会超过60%。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单线程」的幻觉,只是因为我们看不到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已。

因此,一个更好的思路是:把「我做了A,一定能得到B」的想法换掉,用「我做了A,它能提高B发生的概率」来替代它。

我努力学习,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够通过考试,只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但是否通过考试,可能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

我做了很多安排和准备,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够规避掉风险,只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发生坏事情」的概率。最终结果如何,并不是我的行动能够决定的。

我好好锻炼、注意饮食和作息,并不能百分百确保我不会生病,只是降低了我生病的概率。我改掉熬夜,生病的概率可能降低2%;不喝含糖饮料,生病概率可能降低1%;每天锻炼身体,生病概率可能降低4%……

诸如此类。把自己的行为、思考和最终的结果松绑,用概率的视角去看待一切。

我们并不需要追求100%,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增加好事发生的概率,降低坏事发生的概率。并最终在结果发生时,无论是好是坏,无论是大概率小概率,都去接受它。


3. 不要过度在意不可控,避免陷入内耗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过度地为那些不可控的因素烦恼和担忧,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让我们陷入精神内耗。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投入多少精力和资源去工作,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优先级,但我们无法决定工作的成果会得到什么评价,如何影响我们的绩效。那么,为后者而忧心忡忡或烦恼,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但我们无法决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过度在意和关注后者,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同样,焦虑自己会不会失业,会不会很难找到工作,会不会生病,会不会遭遇风险……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是否发生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陷入在这些焦虑之中,只会造成自己的内耗,让我们更难去摆脱和避免它们。

有意义的是什么呢?永远是「我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可控的部分。

所以,一个建议是:当觉察到自己又出现了许多杂念时,先跟它们保持距离,用一种「鸟瞰」的姿态,看着它们起起伏伏、来来去去。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

1)它有帮助吗?
2)它能让我更积极吗?

第一个问题指的是:我所思考的这个想法,以及我思考这件事本身,对它有任何帮助吗?如果有,那我会记下来,等安排时间去统一思考和处理;如果没有,就转入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更简单:如果这个想法是没有帮助的,那么,它会让我变得更高兴、更活跃、更有力量吗?

举个例子:比如想象某件事做成之后的结果,尽管毫无实际帮助,但光是想象本身,就能给我注入动力,让我有更强的理由推动自己去行动 —— 那么它就是积极的,我不会去拒绝。

不要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无法控制的事物上,这只会徒增烦恼,白白耗费我们的精力。


4. 风险是永远存在的,不要拒绝与风险共存

如前文所说,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这其中,必然有一些跟我们的立场相悖:它们可能会降低好事发生的概率,或者增加坏事发生的概率。这些因素,就叫做风险。

每个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喜欢冒风险,有些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非常低,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记住一件事,那就是:
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风险的,风险永远存在。

如同我们不可能带着100%的期待去行动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要求风险为0才去行动。

如果你对风险非常厌恶,凡事都希望没有任何风险才肯行动,那么只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你因为在事后发现事先没能觉察到的风险而后悔,要么你就寸步难行。

因此,一个更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不要追求没有风险,而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把风险降低到能接受的程度。

什么叫能接受的程度呢?这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严重性和概率。

关于前者,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能想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最坏的结果是自己能接受的,那么就可以了。

关于后者,你最需要避免的一个情况,是滑坡谬误。

什么意思呢?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需要依赖于A、B、C三件事都发生,而这三件事发生的概率都是20%,那么最坏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只有0.8%。

不到1%的事情,我们基本就可以理解为小概率事件,它极不可能发生。(毕竟,学术上拒绝原假设的p值也只有0.01)

但在生活中,许多人难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而是特别容易犯滑坡谬误:A发生,意味着B很可能发生,意味着C很可能发生,也就表示最坏的结果很可能发生 —— 然后就把自己困在这种无谓的恐惧和担忧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实际上,一旦用概率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担忧和恐惧,很可能是完全不必要的 —— 你在为0.8%的风险,付出了80%的心理负担。

不妨用这种心态去看待你的选择和决策,你也许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很可怕的风险,其实都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5. 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接受自己会犯错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一个人永远不犯错,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一直没有迈出过他的舒适区,没有真正去做什么有突破性的事情。

还是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

假设一个人对风险非常厌恶,每次都是等有了95%的把握再去行动。那么他做10件事都不出错的概率是多少呢?

只有59.8%。也就是接近一半。

实际上,95%把握已经是极高的程度了。如前文所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可控范围可能都不超过60%。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要求自己不犯错,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什么都不做。

同样,为过去的决策后悔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总会有一种思维惯性,当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之后,会反反复复地反刍「要是当时我不这样做就好了」「要是当时我做出了另一个选择就好了」……如同附骨之疽,总在你不希望的时候来袭击你。

但还是那个问题:每一个时刻,只要在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认真的、尽自己所能的,那就足够了 —— 它就意味着在你做出选择的当下,这个选择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哪怕再来几次,你也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为曾经的自己后悔呢?

要知道,用「现在」的自己去苛求过去的自己,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种「后见之明偏差」。如同我们不应该要求历史人物具备现代思维一样,我们也不应当要求「过去」的自己,依据未来才能得到的信息,做出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经常因为过去的错误选择而后悔,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你很可能不敢再做出任何决策了。因为碰到任何决策,你都会产生这样的担忧:我的信息是否足够充分完整?我将来会不会后悔?要不要再等等看?

这就会导致你难以寸进,始终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选择和行动。

即使犯错了,只要这个错误不是不可弥补的(参见第四点「风险」),那么就不要紧。不要用现在的自己去苛求过去的自己,更不要用过去的自己来惩罚现在的自己。

从长久的视角来看,许多当下我们觉得非常麻烦、非常困扰的错误,其实很可能都只是人生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6. 你是自由的,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做什么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的一生,可以自由地做出你的判断、决策和行动。只要你能够为自己负责就好,无须要求自己一定要满足别人的期待。

所有的主导权应该在你手里,而不是其他人。

我写了很多文章,企图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 但这些都只是「我的观点」。你不一定要完全采纳,更不要全盘照搬,而是应该基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性地使用。

同样,别人可能会告诉你「你该做什么」,可能会为你提供方向指引,可能会告诉你他们的期望……但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建议」。最终选择走哪条路的,只能是你自己。

生活可能不一定顺利和如意,可能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面临限制,但永远记得一件事: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只要你能够为选择的后果负责,那么你就永远都有选择的自由。

而只要你自由地做出了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就是明智的、合理的,无须再为它后悔或烦恼,沿着你选择的路走下去就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妨暂时隔绝外界的声音,找一段时间,专注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心声,问一问自己的第一感受。想法或许会骗人,但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受是不会的。

生活不是做题和考试,没有一个确定的终点要求你去抵达。

把握住自己的自由,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评价、目光和期待里。

意义并不在于哪一个方向,意义是在路上。


愿你的 2024 年

更明亮,更宽广,更清醒

一起加油




————

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2024,万物更新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心情不好时,请打开这份清单

不要再这样做计划了







THE END

-  晚  安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