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十三五”巡礼(五)| 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三五”以来,围绕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完善育人机制,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十三五”期间,学校组织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出国访学、参加学术会议,促进研究生广泛学术交流;通过导学思政和分类培养,加大研究生科研条件建设力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和动力;通过培育优秀成果、创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研究生座谈会,多方面激发我校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十三五”期间,学校致力于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以研究生高水平成果产出、高水平竞赛获奖和深造率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一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1.坚持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打造了与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发展及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确保招生计划向国家和学校重点专业倾斜,坚持在服务区域发展中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形成“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导师参与”三级联动的招生格局;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支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联合培养成效较好的学科,支持严把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的招生学院,建立学院间适度的竞争机制;指导各学院(学部)优化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突出业绩导向,让优质导师招收优质生源成为常态。 2.构建了以“申请考核制”和“硕博连读”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吸引和选拔更多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优化硕士研究生考试选拔方案,精心设计复试程序和办法,充分发挥初试、复试的选拔性作用,规范初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尊重并充分发挥导师在复试中的考核作用,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把真正优秀的生源招收进来,把好入口质量关。“十三五”期间,我校报考人数从7280人跃升到16550人,增长130%;研究生录取人数从2206人增长到3536人,增长60%。
强化研究生导学思政
发布《青岛大学关于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通知》,根据研究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职业伦理、革命传统教育等有机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全员育人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共支持建设105门研究生试点课程、优质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优先建设方向。推出“我们的榜样”、“青研星光大道”等系列栏目,利用“青岛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平台,先后报道了来自29个学院(部)的45名优秀研究生代表的典型事迹。以榜样力量,激励全体研究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研究生创新动力,塑造优良学风。
三
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1.加强案例库建设。“十三五”期间,我校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加强案例教学,重视案例的编写和使用;高水平案例应作为教学研究成果。目前,建设有省级案例库31个,校级案例库58个。其中2019年获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批视频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成为全国16个入库视频案例之一。通过案例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用案例资源库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促进课程改革,加快课程建设,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模式,与海信集团、明月海藻集团、黄海制药等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打造“学位建设+能力拓展”协同育人模式。目前,我校获批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建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4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1个。与部分基地实行联合招生,复试录取过程由校企共同进行。实行双导师制,双方导师围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思维和实践能力,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校完成课程学习,在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四
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培育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积极培育、评审推荐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和研究生创新计划。获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9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59项、山东省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奖25项、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7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2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18个、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31个、承办山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1次。
五
搭建本研一体、
硕博联通培养机制
“十三五”期间,建立了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通本硕博课程选修系统,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衔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校内推免生可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我校拟录取2021届本校优秀推免本科生共198名,除已修读完全部课程的141名医学长学制研究生,另有36名准研究生已申请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全面实行了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制度,2020级本科生成为该项举措的首批受益者。该制度旨在以科教结合为主导,充分挖掘校内高层次教育资源,鼓励导师、研究团队吸纳本科新生加入科研创新工作,为本科生接触学科专业的研究前沿和先进成果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参与科研创新活动过程中得到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逐步建立学术思维、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我校25个学院(学部)的638位研究生导师,共吸纳2552位优秀本科生加入了研究团队,开展科研创新。
六
以质量为导向,突出三个抓手
1.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学校修订了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学术标准,高质量、多元化规定学术要求。经过一届研究生的培养,2020年授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单位(人文社科类包括导师一作,研究生二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92篇,较“十二五”末授位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增长6.5倍,为2019年的2.5倍,全日制学术硕士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系数也显著提高,由2019年的0.4提高至0.82,其中理工医学院(部)全日制学术硕士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系数由2019年的0.51提高至1.06。
2.研究生竞赛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在2019-2020年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研究生共组织报名团队189支,参赛人数为628人,指导教师149人,其中2支队伍获得国赛二等奖,12支队伍获得国赛三等奖,14支队伍省赛获奖,2个案例入选“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百强案例,1支参赛队获得全国百强团队、青岛大学获国赛优秀组织奖2次,相较于2015年,参赛人数增加了近7.5倍,获国奖数量增加5.5倍。
3.硕士研究生考博率逐年增长。继2019年135名应届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创历史新高之后,2020届应届硕士研究生中有233人被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为2015年的4.7倍,2019年的1.7倍。录取学校中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名校,也有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奥克兰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世界名校。
七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十三五”期间,学校通过实施院校两级导师管理模式、开展常态化导师培训、逐年提高博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标准、不断完善导师考评体系等措施,构建了上岗审核、岗前培训、质量检测、量化考核闭环式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逐步打造了一支高质量导师队伍。“十三五”期间,学校共遴选高层次人才30余人担任博士生导师,与多家高校和研究院互聘合作博导10余人,实行硕士生导师上岗审核制度,一批科研水平高、项目经费充足和科研成果丰硕的年轻导师上岗指导研究生,导师队伍逐渐强大精干,并形成“传帮带”梯队。2019年,我校共有12位导师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是2015年的2.4倍。
八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打造“一院一课”
“十三五”期间,我校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7门,在超星博雅平台建设1208门网络课程,获批教育部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单位。2020年疫情期间,我校共有636门课程研究生课程实现全面线上授课,29267人次研究生参加线上学习,师生反馈良好。2019-2020年,我校立项建设29门在线开放课程,55门校级优质课程,组织9门教育部试点课程结题,150余研究生教师参加了 “一院一课”观摩。
九
拓展国际视野,
促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2019年我校共派出324名研究生,较2018年总量增长83%。其中,285人赴国外研修超过90天。派出超过90天的人员中,赴韩国138人、英国48人、德国15人、美国12人、日本等其他国家72人。2019年我校20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项目资助,20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项目资助。
十
打破孤岛效应,
促进研究生培养信息化建设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与智慧校园的数据集成,系统数据与学校人力资源处、教育部学信网、财务处等数据同步更新,完成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培养工作基础数据库建设。学科及专业数据框架已完善,录入课程信息共计2000余门,教师信息3500余条,导师信息2000余条,学生学籍信息6000余条。2020年秋季学期,已经初步实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师资、教室资源在系统管理中的初步融合,为推进我校本研一体化做出积极探索。
封面 / 何锦 编辑 / 姬晶 审校 / 王迎新 周莉娜 覃梦婕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新浪微博:@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