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景钢│黄梅张胜二 外婆家的原野

本编委 黄梅文哲 2022-12-28




(一)

    外婆家在黄梅县苦竹乡张胜二。张胜二分为上张胜二和下张胜二,属于杨谷志村。

    据张胜二《张氏宗谱》载:“张十三自江西德兴迁乐平,生四子。其长子张百七之孙张正六,仕于蕲,后落籍黄梅,为步云族之祖。其季子张千五的次子张胜二,由选举任遵化卫,于宋恭宗德祐年间(1275-1276)自江西乐平迁黄梅什村镇芦塘村七里畈(今苦竹乡杨谷村张胜二),为胜户迁梅之始祖。”

   由此可见,地名张胜二其实就是他们祖先的姓名。在黄梅,不少地名来源于人名,如程家(ga)、邓老屋、吴咀(zōu)等;但和人名完全是一样的却极少见,恐怕张胜二是个特例。


(二)

    那里没有山,完全不同于我家所在地——山区东柳。相较于苦竹北部山区,张胜二称为“畈外”,也就是平原。畈外张胜二与山里东柳不到五公里的距离,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童年记忆。譬如,山里有很多野果,如板栗、山楂、桑葚、柿子等等;而畈外的野果就很少,田野里能吃的好像只有一种叫灯笼的小果子。山里的野草莓叫麦泡(覆盆子),酸甜可口;畈外也有野草莓,叫蛇泡,据说有毒,我们都不敢吃。畈外的牛是水牛,性格温和,可以骑着它到水塘中嬉戏;山里的牛是黄牛,旱牛,我从没坐过。我在山里的小溪河里抓鱼摸虾,在畈外更多时候是拣田螺,挖泥鳅,捉黄膳。山里的竹笋是肥壮的山笋,而畈外的则是细长的水笋。畈外有大片的篙巴(芦笋)、 匍桕( 荸荠),山里却几乎没有。畈外的春天有大片的油菜花海,而山里的油菜花是一小块一小块的。

    外婆家的老屋前有一个池塘,连接着上下张胜二。通往祝墩的公路左边也有一口池塘,那曾经是张家人的饮用水源。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摘莲蓬吃。冬天,人们就会去挖莲藕。刚挖出的莲藕外面还裹着淡淡的淤泥,但藕孔内却是洁白的,香甜可口。水塘里还会长一种叫“湖畔呐”的水草,像是鱼腥草,通常被人们采来做猪伺料。和莲藕、水草长在一起的,还有菱角。“藕花菱角满池塘”,让人置身优美的油画中。

   秋冬时分,原野里有大片枯萎的野草,我们带着从家里偷出来的火柴(那时候打火机还比较少见),拿出一根,呲的一划,野火就热烈绽放。那时我大约读一年级,学过白居易的《草》,看着欢快跳跃着的火焰,我们欢呼雀跃,不忘背诗一首助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还会去李花河坝上挖红薯,在田埂上烤着吃。对于我这个“山里苕”来说,这一切都是新鲜的。


(三)

   昨天我上课讲《西游记》,讲到说书人,我说:“我小时候有幸在外婆家听过说书,见过说书人。”

   模糊地记得,那天晚饭后,我和一群大人围坐在外婆家对面族里老嗲家,听一位穿着青长衫的民间艺人,用黄梅话讲《三侠五义》还是《七侠五义》。一桌,一扇,一醒木。说书人表情夸张,幽默滑稽,或摇头晃脑,嘻笑怒骂,或如泣如诉,声泪俱下,令人啼笑不已或泪流满面。

   那或许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亲临现场听说书。

(四)

    外婆经常拄着拐杖,坐在轮椅上,给我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外婆和外公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地养活一家十一口人:老奶、外公外婆、六个舅舅、我母亲和姨妈。一大家人,经常忍饥挨饿,可他们还是会经常接济从下乡来的娘家亲戚们。

   外婆娘家在下乡濯港,老嗲(外曾外祖父)李向阳是个大地主,家境殷实。打倒地主后,家里还私藏了不少金银珠宝。外婆偷偷带了些值钱的东西,嫁到了上乡苦竹。

     老嗲(外曾祖父)张火生,是个老革命。那天晚上,组织叫他去开会,老奶(外曾祖母)说外面太乱,不要去。可老嗲说他是干部,不能不去。那晚,他再也没能回来,据说是被叛徒杀害。那时,外公不到一岁。

  (我查阅史料得知:
    张火生,生于1903年,1927年春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梅县北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分管第三乡工作。1931年1月22日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5日被大卸八块,杀害于黄梅县城南大河滩。)

   老奶靠做些针线活和乞讨,将外公拉扯大。晚年时,她还经常念叨,如果当初拦住了老嗲,他就不会死。后来她糊涂了,我一岁多时,她溘然长逝。

    那时我在外婆家,躺在祖传的木轿呐(摇篮)里,神志已经不太清醒的老奶对我母亲说:“毛女欸,细毛冷呐,摁(你)要帮客(他)多穿几次绳呐衣裳(毛线衣)啊。”

   几天后,她就突然走了。

   外婆讲这些往事的时候,神情凄然。



(五)

    今年春节我带着静老师和宝宝去看外婆。她的状态很不好,已经不认识我了。

   前段时间,母亲打来电话说外婆快不行了。黄梅的冬天很冷,比北方还冷,一些老人会在冬天沉睡过去。我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经常打电话回家,静老师几乎天天打电话给母亲,询问外婆的情况。

    愿外婆能熬过这个冬天和以后的冬天。

                     2018.12.1

作者简介:

     柳景钢,黄梅苦竹人,中学教师,曾在某大型跨国企业任内刊主编。文字控,公开发表的文字散见于中国服装网、《小学生学习报》、《山花》、《楚天都市报》、上海教育信息网等媒体。

来源:黄梅曹锦军围炉

相关链接:

柳景钢│月是故乡明——记黄梅东柳大屋

龙静 柳景钢 │广西妹子,黄梅媳妇,回乡记



建议您将文章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声明:

1、欢迎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4、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在微信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平台(“家在钦州”“老家黄梅”)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投稿后,请关注本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平台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订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内:阅读量达到2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3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4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量达到5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量超过1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

请关注公众号“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以便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长按关注“老家黄梅”


长按关注“家在钦州”


我们乐意成人之美,可 免费 为广大读者发布家教、婚恋等信息,有意者请关注“家在钦州”或“老家黄梅”,联系小编。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