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三期】| 让学生在日记中寻找写作的秘笈

何刚 新网师 2022-04-17

2020年3月29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榜样教师进网师”系列活动之三在新网师钉钉群按时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何刚老师担当分享嘉宾,交流主题为《让学生在日记中寻找写作的秘笈》。

嘉宾介绍

何刚(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水穷先生,己亥初秋,新入网师,
蓉城温江,语文教师,余之从教,
尔来廿四,勤勤恳恳,如履薄冰,
手握未来,肩挑责任,不敢懈怠,
专业精进,迫在眉睫,拜师广文,
埋头啃读,孤灯把盏,且行且思,
一字一句,笔耕不辍,坚守麦田,
课堂大赛,与我无缘,小文日记,
时而获赞,不为奖喜,不为己悲,
文字行走,抒写生命,小乐大福,
支撑灵魂,脱离平庸,超越平凡,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分享文稿

“自动化写作”教学策略之一

——总结助力:让学生在日记中寻找写作的秘笈

01

为什么我选择“自动化写作”教学

1、王荣生教授提出的写作课程的“三大类型”在教学中实现了吗?

王荣生教授说:“一百年来,我们写作都在教散文写作,如果一百年时间都没有解决这件事情,说明这个事情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改换解决思路,必须改换解决的方式。因为我们知道,一百年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专家远远比我们要聪明,远远要比我们有学问,早年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是什么人?胡适、梁启超、林琴南、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等,哪个不比我们聪明?哪个不比我们有学问?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本身可能有问题。一百年里有多少优秀的教师,这些优秀的教师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他们的学问远远比我们要好,他们对事业的追求也比我们执著。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了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所以必须从体式上去突破,那么,写作课程应该如何突破重建呢?”[1]

根据王荣生教授研究团队的初步的构架,写作课程有如下三大类型:

第一类:任务写作(实用写作)

王教授说,这种写作,国内外都常见,就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对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写作样式。比如写投诉信,写演讲稿,写论文等。比如美国小学生写的作文:“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的未来职业是什么”、“美国的昨天和今天”等,这是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英法德大学入学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一种任务写作。

我们的考试作文往往不是任务写作,虽然有要求,但倾向于随笔写作,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任务写作。

第二类:创意写作(其实是文学创作)

王荣生教授认为,文学创作的办法其实就是想象。诗歌、小说、剧本这些写作很重要,小学要写点童话,写点寓言,写点故事,写点诗歌。中学生可能要写点小说,写短篇小说等等。创意写作有两个好处,第一,培养想象力培养情感,第二,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文学创作中,每个作家都是在用精准的语言表达他最细腻的情感。王荣生教授研究结论是:“我们的学生,包括老师,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已经没有了。”所以,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指导,这是师生写作的“盲区”。

他说:“创意写作其实便于教学的,诗歌是有层次的,小说是有规范的,戏剧是有层次的,凡是有层次有规范的东西,老师都可以教,当然我们教不出小说家,教不出诗人,教不出戏剧家,但是我们可以教学生能够写出像样的一个小说、诗歌和剧本。……这方面,其实,在中国或国外都有成熟的成果,利用这些成果,创意写作在教学中可以大有所为,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最好的方式。”[2]但是,我们教学中几乎不涉及,为什么?因为不考试。

第三类:随笔写作

随笔,也叫散文,王荣生教授认为,随笔或散文写作只能作为写作教学的辅助部分,是不能直接教的。但是可以触发,可以用种种方法去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写作的激情,写作的潜能,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随笔写作相互影响。

王教授说:“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写作教学大体教的是散文,但散文从本质上说是不可教的。散文是散在骨子里,这叫‘随物赋形’,散文没有结构的规则。南帆教授是散文作家,也是散文研究专家。用他的话来说,一讲规则,散文就死了。散文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感悟。第二个特点,是形式上的创新,包括语言表达的创新。散文无形,就是散文的特点,从内容上是独特的,从形式上是创新的,这个东西是很难教的,散文只能触发,只能培育,培育学生的写作热情。”[3]

♫♪  ♫♪  ♫♪  ♫♪  ♫♪

我们可以回顾我们初中语文中考题,作文虽然文体不限,但从题目看,也几乎是散文,而教学中我们往往教的是章法和技巧,比如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波澜,要深刻,要以小见大,要比照,要有章法,实际上我们教错了,教这些内容是做无用功。

由此可见,王荣生教授提出的“写作课程三大类型”给我们指出了写作教学明确的路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现况中,任务写作和创意写作不是考试作文,我们教学常常置之不理。随笔写作呢?不可教,教了也无用。怎么办?王荣生教授提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2、王荣生提出最好的写作课程——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

我们老师肯定会说,教材里不是设计了写作课程吗?对,我们在教材里去找到答案。我们教材里每个单元不是有写作教学专题任务吗?或者我们还可以称之为有体系的序列写作课程,我们按这样的序列进行写作专题训练,比如七上六个专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抓住特点,思路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我们非常用心地按这个序列体系去进行作文教学,请问能不能达到了理想水平?学生能够合格地完成任务写作、创意写作和随笔写作吗?或者能会一种与他工作相适应的写作类型吗?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难不难?是不是在我们身上也能找到写作教学失败的影子呢?

王荣生教授对此怎么看的呢?

他说:“很多老师都在问,写作教学要序列吗?有序列吗?这个说法是值得斟酌的,如果你强调的只是写作教学有个计划,那是可以的。有计划总比没计划好。但是你一定要寻找一个序列,甚至还要求科学序列,那是有问题的。序列在哪里?序列不在你老师那里,序列在学生那里,写作序列在学生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那里。这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办法就是下一次上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所以序列只能在学生的写作行为中去找。”[4]

这种写作教学,才是最有价值的写作教学,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写作教学,最能发挥指导效果的写作教学,王荣生教授给他一个名字——“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

他建议:“写作教学就是研究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根据学生的写作状态和写作样本,确定最近一个阶段写作重心和要突破的目标。”[5]那么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如何操作呢?全班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不相同,而且每个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提高的程度也有差异性,怎么办?我们从起始年级就要开始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让初一新生自由写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分析,就能找到症结,然后下药。

3、初中写作教学背景——初一学生写作问题的简析

根据对四届初一新生写作的观察,我发现有四种普遍问题:一、无处下笔:不知写什么。开始写周记时,有家长反应,有些学生呆坐三四个小时只字未动。二、笔下无物:不知写的什么,东一句西一句。三、记流水账:从早到晚,或从开始到结束,没有重点主次地写。四、无病呻吟:任务写作中,比如考试作文,或平时的命题习作都有这样的问题,有许多空洞的套话,无病呻吟的抒情。比如写爱,就是妈妈送伞,妈妈带他看病等。这就是初中写作教学的起点。

基于初一学生学情(起点)和初中的应试的要求,写作教学如何做?我的写作教学选择就的是“自动化写作”课程。

02

初中“自动化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

“自动化写作”来自非苏霍姆林斯基的“自动化书写”,即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要能够快速而流利地写字,并能够准确地抓住要点进行条理清楚的复述。这个目标对于当今成熟的教育环境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应该培养发展学生其他能力的“自动化”,比如“自动化写作”。

魏智渊老师对苏氏的“自动化书写”进行了修正,他说:“相对于阅读能力的,更重要的并非物理性的‘书写能力’,而是心灵性的‘写作能力’,‘自动化写作’是指轻松地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自动化写作’的过程,就是将内部心灵语言(思想与情感)翻译成为书面语言的过程,这种翻译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它要求有相对严谨的语法,‘自动化写作’能力的完成,标志书面语法的默会纯熟。”[6]

于是,我在初中的写作教学目标就主要指向学生“自动化写作”能力的培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入门阶段(自由漫步):新入初一“不敢写”——初一下期“大胆写”——写作有信心有趣

提高阶段(循序提升):初二上期“我爱写”——初二下期“轻松写”——写作学会一定方法

专题阶段(练习舞步):初三“放弃漫步,练习舞步”——带着镣铐跳考试作文的舞蹈。

03

初中“自动化写作”教学

的九个策略(略)

1、评价先行(初一)

2、自由抒写(初一初二)

3、大声朗读(初一初二初三)

4、榜样指引(初一初二初三)

5、师生共写(初一初二初三)

6、总结助力(初一上期)

7、循序提升(初一下期至初二)

8、搭建舞台(初一初二初三)

9、练习舞步(初三)

04

第六个策略——总结助力:让学生在日记中寻找写作的秘笈

(一)为什么设计“总结助力”

这个策略的实施,以一节总结课来呈现。学生自由抒写了一学期,对写日记有一定的感受与兴趣,也有少许学生对写什么及怎么写仍然很困惑。这节“总结助力”课是基于学生一学期自由抒写的写作实践及指导,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写作素材——优秀的鲜活的(日)周记,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深刻体会写(日)周记就是记录灵感。灵感是什么呢?所有学生都有平时的写作经历和丰富的鲜活周记素材,稍稍一点拨,学生就豁然。就是日记中的一个静谧的意境、一个人生的哲理、一个日子的瞬间、一个可笑的情景、一次深刻的反省、一幅温暖的画面、一次狂泄愤怒的机会、一次分享快乐的时光……

2、深刻体会写(日)周记的作用。体会到长期写日记,记录灵感,会让自己的语言与思想如同声控器开关,一闻其声,自己的语言、情感与思想在文章中大放异彩,找到写作的秘笈,甚至会让自己成为创作文章的自动机器。也许在某一天成为了当代的冰心、鲁迅、余光中……成为童话家郑渊洁,其它的技巧便水到渠成。

3、怎样记录灵感。

4、让日记光彩四射的方法。

5、让学生对写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初步的理性认识,点燃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激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力。

♫♪  ♫♪  ♫♪  ♫♪  ♫♪

(二)实施过程

1、体会日记是什么?

(1)范文示例

例一片断

……

温润空气,清新怡人。淡淡的树木芬芳,萦绕身旁……河边有垂钓的老人,轻轻抛出鱼钩,静坐在河畔,处处充满惬意,身心无比轻松。宽阔的道路,抬眼望着那蔚蓝的天空,白云随意地飘着,纯得让人沉静。沿一条小路,行进而入,两旁是茂密的树木,低垂着头,在肩头开出一片绿意,踏上石阶,小心翼翼,怕自己脚一滑,掉入水中了。穿过竹林,走在石路上,安静得好似只能听见手表里齿轮转动的声音,风拂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

再往前是白鹭洲,一只只白鹭,在天空自由飞翔着,举起手机拍照时,便往镜头里飞,咔擦便把它“抓住”。宽阔的湖面,倒影着蓝天,芦苇与花儿随风摇摆,绝美。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鸟语花香,湖水清澈,原来,秋天也可以有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生机。

这是学生王馨莉游了浣花溪写的日记《浣花溪游记》,告诉我们“日记是一个静谧的意境。”


例二片断

 ……

可一到吃饭,某人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活像刚被解封的孙猴子,精神抖擞,身手敏捷。于打铃前一分钟,扯下眼镜,丢到桌上,老师一说下课,一手忽得猛撑桌子,一脚迈出,一手加速,另一脚助力,像猎豹一样射出去,飞过过道,夺门而出,挤入人群。在人群中找出空隙,身一矮,从中闪了过去,一到楼下,立刻发力冲锋,手掌伸直,手臂猛摆,腿抡得像风火轮一样,熟练地绕过小学生,躲过篮球,奔向目的地。一进楼道,马上抓住栏杆,像猴子上树那样把自己拽上去,最后踉跄地跃入食堂,开始打饭。有人问:“你跑步速度不赖嘛,咋个800米那么慢?”答曰:“800米终点不是食堂。”问着咋舌。

某人的目标不只是食堂,吃完饭,溜出去,投身于广大小吃店。包子店,羊肉铺,何处无她?洋芋花,烤土豆,一手一把;牛肉汤,香芋茶,舌尖流淌。论世间何人最幸福,都不如美食中的她。若寻她,莫到灯火阑珊处,只需径去,小吃铺。

 ……

这是学生郑迦心写的日记《***二三事》,告诉我们“日记是一个生活的瞬间。”


例三片断

 ……

 在我看来,“牛肚”最为与众不同的,不是他的走姿,也不是他做操的样子,而是他的笑。每当老师或同学说出个笑话时,全班哄堂大笑时,而“牛肚”则是静候三秒,似乎是在蓄力,顷刻间,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他的表情变得浮夸,肢体前俯后仰,接着发出震天动地的笑声来,从同学们“平庸”的笑声中脱颖而出。大家原本不想笑了,但听见他那搞怪的笑声后,又被逗得笑了起来。“牛肚”的笑声不会过期,至今再听到他笑还是会忍不住想笑。

这就是“牛肚”,在我们每天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总是能带给我们短暂的欢乐,舒缓我们的紧张情绪;如果我有权颁发诺贝尔奖,我一定要给他颁个“诺贝尔医学奖”,因为他不知医好了多少个“面瘫”。

这是学生郭世轩写的日记《我们班的笑星》,告诉我们“日记是一个可笑的情景。”


例四片断

今天是坠入B组深渊的第二天,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温暖。凛冽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庞。新的一天以一个不好的印象开始了。

去学校,回寝室,去学校,回寝室……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我时常想:为什么要这样生活呢?难道只是因为我们要读书吗?我清楚地记得我小学也是这样。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初中生的命啊!不!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命!

今天的作业很多,多到需要熬夜,但老师不让我们太晚睡觉,我只能明天早上来写。今天的作业简直比山还要高。在昏暗的灯光下,在成山的作业中,有一个背影在深夜中挺立着,那就是我的背影,也是所有中学生的背影。

这是学生邓菡珂写的日记《随笔》,告诉我们“日记是一次发泄愤懑的机会。”


例五片断

……

月,那一牙弯弯的,暗黄的月,悄悄地,静静地挂在天上。天,紫红的天,暗暗的,连一颗星也没有。只留那一牙月,孤独地挂在天上。

灯,那一盏盏高高的,清冷的路灯,立在道路两旁。路,笔直的路,被路旁昏黄的灯光照的忽明忽暗,只能,看见远方那星星点点的灯光。

风,就那样冷冷的,毫不留情地打在我脸上。脸,是冰凉的;手,也是冰凉的。我,骑着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

在路上没有路灯照亮的地方,一切,被黑暗和寒冷笼罩。冬,就这样来了,那么突然,又那么毫无声息。

一路上行人甚少,在路边默默地走着,仿佛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悄无声息。真冷啊!我哈出一口白气,如雾一般飘散在空中,朦胧又轻盈,慢慢地,慢慢地升上天空。

……

冬,来了。人们裹紧大衣,匆匆走过。天,总是那么阴暗,那偶尔出现的阳光,也总是那么的稀薄而又短暂。夜里,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寒冷陪伴着我。

月,孤独地挂在天上;星,一颗也没有;灯,清冷地立在路旁;路,忽明忽暗,不见远方。

这是学生杨唯真写的日记《冬,来了》,告诉我们“日记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例六片断

锐角形的阳光


真的,夏天的阳光是锐角形的

夏天的阳光

照射到胳膊上

胳膊被阳光的尖

扎疼了

照射在脊背上

脊背被阳光的尖

扎疼了

赤着脚行走时

脚底也被扎疼了


太阳终于落下去

树像一把大扫帚

呼啦啦,呼啦啦

把阳光打扫得干干净净

睡觉时,身子还翻过来翻过去

原来,凉席的缝隙里

还藏着锐角形的阳光

这是学生汤肖写的日记《锐角形的阳光》,告诉我们“日记是一首心灵的小诗”。

♫♪  ♫♪  ♫♪  ♫♪  ♫♪

(2)总结体会

通过以上六篇日记,让学生体会到了日记写什么呢?趁热打铁总结,以一首打油诗送给学生

日记是什么?

日记是一个静谧的意境。

是一个人生的哲理。

是一个生活的瞬间。

是一个可笑的情景。

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是一首心灵的小诗。

日记是一次发泄愤懑的机会。

是一次分享快乐的时光。

……

日记是我们生活的历史,

日记是我们成长的脚印,

日记是我们思想的轨迹。

学生从优秀的周记和总结一下子对“日记写什么”豁然开朗:一个人生的哲理,一个日子的瞬间,一个可笑的情景,一次深刻的反省,一幅温暖的画面,一首心灵的小诗,一次狂泄愤怒的机会,一次分享快乐的时光……可以成就了一篇篇日记,成就一篇篇佳作。

实际上,日记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猝然而至的灵感。记录灵感重要吗?

郑渊洁在《大作家都有狗鼻子》里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能发明创造,另一种人不能。进行发明创造的人才能出人头地。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发明创造呢?因为他们没有灵感。所有发明创造以及一些发现,比如文章、相对论、万有引力,都离不开灵感,灵感是创作之母。”所以,记灵感是创作之母。

♫♪  ♫♪  ♫♪  ♫♪  ♫♪

(3)古今示例

人人都会有灵感,只是大多数人视而不见,如果养成记录灵感,你就会发现奇妙的现象。

一个五岁半的小男孩,学前班的刘老师常常唤他为“小幺儿”。一天,刘老师问他:

“你喜欢你妈妈吗?”

“喜欢!”

“那你说你妈妈像什么?”

他想了想,“妈妈发火像魔鬼!”

“啊!妈妈高兴呢?”

“妈妈高兴像花朵。”

妈妈知道了,回家把孩子的话记下:

妈妈像什么?

妈妈发火像魔鬼!

妈妈像什么?

妈妈高兴像花朵!

把孩子的灵感记下来就是一首诗。

又一天,刘老师又布置语言作业,说说: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会飘到哪里呢?

回家后,妈妈引导他,

“如果你是一片雪花,飘到哪里?”

他啃着苹果,脱口而出:“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飘到水果里。”

妈妈问道:“飘到水果里,怎么样?”

“望着你笑眯眯!”

妈妈又问他,

“如果你是一片雪花,飘到哪里?”

他看见桌子上一支记号笔,说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飘到记号笔里。”

“接着怎么样?”

“把记号笔的颜色变成白色!”

妈妈记录了下来,兴奋地告诉刚下班的爸爸。爸爸又惊又喜,半信半疑直问:“真的吗?真的是儿子创作的?”

“你不信,你可以问儿子,还可以考考他!”

爸爸把在一边玩的孩子招来,搂在怀里,问道:

“儿子,爸爸问你,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会飘到哪里?”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会飘到哪里呢?飘到哪里呢?……飘到方方的烟囱里。”

爸爸不满意“怎么飘到烟囱里?”

“爸爸,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7111厂的那烟囱,好大好大哟!”

“哦!原来如此,哪变成什么呢?”

“把方方的烟囱变成白白的棉袄。”

“爸爸再问你,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还会飘到哪里?”

“飘到小孩子的心里。”儿子指着自己。

“变成什么呢?”

“变成一个笑脸!”

爸爸听了已笑得合不拢嘴了,立刻将儿子的话记在了日志里: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飘到水果里

望着你笑眯眯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飘到记号笔里面

把记号笔的颜色变成白色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飘到方方的烟囱上

把方方的烟囱变成白白的棉袄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飘到小孩子的心里

变成一个个笑脸。

真想不到,引导一个五岁的孩子说话,记录下来便成了一首诗,这样奇妙而又让人自豪的感受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记下了儿子五岁半时的灵感,他长大了看到这首诗,一定会自信地说:“没想到,我小时候是一个诗人!”

古人也常常记灵感,骆宾王七岁看到鹅,写下日记《鹅》,王勃20岁去看望父亲,路过洪州,朋友为他饯行,他即兴写下日记《滕王阁序》,杜甫闻安史之乱平叛,喜极而泣,奋笔疾书写下日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壮志未酬,愤懑不已,一杯酒下肚后一挥而就《行路难》这篇日记,苏轼被贬黄洲,有一夜难以入睡,便一同与朋友张怀民看月景写下日记《记承天寺夜游》,张岱于西湖夜晚看雪后写下日记《湖心亭看雪》,这些千古绝唱从某个角度来说,都是他们记灵感写日记成就的。我们却很少看见在科举中状元们的“满分作文”!

在今天,记灵感同样创造神奇。

2011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一部电影《15岁的笑脸》在内部审片时,教育部一位领导曾几度落泪。”大家绝对没有想到这部整个长达90分钟电影剧本的雏形是一个女生高中时那本8000字不到的 “对话体日记”。她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崔晴。

有一个传奇的人,他当兵的经历给他灵感,创作了童话《大灰狼罗克》。他儿子的房间总是在夜晚十二点跳电闸,给了他灵感,创作了童话《子夜灯光》。家中的沙发给他灵感,他创作了《红沙发音乐城》。在编辑部的工作经历给他灵感,他创作了《红宝石公寓》,社会上炒股成风,给他灵感,他创作了童话《金拇指》……他就是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郑渊洁。他从1978年写作三十多年以来,写了两千万字的作品,体裁包括童话、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图书销量一点五亿册。独自一个人写一本杂志《童话大王》写了二十五年,并海量发行25年。2009年,他的稿费收入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时分别向灾区捐款100万。也可以说记录灵感让他创造了童话的传奇。

特级教师李镇西笔耕不辍地写日记成就了感动千万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每天坚持早上五点起床写日记,成就了一本本伟大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韩寒的新书《青春》有许多文章来自他的新浪博客,也相当于他写下是日记。孔庆东老师的《无限江山》一些文章也来自他新浪博客的文章,也相当于他写的日记。冰心《繁星春水》绝对不是她一天灵感而来一挥而就的,也是她记录的点滴的感受,只不过是诗一般的日记。甚至鲁迅的《朝花夕拾》也是他十篇回忆性的日记。

所以,不管你是大文豪、诗人、教育家、作家,还是平凡人,是一个学生,一名老师,都会有灵感的,我们一定要把灵感记录下来,不要让这些宝贵的灵感溜走了,因为长期记录灵感,会让自己的语言与思想如同声控器开关,一闻其声,自己的语言、情感与思想在文章中大放异彩。甚至会让自己成为创作文章的自动机器。也许你就成为了当代的冰心、鲁迅、余光中……成为童话家郑渊洁,其它的技巧便水到渠成。

♫♪  ♫♪  ♫♪  ♫♪  ♫♪

2、写日记有什么作用

(1)“日记”乔装打扮可以变成考试高分作文

如,2019级6班王馨莉同学写了一篇日记《浣花溪游记》,被评为写作之星,在初一上期期中考试时,作文题目是“那一天,我真——”,她的题目是:那一天,我真快乐。内容全部是这篇日记,作文得分53分(满分60分)。

2016级6班尹佳媛同学在暑假写了一篇日记《随笔》,描写了云南普者黑的荷塘,还写了一个老人在荷塘从容地画荷上的青蛙,并与她交流的情景,被评为优秀暑假日记。在初二期末考试时,作文题目是“——的颜色”,她的题目是:从容的颜色。内容也全部是这篇日记,作文得分54分(满分60分)。

2013级8班张家杰同学在初三时学了“宋词”,他写了一篇日记《初学宋词》,分别品析了李清照、苏轼、辛弃疾三位词人,写得非常深刻有味道,被评为写作之星。2016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是“散步”,他还没有开始写作文就完成了立意“在宋词的国度散步”,内容也是来自这篇日记,作文得分55分(满分60分),他中考语文得了132分

……

为什么他们的考试作文得高分?因为他们的作文来自日记,日记是记的平时的灵感,日记是当时独特的情思,独特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在考试作文中,其他作文仿佛是统一公司生产的矿泉水,独一无二的日记脱颖而出,肯定得高分。(对于应试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在初三“放弃漫步,练习舞步”时也有针对性的指导)

♫♪  ♫♪  ♫♪  ♫♪  ♫♪ 

(2)日记自有“黄金屋”!日记自有“粉丝”!(能挣钱,能有自己的读者)

我举我的例子,我每天必读一些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和简书,比如镇西茶馆、王开东、新网师、啃读者、,痴且狂、新校长、全人之美、澎湃新闻等。

有一天,我读到魏智渊老师写的日记“朝向职业化:我在民办学校校长岗位上的一些体会”这篇日记,写得非常深刻接地气,可能读了一百多字,就无法读了,往后一看“支付200元继续阅读”,怎么样?读日记付费!一天,我读啃读者郝晓东老师的日记“新网师的‘拼命三郎’”,付费3元。为什么我会选择付费阅读?因为他有价值。

我每天读“镇西茶馆”、“王开东”,这也是我非常敬仰的李镇西老师和王开东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也相当于日记,他们笔耕不辍,每日必在晚上12点左右更新日记。读后,有时感动得唏哩哗啦,有时佩服得五体投地,激动,兴奋,看到文章末都有一个“喜欢作者”的图标,你如此喜欢,不表示一下怎么好意思,结果一点开,“喜欢读者:5元、20元、50元……200元”,是要打赏的!当然是自愿!我呢!囊中羞涩,但不表示怎么好意思?于是常常5元、10元,细水长流,每年读这些日记上千篇,花费银子几百大洋!而且乐此不疲!再看他们公众号文末左角1.7万人阅读、3.5万人阅读,有一天,王开东老师的一篇日记有6万人阅读,有60人表示“喜欢作者”,如果我们按照最低5元计算,那一天他写日记轻松挣300元,我们算算,他们是每日一更,如果每天写日记挣200、300元钱,一个月可能轻松挣五六千吧!还有那么多粉丝!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一生成功的另外一种可能。

♫♪  ♫♪  ♫♪  ♫♪  ♫♪ 

(3)写日记就是建设自己的精神小屋

我仍然举我的例子,我在新网师学习,曾写下这样的日记(节选片断):

“……新网师的一百天,日记一百多篇,共计116053字,置顶23次,1164次赞。作业七次,105771字,两个月合计写了221824字。我在想,如果印成一本书,有多厚呢?我现在回望,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深深浅浅的脚印!渐渐地在青灯黄卷之中,在孤灯之下,用文字修筑自己的精神小屋。写了这么久,非常感谢《新网师周报》!她就像爱儿女一般将我们的文字收留了,将我的名字和学号刻在时间的轴里,仿佛一直鼓励我们:加油写吧!抒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吧!写日记,已在心中生起一种改变自己的力量,让我不会匍匐在每天的琐碎之中,让我在庸常中站立起来,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这种力量给我带来了微妙又难以形容的美好,心灵变得从未有过的宁静,看到自己的妻子仿佛更漂亮,自己的儿子更可爱了,自己的学生更迷人了。秋天,我看到树叶哗哗地往下掉,但我心中一定高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吟诗情到碧霄。’”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说:“我写,故我在!”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的生命将在几十年后逝去,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在世界上存在?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把自己的点滴写下来,也许那一天,就写成一本书,或者,你的语言,你的思想就影响了整个世界!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宁静,找到精神的归宿,所以,写日记可以建设自己的精神小屋。

♫♪  ♫♪  ♫♪  ♫♪  ♫♪

3、怎么写日记(记录灵感)?

(1)常记灵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轻松随意谈语文》说:

“学好语文其实很容易。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之外,我还是推荐写日记。我说的写日记不是每周交给老师看的日记,写日记是加强人生修养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不光是提高语文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能够在写日记中体现出来,只要能坚持,就会有成效。你随便写,愿意记叙,愿意抒情,愿意议论,愿意骂人都可以。每天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你会发现写日记是会上瘾的。学生不知不觉就发现写作能力提高了,拿写东西不当回事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题目,学生一点都没有畏难情绪,什么都能写。家长送孩子去作文班,给孩子买很多优秀作文选看,却忽略了作文不是学出来的。‘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7]

他在《千古文章事》说:

“想把一个人物写好,方法有很多。但是挖空心思去琢磨‘方法’,又不一定能够写好。鲁迅和汪曾祺都不是先设计好了‘方法’才去写作的,他们首先是“要写”,然后才是‘会写’。如果我们对于笔下的东西没有‘要写’的心情,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恐怕采用的方法都是‘挤牙膏’。老杜迫切地要写一写‘石壕吏’,于是拿起笔来就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但是你说他们没有‘方法’么?当然是有的,如同我们走路和吃饭,似乎是不用动脑的自然动作,但其中自有大方法在,而且是‘炉火纯青’的方法。西方人看中国人使用筷子,觉得神奇高超,仔细研究其使用方法,编成《中国魔棍之操作基本原理及实用技巧》出版。”[8]

(2)让自已拥有孙悟空一样的观察力和狗鼻子一样的灵敏度。

郑渊洁的一套书《皮皮鲁讲堂(六本)》(《大作家都有狗鼻子》《舒克送你一支神来笔》《心中有座独木桥》《神奇的方向盘》《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皮皮鲁的顺风耳》)告诉我们怎样写日记,写日记是让自已拥有孙悟空一样的观察力和狗鼻子一样的灵敏度,即边写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敏锐的表达力。

(3)人人心中有,他下笔下无(新角度新思维)。

龙应台在《我们为什么学文学、历史、哲学》中说,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有一排杨树。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这真实的树,也只能写这真实的树,但是有人看到了水中杨树的倒影,写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 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也许是破碎的,是回旋的,是若有若无的。写真实的与写倒影,孰美?不言而喻。这说明什么,我们最好的写作是写出“人人心中有,他下笔下无”。什么是看见?看见就是看见另一种可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然后,你写下来,就是新角度新思维。

♫♪  ♫♪  ♫♪  ♫♪  ♫♪

4、让日记光彩四射的方法

陆游的诗中有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诗外,在哪儿?在于为人与修行,在于海量阅读,尤其是阅读!阅读会让日记,会让作文光彩四射,为什么呢?

郑渊洁号召大家“投资脑市”:“为什么唐朝有那么多好诗歌而现在没有?就是因为唐朝没有股市、没有楼市、没有金市、只有“脑市”,所以唐朝文章写得比现在好。我们应该投资“脑市”,把财富投资在脑袋里,如果以后真的写出好文章来,我们就腰缠万贯了。如何让自己大脑增值呢?读书是一种方法!读书是一种社交行为。足不出户不可以和世上的智者交往。”

孔庆东谈《轻松随意谈语文》读书:“在我看来,读书就像吃饭,吃饭是吃了动植物的生命,变成我们的生命。读书是更高级的吃饭,吃的是别人的精神。要加强课外阅读,不要跟着老师一篇一篇学课文。我给学生讲座时说:你们一个学期就学20多篇课文,薄薄的一本书,不亏死了吗?一个学期至少得读5本长篇小说。语文书当天上午发的,下午就读完了。比如奥运会跑100米的运动员,他平时就跑100米吗?他得跑一万米才能保证100米跑得好啊,训练的过程是必须超纲的。‘求其上,得其中’。”[9]

《好妈妈胜过好教师》作者尹建莉的女儿在高考中语文成绩为141分。为什么?因为她的小孩在小学未毕业时就已经读完了金庸的全部小说。钱钟书为什么成了语言大师,文坛泰斗?因为他在老师上课时偷偷地在下面读自己喜欢的小说。

这也是许多特级教师用实践证明了似铁的语文规律。如果平时保质保量地做到了这些方面,教科书还是圣旨吗?还愁孩子写不好作文吗?我想陶潜、李白、鲁迅、钱钟书……我想莎翁、雨果、安徒生、托尔斯泰、茨威格……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上仅仅学习语文课本,仅仅写写专题作文和应试作文,还能成为诗人作家学者吗?现在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仰而视之。我想如果能让孩子能成为他们的百分之一。可能,他们的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都应该算高分吧!

孩子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你或许说,肯定是作文书,因为他是作文速成的宝典。有一年,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黄金格作文》。我们看一看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他的博客中对此套书的看法:

第七百六十五篇•作文

马未都

这事本不该我来说,应该教育权威出来说,可好多天了我只看见广告,看不见教育专家说,只好先说上两句,想必会得罪人。

事出有因。报上大幅广告,揭开《黄金格作文》提分玄机,这事显然是冲着孩子们的。中国的孩子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可一写作文就嘬了瘪子,咬着笔杆发呆。其实作文应该比数学容易,我常说能说话就能写作文,可孩子一入校就被语文教育把先天的能力弄下降了,老师告诉学生,作文要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语言生动,言之有物;要这样要那样,直到把孩子弄蒙。

而评判标准都是扣分制的,有的作文被扣成0分,我就曾被这样扣过。让我说作文应该是奖励制的,只要写了就先有60分,老师根据优劣加分至一百。不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应该让他们知道好在哪里。毕竟文无定法。

《黄金格作文》广告说让“学生8天写出高分作文”,这让我吃惊不小。两天让你立意高、远、雅,两天让你思维快、畅、好,两天让你语言美、鲜、活,最后两天一总结,就能快速写出高分作文。广告上还说,黄金格之“格”好比“菜谱”,这意思是说厨师也得看着菜谱做菜。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广告上说通过学习《黄金格作文》,孩子能写出精彩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应用文”,连文言文都能写?它就差说还能写出《哈利·波特》来了。这事还真有门,广告说,由此指导的两位学生写出天才般的作文,被美国两所大学录取。我不知道美国这两所大学是否用中文授课?

顺便也帮着做一个广告,这套《黄金格作文》由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1155元/套,送一个598元的明目按摩仪,考虑得很周全。

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档的作文书了吧!我们究竟是看什么书呢?看大部头,看中外名著?看名人推荐的书目?我想不能一概而论吧!犹如有的人喜欢吃火锅,有的人喜欢吃川菜,有的喜欢吃海鲜,有的人喜欢辣麻,有的人喜欢清淡,有的人喜欢油腻……还是因人而宜吧!正如郑渊洁对阅读的感受:“小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说,伟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在我看来,如果一本书看两页还看不下去,那就证明书的语言表达有问题。告诉你们我看书的窍门,我在辨别一本书好看不好看时,通常是从任何一页翻起就看,看五分钟还不能吸引我时,我就不看了。对任何一本书来说,看五分钟后还不能吸引你,就说明这本书不值得你看。”[10]

对于初入书籍大门的学生读什么书呢?郑渊洁推荐书“小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说,伟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在我看来,如果一本书看两页还看不下去,那就证明书的语言表达有问题。告诉你们我看书的窍门,我在辨别一本书好看不好看时,通常是从任何一页翻起就看,看五分钟还不能吸引我时,我就不看了。对任何一本书来说,看五分钟后还不能吸引你,就说明这本书不值得你看。”对于热爱阅读书籍的学生,我们可以以新教育阅读研究机构的《中国人阅读书目》为蓝本。

***************************************************************

【参考文献】

专著:

[1][2][3][4][5]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2014-11

[6]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无出版人,2013-01

在线文献:

[7][9]孔庆东.《轻松随意谈语文》[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kvv0.html

[8]孔庆东.《《千古文章事》[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kvv0.html,

[10]马未都.《第七百六十五篇•作文》[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dvs9.html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一期】| 一片冰心在玉壶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二期】| 微雨风荷诉心曲  万叶千声总是情




编辑:杨茜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