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要上路,总会遇见庆典 | 优秀阅读史

金文兰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金文兰

审核 | 刘凤娟 彭晓君

编辑 | 杨茜



我与新教育之缘


在开始我的阅读史之前,我想不能绕开我和新教育的缘分之由。

关注到新教育,应该是在2010年(又好像是2007?),大概是市教育局在暑假前发给我们幼儿园读的几本书,其中一本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思》。书分四辑阐述,其中第二辑题为“追求教育的理想”,第三辑题为“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老师在书中说到理想的智育、德育、体育,理想的教师、学校、校长等,说到理想创造辉煌,说到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我激励老师们努力前行的行动指南)。

新教育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来实现教育行为的改变,来成就自己理想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新教育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追求成长着并且快乐着,诗意地栖居并卓越地攀行着的教育境界。

这些关于理想,关于诗意,关于行动的字眼,在我当时静如止水的心湖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正如朱老师预见的那样,这本书的根本价值,于我正是启发和唤醒了我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行动自觉”。经由这本书,在十多年前我就关注了朱老师的微博,可能就是在他的微博里,我关注到了干老师、魏老师,也关注了他们的微博,并在他们的微博里关注着新教育,感受着他们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一次次被他们的“故事”打动,一次次被震撼到产生脱离体制去投奔这样美好的新教育的冲动。

但是,非常惭愧的是,因为我自己固有的巨大的拖延绝症的存在,这份教育激情和理想没能催生出与之匹配的迅速的行动自觉。只是在思想意识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行动上也有一些跟进,加入了新阅读义工队伍,做了两年多的传播义工,再后来又担任了一年的共读群管工作。担任群管工作前,还曾在郝晓东老师为群友们领读《哲学的邀请》时担任主持人,真怀念那一段紧张快乐又充满意义的时光呀。

很多次网师招生的时候,我都下定决心要加入网师,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写一份阅读史,但是每次都没能如愿,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今年我终于一定要打破这个桎梏,是因为越来越由衷信仰朱老师所信仰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信仰: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1973年出生的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副园长到书记,到如今的集团总园长,一路前行的旅程中,我也曾把书籍带给孩子带给家长带给老师,建设书香校园是办园以来就始终怀有的初心梦想,为此也做了很多事,也成就了很多孩子和家长,也改变着老师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越是心怀理想,越感觉到时间的珍贵与自身力量的羸弱,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已关注新网师多年,也曾把“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列为新园区招聘教师时的期待语,网师的尺码要求其实早已深融于我的内心。在我即将迎来更艰巨的创建新园区的任务时,希望能够经由新网师的指引,更坚定地锤炼自己的勇气和行动力,发奋阅读和学习,福及更多孩子和教师,抵达明亮远方! 


童年的影画启蒙


作为出生于70年代物质非常贫乏的乡村里的我,或许是幸运的,儿童时期的《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等动画片如果也可以算做阅读的话,应该就是我的阅读启蒙了。那时正好是暑假,每天吃完晚饭,就早早的到邻居家搬好凳子就坐,等着动画片开场,当然还有邻居大伯的鬼故事。记得小时候特别怕走夜路,即使在有月光的夜晚,独自走路时,总是要把自己藏匿到房屋的黑影里,天真的以为被黑影掩护着,我就是安全的,那些鬼啊怪啊就找不着我了。

小学时期,我们村隔壁驻扎着东海舰队某部队,部队经常会开放放映场,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跑去看《排球女将》,小鹿纯子的“流星赶月”式发球一直历历在目。进入高中,与隔壁班排球赛时,我的发球也被邻班女同学誉为“流行赶月”,在文理分科时还有幸成为同班同学,她在同学录里写下了这件事,让我窃喜了好久。

更幸运的是,比我大4岁的哥哥,买了一些当时特别风靡的黑白小人书,有《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连环画,也有国内《水浒传》《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连环画本。最初的文学启蒙或许就是从这些黑白小人书开始的。

小学三年级时记得有次出麻疹,说不能见风,整天被捂在床上,几天时间我躺在床上看完了《霍元甲》《陈真传》(可能眼睛就是那时看坏了,成了近视眼),武侠的真意开始朦胧印照我的心灵。


少年的侠义传奇


也是因为哥哥的福音,小学高段和初中后,开始看《故事会》《少年文艺》,记得初二美术课上,画好了一个剪影画后,等着涂色时,偷看《故事会》,结果被老师发现没收了书,为此郁郁寡欢了很久,后来再也不敢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

初三时接触长篇连载小说选刊杂志《中华传奇》(似乎是这个刊名,有点不太确定了),还有《山海经》,由此接触了《射雕英雄传》《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等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作品,在地方台播放《神雕侠侣》电视剧时,又阅读了《神雕侠侣》。

从小因为读的都是哥哥买的书,所以接触的都是男孩感兴趣的侠义传奇作品,却未曾因此炼成假小子气概,或许那时关注更多的是侠男义女间的恩爱情仇吧。

小初时可能看多了这些“课外书”,从来没有觉得写作文是件难事,记得还曾被学校选派参加过区里作文竞赛,得了个三等奖,成为父亲引以为豪津津乐道好久的事情。


高中的浪漫诗旅


到了高中,竟和同桌一起迷恋上琼瑶小说,课余常会到学校附近的书摊借阅琼瑶作品。因为琼瑶的原因,又特别青睐当时港台作家的散文诗集,每每把母亲给的有限的零花钱存留起来,到学校绣湖边的“博士书屋”“小溪流书屋”买各式散文集,纪弦、余光中、席慕容、简嫃都是最爱,他们的散文诗集到现在仍有留存,书页已泛黄,满是时光的履痕。

也是那时,迷上了三毛的“浪漫撒哈拉”,也接触到了顾城的诗,当时对顾城的朦胧诗比较懵懂,并不能读出诗外的其他人生之义,更多关注的是他和英子之间的爱情,或许就是那时开始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情绪,并开始渴望远方,青春期的情感脉动似乎还是有迹可寻。

可能因为学业的焦虑因为青春期的躁动,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来宣泄吧,那时开始每天写日记,也摘录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喜欢的诗歌喜欢的歌词。这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期,经常莫名的自卑、无端地失落感伤,然后汪国真的诗集开始流行,他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义无反顾前行的姿态感染着青春期的我,让我看到人生的亮色与果敢的力量。

文理分科后我选择了文科,和“五百年前许是一家”的同姓女孩同桌,临近高考时,又和她一起迷上了《无忧公主》,两个人借上书来到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一睹为快,一个月后同桌上了北大,而我在父亲的主张下选择了师范教育。


师大的散漫故事


到了师大,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遗憾当时老师没有给我们推荐有关专业书籍。因此去图书馆借阅更多的是《约翰克里斯多夫》《飘》《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等等世界文学名著,有的虽是勉强看完了,更多的是翻了几页等到归还期限到了原封不动又还回去,没有留下太多的共鸣。

现当代一些作家作品倒是看得入迷,如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柯云路《新星》《夜与昼》、铁凝《玫瑰门》等,读的都是小说,在小说里看男女主人公们的跌宕人生,有时就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或者痴想如果我是作者,会给作品一个怎样不同的情节发展和结果设定呢?那时还特意买过那种一本本的活页摘录,写了满满的两大本摘抄,尤爱汪曾祺的小品文,充满睿智幽默的人格魅力。

那时感觉自己兴趣还挺广泛呢,订了很多杂志,文学类、音乐类、艺术鉴赏类、花艺类等等,什么都想涉及,结果什么都无疾而终。

(回想这一段旅程,发现没有一个引领者,没有一个群体的推动,如果自身又缺乏强大的执行力,很多念想最终会复归无痕。)


工作后的阅读断层&阅读启程


这一回望,让我无奈地发现,阅读最欠缺的时期是在参加工作后。93年参加工作到2010年,这近二十年,简直可以用虚度来形容(真让人有痛不欲生的感觉,我竟然白白浪费了数十年的宝贵光阴)。这近二十年来,我的阅读是纯粹功利性的,要写论文了,买一些有关的书籍阅读参考,生了孩子后,看一些育儿书,孩子长大后,爱上旅行,就看一些旅游攻略书籍,完全是需要什么才看什么,非常功利的阅读。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机缘凑巧,2009年到北京旅游,逛了王府井书店,买到了高美霞写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张文质的《教育的心灵之约》等书。

《爬上豆蔓看自己》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普通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家长之间发生的故事,高老师以感性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真实记录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了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

这样一本真实反映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的个案记录式专辑,让我看到了像我一样的幼儿教师们的生活常态,他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也让我看到了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还有一条写作的途径。

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心灵之约》给我这样的顿悟,我们能够借助某些文字得以向有意味的生活有所趋近,也确信一个人可能因为内心的信念而赢得生命的从容和自在感。

因着这些榜样的指引,我也开始在微博、在空间留下日常所思的只言片语,但后来因为岗位变动,反而身不由己,纯粹流露的文字反而少了,归根结底,还是自身行动力的问题。

然而很幸运,改变我人生的根本书籍还是来了。就是2010年的《新教育之思》,让我看见了新教育的美好,让我在干老师、魏老师的微博中,跟从新教育的脚步(有幸见证了新教育罕台实验学校的一段发展历程),得以见识到什么是才华横溢,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见识到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性,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性。

后来还由此关注了常作印老师的微博,读了他写作的书《不做庸师》,常老师每天坚持“六个一工程”:每天读书、上网不少于一小时,每天背诵一段经典,每天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每天上好一节语文课,每天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天反省一次自身,借由这样的坚持,常老师从一个“平庸的普通教师”蜕变而为一个普通话让学生刮目相看、专业成长不可同日而语的卓越教师,让我震撼于坚持的力量,震撼于信念的力量。

平时我们总是说自己很忙,忙得没有时间阅读写作反思,常老师真诚的叩问“我们真的没有发展自己的时间吗?”让我看到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的方法和重要,看到规划的重要,看到行动的必要,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只要上路,总会遇上庆典”的信念开始萌芽。

切切实实的改变,或许要从读完梭罗的《瓦尔登湖》开始。2014年4月份开始,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读完了梭罗的伟大散文作品《瓦尔登湖》。所以要加上认真两字,是因为这是第一本划满下划线,并偶尔能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读书心得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比较难以接近的书,很多网友说读了十几页就实在读不下去了,只好把它丢在一边。多年前我也是这样,读了几页后就把它束之高阁了,直到2014年春天,记得很清楚,3月26日,偶然看到才华横溢的干老师在他的微博里怀念诗人海子,说海子的诗“……让人在平庸的生活中觉醒、醒来,感觉到疼痛,感觉到存在……”

那一刻,我也似乎从一场长长的冬眠中苏醒过来,有些一直未能打破的桎梏,在春天的浩荡东风中扯碎撕离。我重新端起了《瓦尔登湖》,并且很快的沉浸其中。

梭罗崇尚质朴,生活简单到极致,他超脱浮华的琐事,享受瓦尔登湖提供的独特的精神氛围,他独自居住湖边,思索生活的目的,倾听心灵的自省,享受读书的乐趣。他追寻理想的勇气,简化生活、静夜慢思的诗意栖居方式,让我忽然间获得一种精神的觉醒。

由此,我迈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于6月申请加入了新阅读读书会义工队伍,利用边边角角和晚上休息时间,和梅子一起密切配合,完成微博、论坛或微信信息的编辑发送。由此,跟着书评群、共读群的群友们,我迈入了人生中真正大量并深入阅读的阶段。

那年暑期跟郝晓东老师共读学习了《哲学的邀请》,边阅读边细致批注,由此也开启了啃读书籍的模式。之后,在共读群跟着群友们一起捧起了《论语》《诗经》《中国哲学简史》《红楼梦》《左传》等经典著作,也自主阅读着《活着》《游戏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给教师的建议》《活出生命的意义》等等著作,也读《幸福的种子》《打开绘本之眼》《阅读的力量》《如何阅读图画书》等绘本阅读专题系列。

这些书们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的灵魂,此时我已步入不惑,却方明白生而为人的意义:追寻理想教育,传播阅读理念,播下阅读的美好种子,静待花开。我明白,世界从此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真正明亮的窗。


传播美好&荆棘之旅


2014年,注定成为我个人成长旅程中的转折之年,是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之年,这一年暑假我被评为本市首届最美教师,同时也从副园长提升为书记。其实无论是被提为副园长或书记,对我而言仍然存在不得已为之赶鸭子上架的成分,踏踏实实做一个班主任是我一直以来的安逸想法。

我是天秤座,关于天秤座的一段叙述,感觉真是太符合我的个性了:生于秋中,性温凉,意淡雅,沉溺和谐与美,于静谧喧嚣中修身养性,闲适自得。自评我自己:喜风平浪宁,匿锋芒,无锐意进取心。然而,因着对意义的追寻,开始告诉自己,如果有些东西没法自己决定,那么就把它理解为一种天命吧,天命难违,且让我在趔趄中一路前行。

这一年秋季开学后,组建了教师线上悦读群和青年教师晨诵群,线上分享每月书评,每天清晨准时推送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老师们品读诗意,分享顿悟,感受清晨必定会来的喜悦,笃定黑暗必定消隐的信念。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线下每周两次,青年教师早晨来园后上岗前一起朗诵顾城的诗,《种子的梦想》《信念》《生命的幻想曲》等,感受生命蓬勃的力量。每次分享会的会前会后,我会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论语,把论语和工作、生活结合,感受孔子百折不挠的勇气,坚定青年教师们担当勇为努力前行的信念。

同时,也担任了新阅读传播义工工作,每天在微博推送各群的讲座分享信息,后来也在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推送信息,14年下半年在朱寅年老师的指导下,还实时在微博推送第二届中国童书榜现场信息更新,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因接手了一个新园区的开园工作,第一次做园长,头绪繁杂,分身无术,特别焦虑,不得不辞去了共读群管的工作,正式结束了新阅读义工之旅。

但与新阅读的缘分却未断,之后带领新园区的家长们建立了家园读书群,链接到新阅读大群下面,成为新阅读队伍的一员,既转播新阅读的讲座分享,也组织本园的老师和家长们主讲,一直持续到现在。

1、荆棘之路

所有的努力都因着新教育带来的信念:坚持就会有奇迹,行动才会有收获。怀揣着创建一片农村幼儿教育生态绿洲的信念,我踏上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16年接手的新园区位于农村腹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极其落后,招生当时有个家长的话深深地触动着我,他说女孩子读幼儿园没啥用,问他那怎么来报名了呢,他说我本来是不想女儿来读的,邻居来了,没办法。

第一年招生非常惨淡,幼儿园规模不大,6个班,当时只招了3个班,71个孩子。16年至18年,幼儿园处于改制过渡期,为公办民营性质,自收自支没有任何补助,园区因为在农村,收费低,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因此只能压低老师们的工资来维持平衡。特别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起坚守了下来。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样的背景现状,初步确立了建设书香校园的设想,要改变家长,就要帮助家长树立陪伴孩子共成长从家长做起的观念,期待通过师师共读、师幼共读、家园共读,推动家园共育,以实践引领改变家长教育观念,达到改善农村教育生态的远景目标。

每年春季开始,我们会用一整个学期持续做阅读节活动,开幕、讲故事比赛、晨诵午读暮绘、爸爸妈妈进课堂讲故事、小主播推送、家园线上阅读分享、教师每周读书分享、亲子共读打卡、绘本剧展演、长卷绘故事、手制绘本展、故事衣制作、闭幕仪式,用朴素而又隆重的方式来做好与阅读相关的每件事。

2、见证花开——家长篇

后两年书香校园氛围慢慢浓厚了之后,开始做书香家庭评选项目,家长们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起初作为家长的我,似乎没能理解学校活动的真谛,刚开始只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每天花个10来分钟,随便给孩子讲个故事,但慢慢地,我们一家人都感觉到阅读给孩子带来明显的变化与进步......看到孩子的转变,我开始深刻认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学校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现在我每天只要下班早,就会和孩子进行至少30分钟的阅读,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妈妈、爷爷、奶奶也都会陪他每天30分钟的阅读......作为家长,为孩子能加入到合和园这么优秀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而感到庆幸,也肯定了当初自己坚持把孩子送到合和园这个大家庭的决定......

因为孩子的改变,家长也开始改变,他们朴素的话语里有对幼儿园深情的赞许,看到这样的认同,内心的愉悦与自豪无法用言语表达,孩子们有哪些改变呢,分享一位妈妈投稿给我们公众号的读书成长故事:


我是读书长大的“莫莫,你是怎么长大的?”“我是读书长大的!”以上对话发生在某天回家路上的闲聊。这学期很忙,忙着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忙着教别人家的孩子们,忙到很多时候忽略了我可爱的莫莫小朋友。于是,在把她从奶奶家里接回来的路上总会习惯地跟她聊聊天,她总能带给我惊喜。于是,有了上面那组对话!初听到时,内心是很震撼的,“读书长大的!”说得多好啊,但细一想,好像这个学期陪着她一起读书的时间明显没有以前多了,内疚啊!幸好,小姑娘对于看书读书还是积极的!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或者妈妈太累的日子就催着爸爸读书听;去外婆家玩就粘着外婆读故事听。总之,小姑娘完全做到就像自己说得那样“我是读书长大的!”每天,总能花点时间翻一翻书,自己编一编故事,然后请爸爸妈妈再把书读一读。偶尔问一些“刁钻”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应该说,最幸运的事是莫莫遇上了合和园一群爱书的老师们。都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莫莫上学的这两年我彻底地感受到了。之前和莫莫一起看书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只是有时间陪着翻一翻看一看。每次拎着书回家,从一开始的“又花钱买书了,看得完吗?”到现在“莫莫,妈妈又给你买书了,你太幸福了吧!”“莫莫,你的玩具最多的就是书了吧?”因为幼儿园对阅读的重视,因为孩子每天回家说得最多的是“今天,叶老师(吴老师)给我们读的书是......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了.....”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家里人对阅读的看法,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变成默默支持。阅读,让我看到了莫莫的成长。因为阅读,虽然莫莫时常调皮捣蛋,但还是能讲道理的。因为阅读,我们每天都有一段母慈子孝的美好时光。因为阅读,培育出亲子间的正常休闲娱乐能力,达到了健全身心的目的;因为阅读,使孩子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长期坚持后才有明显的效果);因为阅读,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使孩子逐渐聪明;因为阅读,增强了孩子与家长、同伴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因为阅读.....因为阅读,让莫莫成为了一个“读书长大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除了推动孩子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之外,同时还肩负着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推动家庭教育改善的艰巨任务。很欣慰的看到,这样的改变已在悄悄发生。

长辈们从“买这么多书干嘛,看得完吗”“孩子会看书吗”的反对、不理解,到“孩子,你太幸福了,妈妈又给你买书了”“你最多的玩具就是书了吧”的默许、支持,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庆贺的改变!幼儿期的阅读,的确不能带来非常立竿见影的成效,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家长,特别是家里的长辈,对此会抱有否定的态度,对爸爸妈妈买书给孩子看这件事不那么支持!但是,唯有坚持,才能改变,才算不辜负与孩子缘分一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我们不断地倡议: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买书给孩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玩具!亲子共读,让时光温暖,让生活温馨,让孩子成长!我们不断地鼓励:请相信,坚持,就会创造奇迹!期待着更多爸爸妈妈加入亲子共读的队伍......

于是,孩子们会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妈妈(老师),你给我讲个故事吧”!“妈妈(老师),今天我们讲这个故事!(孩子会自己选故事了)”每每听到老师们家长们这样述说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当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当孩子离不开阅读,这样浸润着故事芳香长大的孩子,真善美的种子早已深萌于他们的内心,同时收获成长的,何尝不是家长,以及我们教师自己!

3、见证成长——教师篇

学期叙事中,经常被老师们感动到泪流,当成长、改变、阅读、美好等字眼成为她们的叙事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词,宣示着那些殷切的期待有了越来越隆重的回响。在2019年6月第三届读书节书香家庭成长故事推送中,其中一组就是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家庭,她的故事是我们一批老师成长的缩影。

我为她的读书成长故事做了这样的点评:


可成妈妈是合和园的一位教师,伴随合和园从开园到现在已经三年时光。如果要我说这三年她最大的改变,我想正是阅读在改变着她。合和园倡导创设书香诗园,不仅在环境上努力为教师和孩子创设书香氛围,同时也在教师成长层面引导教师开展了诸多阅读活动,包括假期教师共读、每周读书分享、经典书籍共读、线上读书分享等活动,要求教师们人人参与进来。就是在这样长久的濡染之中,我们惊喜的发现了可成妈妈的改变。首先,她变得越来越爱买书了,书店、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孩子的影子(以前从来没想到要买书),当当购书也成了她最经常逗留的地方(当当购书都是我推荐给老师们的,包括樊登读书app)。现在,又从前两年的随性随意买书进阶到了如今对于如何选择书有了更多思考。其次,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精神气质越来越知性了,曾经无法释怀的一些人事,如今总能坦然一笑对之,阅读的积淀越来越丰厚着人生的底色。最重要的,读书多了,知识背景越来越丰富,策划活动做方案、制作海报做总结写美篇、甚至主持国旗下讲话、读书分享等,都可以看到她的匠心,看到她手到擒来轻车熟路的感觉,一句话,她办事,我是那么放心(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姑娘们的常态!要知道,2016年开园她们刚到来时,这群姑娘还不知道方案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做海报,不知道何为自我成长!第一年,我手把手做海报每天推送晨诵诗、推荐书单、做家园共读、教她们做环创、做活动方案、做海报,如今,她们已成长为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引领着新教师和家长们一路前行......)阅读,既成己也成人!一个爱读书的妈妈,将会带给自己的孩子怎样的变化?很有幸,我可以一直见证这位妈妈和儿子的亲子共读共成长之路......

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4年的农村幼儿园创建之旅,是在新教育在网师的影响下(尽管未参与新教育实验、未参与新网师学习,但是我确信,我所有的思想以及行动都深深地带着新教育新网师的烙印,感恩新教育新网师的无声地影响!),坚持创设书香诗园的愿景,始终如一日日坚持的过程。

改变正在发生,前面那位招生报名时说孩子上幼儿园没啥用的家长,有一天晚上也在家为女儿读书讲故事了,妈妈为此拍下了照片发班级群里,说这是爸爸的第一次,要记录点赞一下,此后,爸爸也会经常的在接女儿离园前,在我们大厅书柜上拿下一本绘本,和女儿依偎着在沙发上坐下来,给女儿讲读绘本故事,这样温馨的场景,不正是我们全力以赴想要达成的期待吗?所以坚信:静静地执着地去做就是,美好终会如约而来......

只要上路,总会遇见庆典!



往期回顾

我当像鸟飞往我的山:一位24岁研究生饱满明亮的成长史 | 优秀阅读史优秀阅读史 | 从浪漫到精确

优秀阅读史 | 阅读引领我成长

优秀阅读史 | 追寻专业的成长 探求生命的意义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