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的黄金时代 | 优秀阅读史

曾懋英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曾懋英

审核 | 刘凤娟 彭晓君

编辑 | 杨茜




一、自由生长 艳羡他人


一说起要写自己的阅读史,总觉得心虚,搜肠刮肚地回忆,却总是想不起有什么体面的书可以写一写。依稀记得是从初中开始,整宿整宿地看小说,量大,类型广,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它们到底给我的人生路上带来了什么东西,或许只是一个相对快速的阅读速度,接触了不同的写作风格,营养的话,实在谈不上;也或许是这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奠定了我对于文字的喜欢,看见文字便觉得亲切。

进了大学,所学专业要求我不得不去接触一些有营养的书籍,就这样产生了路径依赖。接着,家教良好、气质娴静且博闻强识的室友开始令我艳羡;坚持读书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读书笔记的学弟开始带给我冲击;甚至,有一天,我在澡堂边洗澡边背诵《葬花吟》,背到“阶前愁杀葬花人”便想不起下一句了,于是反复念着“阶前愁杀葬花人”,隔壁的女孩子随口接道:“独倚花锄泪暗洒,撒上空枝见血痕……”当时只觉五雷轰顶,于是我认为,阅读的时机到了。


二、追寻余华 顽强生长


在大学最先接触到的是余华《活着》,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寝室里,拉上蚊帐,躲在被窝,花了一个通宵把它读完,边读边掉眼泪,内心总有一股气得不到释放,第二天醒来,顶着黑眼圈,呆呆地睁着核桃一样大的眼睛,脑海里只剩下一副远景:夕阳染红半边天,野草长得老高,已经老了的福贵坐在田边抽烟,老黄牛安静地陪在他身边。福贵清醒地回忆着自己的过去,平平静静地叙述着这一切,如同一个讲故事的人,不急不躁,没有多余的笔调,有的只是真诚,只是一份愿与人分享的真诚,我讲,你便听。

再说作家,为什么一个作家在描述各种形式的死亡时能那么平静?《活着》中已经没有了余华早期那种近乎残酷的血腥与暴力,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力量:活着,便是对命运的一场无声却又有力的反抗。

洪治纲教授的《余华评传》给天性八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余华的机会。他的敏感,他面对死亡时冷静的原因,他的“暴力美学”的师承都激发了我探索余华其他作品的兴趣。接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古典爱情》等。

余华这种平静而又真诚的叙述在我的写作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有次的作文题目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我通过ppt的展示:“忠犬八公的故事;哭泣的士兵;送女儿出嫁的父亲;高龄朋友最后一次见面;恋人说你别皱眉我走就好”,引导孩子们去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短的ppt,可是威力特别大,孩子们听着我的讲述,看着图片,眼泪花啦啦地往下掉,我想这些东西可能触动了他们的某根神经,也勾起了他们的一些回忆。

第二节课便是自由写作的时间,有的学生甚至在课间就写起来了,我的要求则是平静而真诚地叙述,抓住触动你的那个点进行细节描写。在交上来的作文中,全班46个人,没有一个人乱写,没有一个人漏交,就连平时那些调皮鬼也写得工工整整,甚至非常动人。他们就像福贵一样,平淡地叙述着,抛去了多余的修饰,只有真挚的情感,这一次的作文也非常成功。他们不怕写,想要写,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

而余华的作品内容对我影响很大,《活着》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勇气。小时候总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苦难,看书看电视的时候总是逃避那些苦难的场面,比如关于文革的作品,从来都不敢看。也许是我早已意识到幻想会破灭,所以总会通过逃避去把那一天推迟,再推迟。

因为学业,不得不把现当代文学通读后,才意识到从客观上看,生活中本就是悲多乐少,而浅薄地追逐乐不如壮美地去感受悲。就如《芙蓉镇》,一个小小的南方乡村的风云变化,反映出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其实就是现实生活。我们回忆得最多的时刻往往还是那些苦难的日子,悲剧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现在觉得,内心充盈,不惧未来不惧苦难,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鲜活,心中才会阳光照耀,花香萦绕。


三、唯美物哀共存 

青春路途坎坷


余华细致平静真切得让人感到可怕的细节描写,指引我去看了对他影响很大的川端康成的作品,如《伊豆的舞女》《花的圆舞曲》《雪国》《千只鹤》等。在川端康成这里,细腻的描写,不管是周围环境的清丽唯美描写,还是情感之间的似有若无的美好与感伤,都让人有种浅浅的叹息。这种感觉不浓也不重,但就是有,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接着便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浅薄乐观的年纪,突然接触到叶藏的堕落和渡边的迷茫与失魂落魄,内心就被吓住。他们就像曾经的和现在的万千少男少女,挣扎在悬崖边上,即使人的原始力量是向太阳而生,可是有一天黑暗战胜了光明,悬崖边上的他们,摇摇欲坠,要是没有人拉一把,也就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了。

参加工作后又看了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看完后也是几天都没缓过来。作为教师,我深知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而学生新鲜的肉体,未经人事的心灵等特质对于那些无法克制内心幽暗的成年人有着莫大的吸引。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面用着极其优美细腻的文笔,却写出一个丑恶无比的诱骗性侵事件,李国华那些优美的文辞和比喻,本该是一个老师的专业素养,但是他却用文学来装饰自己,来诱奸那些对于文学有着极大渴望的女孩子,骗啊,骗啊,骗得房思琪都以为自己是爱上李国华了,认为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

李国华不止一个,文中还有“教师聚会”,现实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教师”,利用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与崇拜,利用学生的无知与好奇,诱骗他们走向深渊。

这样一本小说的出版,作为教师的我,越发地觉得身上责任重大,我不断反思自己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也渴望得到指引。

这样一份教师工作,容不得半点懈怠,容不得半点虚伪,这其实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真诚而不能掺杂丝毫杂质,我空有一腔热血和真诚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让我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我还需要知道班主任应该怎样处理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我还需要知道怎么转化后进生,怎样培养优秀学生,怎样疏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我还需要学习好多好多的东西,新网师里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这对于我来说,这将会是我飞跃提升的机会。

现在我写着自己的阅读史,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停下来回望过去,慢慢缕清自己一路的心路历程。我把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写,前两部在大学时看的,后一部在参加工作后看的,虽然看的时间不一致,但是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青春。

青春的一路上既繁花似锦朝气蓬勃,又黑暗笼罩丑恶危险并存。我们90后这一代,也可能是大多数人,自己一个人在路上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去,也没有人在前方引导,也没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注意什么,只是在黑暗中蒙着头往前乱撞,现在再回望这一路,我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孩子的一路,真的比成年人想象的难得多。


四、童心未泯 感受幸福


重视成长。我相信这四个字会是老师们渴望自己的学生家长们能够做到的,甚至哪怕只是愿意尝试去做的一件事。

上一类的文学作品让我喘不过气,我开始转向儿童文学,最开始接触的就是法国的儿童文学《小王子》。在大人眼中,我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且弱小可欺,所以我们骄傲自大,盲目空虚。但是在孩子眼中呢,他们认为大人什么都不懂。

确实是这样的。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一个秘密:“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后来在我极为有限的教学生生涯中,这一个秘密便是我工作的秘密。我才大学毕业,我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力,我只有一颗满怀热忱的心,只有拼命学习的劲,用心去对待学生,用心去搭建一座幸福的桥梁,用心去感受幸福。只有当你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同等的地位,甚至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学生才会觉得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他才会愿意信任你,当你的朋友。

其实是我何其有幸,才能得到学生们的关心爱护与信任。我没有担任班主任,可是那一群孩子都愿意来找我聊天,都愿意把心里话说给我听。

《小王子》虽是一本儿童文学,但确实是写给大人看的。接着又去看了《我亲爱的甜橙树》《柑橘与柠檬啊》。


五、浑浑噩噩 恍然大悟


大三下期应该算是我人生中的转折期,我遇到了一个朋友,那时的我盲目乐观,不关心外界的事物,只顾着贪玩好吃,傻乎乎地每天过得很开心,但冥冥中,我总觉得我缺失了什么,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笑,但是我觉得内心空虚无比。

或许是有些阴暗的童年经历,我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真实的自我躲了起来,我像一只鸵鸟,一遇见事情就往沙子里钻:我难受我伤心我就睡觉,睡醒起来,那些事情就在记忆中变成了梦,消失了,低落沮丧的情绪也消失了,我又变成了那个乐哈哈的我。

后来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才知道,睡眠可以隔绝一切情绪。小时候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随着年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我在故意遗忘,故意逃避什么,而正是这些遗忘和逃避的东西,让我失去了自我。

幸好遇见这个朋友,我们一步一步引导彼此去直面自己的问题,这样一个不断调整磨合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左右,养成两个人独有的默契,我们开始一起精读书籍,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读着一样的书籍,思想在时空里流淌汇流。

共读的书目有:《百年孤独》《生死疲劳》《变形记》《质数的孤独》《过于喧嚣的孤独》《边城》《一个人的朝圣》《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三体》《北京折叠》《北方的河》《轻轻地说》《黑骏马》《寻找家明》《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国哲学简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黄金时代》《红拂夜奔》《红楼梦》《白先勇细讲红楼》《聊斋志异详注新评》……

两个不怎么看书的人,开始看书,我给他开了看书的头,他给我点亮了前进的路。两个人就像是相交多年的老友,相互帮助对方进步,我们一起漫游在书的世界里,看到有趣精彩的地方就停下来相互分享交流,有时候能就一个点讨论半天。不管是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教育的,科幻的,还是家庭的,古代的,东方的,外国的,审美的等等,在我们这里,畅所欲言,无所不谈。而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读了这么多书之后,我们开始逐步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开始把自己那狭窄的知识面扩大,我们都喜欢王小波,他开始沿着王小波的路去继续挖掘,去看王小波的作品,去看影响王小波很大的作家作品,而我沿着文学的方向继续前进,在零碎之余又看了《金瓶梅》《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呼啸山庄》《一个人的村庄》《人生》《白鹿原》《情书》《给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解忧杂货店》《家》《泰戈尔的诗》《海子的诗》《沉默的大多数》《树上的男爵》……

回望过去,至今已经有5年时间了,我仿佛脱胎换骨,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终于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在黑暗中行走了那么久,突然有了一点光,虽然这个光亮不是那么耀眼,但也总比以前摸黑好,我小心地呵护着这盏灯的火苗。

那些哲学的探讨与思索让我有了思辨能力;那些关于学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讨论在我心中播下了种子,让我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谨言慎行;还有这些共读书目,共读之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积淀上,让我在课堂中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比如在上《鸿门宴》前,丢开课本,去谈谈刘邦项羽,去谈谈项羽虞姬和乌骓马,去谈谈四面楚歌声,去谈谈《垓下歌》,他们的眼睛里燃烧着求知的小火苗,一听故事,没有人打瞌睡,个个聚精会神。课后就有学生来找我要书,就这样,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就进入到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里了,它比正史活泼,比野史严谨,“语皆有本”,学生们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六、闭关修炼 潜心学习


 毕业后工作了一年,我辞去工作,大学没有考研成了我的遗憾,辞职时,想着趁自己还年轻,为自己拼搏一把。大学的时候选修叶嘉莹先生的《中华诗词之美》,深受感动,被先生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吸引,被中国的诗词之美吸引,于是选择考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

现在回看那一年半的时间,那或许是我这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静下心来啃专业课的书籍,背古文,背古诗词,看小说,看书评,看文论……逼迫自己学习,除了收获了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它们在我脑海中搭起了框架,就像是在我贫瘠的精神世界里开垦了一片沃土,滋润着我的心灵,也滋润着播撒的种子茁壮成长。


专业课方向的书籍有: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中下,罗宗强版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上中下,章培恒、骆玉明版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卷,袁行霈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中国文学》(两册,乔以刚版本)

《中国现在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版本)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版本)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版本)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本)

《中国古代文论》(南开大学版本)


作品选:

《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版本,共6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高等文学出版社)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

《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册)

当然不止这些专业课的书籍,买了许多课程,每天听课加深理解,梳理历年真题,还需要学习英语,背单词,做真题,背政治……当我把这些书列出来的时候,乍一看并不觉得有多少,可是当回家把它们堆起来的时候,书籍等身。

现在想起来,百感交集,每天看到这么多的书,头皮发麻,那么多的内容,我要怎么才能把它们都装进我的脑子里,我看了,又忘了,我背了,又忘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四五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心抗拒。

可是每当我坐在书桌前,翻开书时,内心却能立马静下来,我喜欢它们,它们能吸引我。疲惫时,就去翻作品,每天看着太阳升起落下,渐渐享受这样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从他们的作品中去感受喜怒哀乐,

那段时间也是我写作的黄金时期,经常突然涌现的灵感,拿起手机立马写下来。写下来的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有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有心灵的独白,有对烦恼的疏解,有对时间一天天流逝的感慨,有突然放松的欣喜,有对某个瞬间灵感的记录,有对现状的思索,有对未来的探求……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傍晚是我最放松的时间,在操场上肆意地奔跑,边听边跑,就这样听完了《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拂夜奔》《爱你就像爱生命》《姚锡娟讲红楼》《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六朝事纪》《明朝那些事儿》等。

每天都跑五公里,有时冲一冲六公里、七公里、八公里、十公里、十一公里,身体已经忘记了疲惫,眼前就仿佛看到唐僧师徒四人翻山越岭,斩妖除魔;看到儒林百态,假名士假风流,真儒士真风流;红拂裹着长长的头发跟着李靖私奔,虬髯客在岛外做国王;王小波对李银河说着世上最动人的情话,写着最思念的书信;宝玉在大观园里与丫头姑娘嬉戏打闹;王二与陈清扬在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露里擦肩而过;六朝的妖魔鬼怪在身边乱窜;朱重八的帝王之路……

跑步和瑜伽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还让我有了健康的心理,思绪随着身边经过的风到处飘散,忘记了脚下沉重的步伐,就只是跑啊跑啊,跑到忘记了自己在跑步,结束一天的疲惫。

其实这样的生活很单调,也很规律,就在这样的生活中,看到许多作品,会让我对生活有许多感悟。以前的自己总想追求不一样,今天想过这样的生活,明天想出那样的花招,但是生活的本质就是要耐得住这平淡无奇的日子。

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每天听到楼下大妈拿着大喇叭喊“走斑马线,走斑马线”;有时是机器拆迁的声音、有时是小贩挑着担子的叫卖声:“买豆花儿,买豆花儿”。晚上这一切复归平静,人声开始喧闹起来。狗叫声、孩子的哭闹声、成人的高声大笑在夜里显得格外刺耳;偶尔走出门去,才发现有的店铺早已关闭或者换了装修,旋转木马也拆了腾出了空地;第二天早上阿姨们又跳起了规律的舞蹈……

我一直在找一条路,该往哪里走,该怎么走,现在回过头看,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来了。哪里有什么现成的路可以寻找,都是一步一步自己走出来的。

很喜欢《黄金时代》这个短篇,前前后后听了有七八遍吧。就如书中所说: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现在我25岁,我觉得这也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七、从心出发 幸福教育


我从没有想过要选择其他工作,选择考研的最初动因也只是因为感觉自己功力不深厚,需要继续深造,另外也圆自己一个考研梦,不去拼搏一把,怕以后想起来后悔。当语文老师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就立下的梦想,前段时间遇到以前初中的一个表姐,她说:“真好,你终于成了你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以前你就想当老师,现在你看,曾老师!”

是啊,我成了老师啊。辞职后偶尔翻到学生写的小纸条和卡片,内心还是充满了说不出来的感动,虽然这个工作很累,很费心,可是付出与回报真的是成正比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孩子们怎样,他们心知肚明,也会回你以相同的态度。

再次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在新的学校里又遇到高人指路,为我打开了教育新世界的大门,每天看着何老师坚持更新微信公众号,长长的文章,时间几乎都是晚上十二点,听着何老师的课,也被吸引。我也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永远不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

何老师给我推荐了许多书,如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口气读完,经常被里面的学生案例感动到哭泣,而感动的背后,其实是李老师从不曾离开的关心和爱,长达几十页的后进生转化笔记,李老师真正践行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在读完之后,我们还想知道,那些娃后来都怎样了,就如李老师一样,内心始终牵挂这那些孩子。正如作者所说,他是满怀着真情写成的书,自然字里行间里流露着感人的气息,教育本该就是这个样子。

书里出现的一首诗歌《生命列车》“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祝你旅途愉快!”

我将要在孩子们的旅途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这是李老师认为的最重要的师德,我也将铭记在心。

接着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我也深信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很纯洁的,都是要求上进的,都是可以教育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大写的人,他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以前自己也读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书籍,如《有吸收力的心灵》,孩子是一块干瘪的巨大海绵,他能吸收一切事物,学习能力超强,大人其实都应该崇敬儿童,他们才是最有想象力,最有创造力的人,正如书名所说,儿童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这一扇教育的门才刚打开,我渴望走进这扇门,当老师给我推荐书籍的时候,我都一一购买回来,慢慢阅读,还有一部分未读的书籍如马卡连柯《教育诗》、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孙绍振《文学解读基础》《如是解读作品(散文及其他卷)》(诗歌卷已读完)。

每天看着新网师公众号更新的优秀作业、晨诵、周报等,每一篇推文都像是一篇论文,教师在这样的集体中飞速地成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在写日记的同时,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我看到的不仅是坚持不懈,更是严于律己。

人都有惰性,在这样的集体中,所有老师都非常优秀,不努力就真的会无地自容。而很多时候有些东西,非得经过写作才能得到深化和延伸,就像这一次的阅读史。当我端坐书桌前,挨着梳理自己的阅读史,我这一路的思想历程也展开在眼前,我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在心中都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不得不说,收获颇丰。

还没踏进新网师的门,就已经收获如此了,那进门了,岂不是一路提升?很期待。



往期回顾

只要上路,总会遇见庆典 | 优秀阅读史我当像鸟飞往我的山:一位24岁研究生饱满明亮的成长史 | 优秀阅读史

优秀阅读史 | 从浪漫到精确

优秀阅读史 | 阅读引领我成长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