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眼中的“教育的目的” | 打卡精选

新网师 2022-04-17

采编 | 刘悦

审核 | 刘凤娟 刘玉军

编辑 | 杨茜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那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网师的学员们对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有着怎样的独特见解。


202165张萌萌


首先,我想就教育的目的说起。教育从有人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一开始学习的是生存的本领,狩猎、捕鱼、耕种。在人类能够保证生存下来以后,教育慢慢偏向开始学习礼仪、传承文明。其实这些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教育的目的也从生存技能的掌握转变成了文明的传承。教育是为了掌握知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存是个体为了领悟生存的艺术。就像马斯洛的生存需求理论,教育也是如此,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以后,就要向更高级的需求迈进,这是人类根据自己需要决定的一般规律。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掌握人类生存的更高智慧。教育节奏的原则(所有的教育中,都在有意无意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即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按照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可测的方式进行的。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基于这一点,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合适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幼儿时期还是智力发展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会单独的出现在某一个时期,这三个阶段在任何时期都是循环存在,相辅相成的。这三个阶段,会贯穿人的一生,也许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有差异,但是这三个阶段是都会出现的。 


202112张丽萍


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

——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

【书摘】我们应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的教学内容 ,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我们必须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 。

【反思】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认为:任何有教育经验的人都应该十分熟悉“教育的节奏 ”——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可事实上 ,人们在对待这个原理时,并没有对学生们的心理给予应有的注意 。回看我们的教育教学镜头:

一、幼儿园小学化

婴幼儿在掌握口语时,就已经实现了一种奇迹般的成功。接下来应该学习掌握书面语。可是这种要求本应该是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然而现在的幼儿园过早的要求孩子通过写来识字,为了满足家长们可以看得见的一种需求,忽视了幼儿阶段孩子学习成长的特征的拔高要求,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

二、中小学生周末、假期往返于辅导班

现在的孩子很忙,从上小学开始,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白天学,晚上学,周末假期还要跑到辅导班去学……有的孩子二年级开始补英语,三年级开始补数学 ,然而,校内的实际情况却是,孩子们学习越来越被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年级越高成绩越低 。

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

动机如此之好,可事实呢?老师因学校考核,盯着成绩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心念念的也还是成绩。要不怎么会有“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的说法呢?

……

凡此种种,都不符合“教育的节奏 ” ,太多的“努力 ”成为一种表象,与真正的教育渐行渐远!那么 ,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节奏,利用好 “浪漫——精确 ——综合 ” 三阶段的不断循环,为了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我们必须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 !


199405徐丽敏


我和“你”的抑扬顿挫

郝晓东老师在《我的琴声,你能懂》里说:“如果爱上一个人,总能找到会见的理由,总能抽出问候的时间,总能……总能……”“为什么?因为爱。”郝老师还说,他这么写文章,当然不是在“谈爱情”。但我这次作业,好像就要“掺进”“爱情”。

2019年秋,懵懂地遇见,一年的时间,如今真把“他”当成自己的“良人”,时刻用一颗惦记的心爱着……我似乎已经把“新网师”“经典”看成一体的“爱人”,这种新网师就是经典,经典就是新网师的感觉,让自己深有“痛快的爱”“死了都要爱”的酣畅淋漓。在内心深处的执着,早已坚定了“执子之手”的心!

然而,面对第三次作业,还是思考良久,直到动笔都在考虑自己的“节奏”处在哪个阶段,似乎三个阶段都有,都在进行中,又似乎只处在第一个阶段而却没有“浪漫起来”。于是又想到书中说的“循环”,我也许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循环”着,只是我每个阶段所掌握和侧重的不同吧。

读过《教育的目的》一书的人都知道,怀特海根据他研究的智力发展过程,把智力的发展命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诞生为: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他还认为“教育应该是这些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可我,对这三个阶段以及三个阶段的循环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其叙述,还真的难倒我。其实,我理解的浪漫、精确、综合,个人觉得可以精简概括为“识”“记”“用”,即认识—记忆—运用。但面对高深的理论,面对眼前的“险峰”,面对身边的“巨人”,我想还应该有其它的……

一段时间以来,手中的两本书《教育的目的》和《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交替阅读。这种情况也暴露出自己阅读经典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专注的理解还需要“拐杖”的解读。因此郝晓东老师的这本迄今为止国内解读最好的书,给了我阅读的力量和“智慧”。我对浪漫、精确、综合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理解的浪漫是 “懵懂的相亲”,精确是 “痴情的恋爱”,综合是“心甘情愿的结婚”。用这种“掺进”爱的感觉来理解经典理论,不仅没有让自己觉得“肤浅”,反而觉得心中美美哒!

董卿曾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我遇见新网师,就遇见了那个“对的人”。

1.危机中相遇

遇见一朵花,可以改变心情,遇见一个人,也许改变了往后的命运。那么遇见一本书,却完全能改变一个人。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遇见新网师,才知道自己是个多么不会读书的人,醒悟让自己曾消沉烦恼了好久。网师人的优秀和卓越与

自己的 “白痴”,对比是那么的鲜明,就好像太阳底下的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上的那点瑕疵,刺得双眼不敢直视。闭眼聆听大师们的讲课,睁眼看到带着光环的身边人,心底有个声音在说:“吃老本的日子该结束了,努力一下试试吧!”是啊,课堂已经发出了危机的信号:填鸭、硬灌、死记硬背的模式再不改变,继续培养出来不会学习的一批批书呆子,真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了。人要是有了危机意识,不是消沉就是爆发。我虽然没有爆发,却是在逼自己努力,真的不想再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于是开始了经典的苦读之旅。

2.浪漫里恶补

“教育的目的”在“浪漫阶段”的开头就说:“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回忆自己一年来走过的路,在最开始课堂上的学习中,从“蒙”到“敢于发言”再到“啃”,真是在领悟、磕碰中摸爬滚打,就是这样的“我要学”,“我要努力学”的愿望,又如书中所说:“懵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兴奋异常”。

郝晓东老师的《我的琴声你能懂》看过多遍,文章中“如果爱上一个人,总能找到会见的理由,总能抽出问候的时间”“对一项事物,重视,就是重视”“重视了总能排除万难”……马增信老师的《把背包扔过墙》中的话也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的力量:“把背包扔过墙,就等于告诉自己,你别无选择。”在大师们点醒、激励下的我,除了学习的兴趣、强烈的学习欲望,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恶补,其它别无选择。我的目标就是“冒险”和这些曾经被“漠视”的经典和大师们对话,因为我不知道经典和大师们能否接受我这个“小白”。诚然,如自己料想的那样:专业阅读从零开始的我,在攀登经典这座“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不说是经历了“生死考验”,也差不多是九死一生。多年不动笔的我,为了一篇打卡绞尽脑汁,倒逼输入;多年消遣阅读的我,为了一份预习作业,有时竟然整宿琢磨……很多时候真的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就像恋爱中的人闹别扭那样备受折磨又不舍放弃……然而,慢慢地,我发现真的爱上了这个“他”,甚至被“他”弄得魂不守舍,每天惦记着和经典对话……当我能用书中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我兴奋的心情只有“他”知道,于是,我们开启了真正的浪漫之旅…… 


201242罗震西


我的教育节奏

怀特海说:“所谓教育的节奏,指的是一个为每一个有教育经验的人所熟悉,并在实际中要用的原则。”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毕生所学以及理解,将教育节奏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浪漫阶段

浪漫简短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家都对事物充满着热情和好奇。而我们在对事物有了模糊的概念之后,最忌讳的就是止步不前。

二、精确阶段

精确阶段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对知识的概念能够记住。

三、综合运用阶段

综合运用阶段是黑格尔所说的理论综合。这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重又回归的浪漫。

而教育是指这些周期持续不断的重复,每个大的过程又包含着下一个阶段的循环。

反思自己的阅读之路,我也在经历这三个阶段:

在加入新网师之前,我积极好学,勤学苦干,但是苦于找不到方向,就像大海中漂浮的小船,随波逐流。我曾经很虚心的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有没有适合我阅读的教育著作。当时那个老师告诉我:“你不一定非得要读教育著作,你可以去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呀?”面对他的反问,我哑口无言,只得悻悻而归。

终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在2020年的时候,我通过镇西茶馆知道了新网师招生的消息。怀着激动的心情,忐忑不安地递交了我的阅读史。当时的我丝毫不知道3000字以上的阅读是该如何写。只是平铺直叙走马观花似的,凑齐了3000字。我认为所有的老师的阅读史都应该都是这样的。直到我加入了新网师。

我很幸运成为了新网师的一员,加入新网师之后,大家就在群里讨论其他老师的阅读史。看了他们的阅读史,我才知道什么是大家风范,才发现自己真的差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新网师的学习,在选课的时候,我只选了一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并有幸加入这个集体。

进入《教育写作》这一课程之后,我开始了广泛的阅读。《爱心与教育》《教育的100种语言》《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班主任》《自己培养自己》等,在这一阶段,我的思维进入了浪漫阶段。我发现原来曾经特别紧张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这样融洽的氛围当中发生,孩子们的思想也可以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去获得浸润。

原本以为自己看了这么多的书,只需要民主、爱心就可以管教好学生。可谁知学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方向是什么?所幸每个星期天晚上七点的“榜样老师”分享,为我指点迷津。模仿着榜样老师的做法,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抽3到5个同学进行谈话,为家长写了八封信,给孩子们写了五封信。同时还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因为我知道学生只有活得精彩,才能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原本以为教书就是这样全面展开。暑假期间的共读活动颠覆了我的认知。假期里面,我参与了王小龙老师组织的《教师专业阅读》的共读活动,才知道: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每一个老师,老师的专业发展、老师的阅读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老师在最开始有了技术支撑之后还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当技术和理论的支撑得以娴熟运用的时候,才会产生他和这一学科、这一管理之间的共性,才会产生学术造诣。而书籍的高低之分也会让老师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样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又如拨云见日,为迷茫中的我指点迷。在这样专业书单的引领之下,我先阅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了解了老师的教育界限以及面对具体问题时老师的具体做法。然后我又近一步阅读了美国作家罗恩·克莱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的55个奇迹》,发现原来班上的同学纪律之所以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关注到细节,没有将孩子们的细节指导到位。

现在的我是属于精确期了,因为我已经度过了迷茫时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专业阅读地图,也找到了我的阅读书单以及今后前进的方向。我相信在新网师这个精英荟萃的大团体的带领下,我会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综合阶段,并且会在这一阶段有所得益。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就是学科,学科就是‘我’”!



相关推荐

春花秋月何时了,根本书籍知多少 | 打卡精选用知性阅读的方法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五大假设” | 打卡精选

打卡精选 |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注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