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套大纲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 网师学习

199029池俊玲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池俊玲

审核 | 刘凤娟 彭晓君

编辑 | 杨茜



学困生的教育是每一个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两套大纲思想,对学困生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阅读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有着长期的研究学困生的经验,他说:“这里指的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给予建议:让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发展学生的智力。

《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实质上,在学校生活实践中称之为“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其要点正在于此。(第19条)

三、分析学困原因:缺乏足够的智力背景。

这里讲得很明白,许多认知类型的学困生,之所以产生学习困难,乃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智力背景。老师要求他掌握的第一套大纲对他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的,没有被理解消化,他的智力处于沉睡状态,因此越学越难,越补越差,直到最后丧失信心。

四、第二套大纲对学困生的作用。

也就是说,这些学困生的大脑并不是笨,而是缺乏丰富而持久的刺激,而第二套大纲的本质就是提供这种有益的刺激,使大脑进人兴奋状态,能够活跃地进行思维。换言之,第二套大纲的本质就是兴奋,第二套大纲的质量,取决于这种兴奋的强度与长度。




五、低段儿童学困的表现及补救措施。

1.分析案例:低段儿童学困的表现,及具体措施。

例如,低段儿童(包括学前儿童)所遭遇的困难,往往源于经验的匮乏,对词语缺乏鲜明的形象,在阅读时大脑无法构筑起活生生的画面。也就是说,缺乏了掌握词语所需要的第二套大纲(大量的观察,故事等)。毕竟,一切词语,都是对现象及关系的抽象,或抽象之抽象。例如‘狗",就是对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狗的抽象(命名)。学生理解“狗”这个概念,往往需要现象(生活中的狗,或狗的图片,或基于原有经验的描述)做支撑。没有这种现象(第二套大纲)做支撑,只是重复记忆和书写“狗”,这种方式持续下去,会导致儿童阅读困难,因为他在阅读时遇到“狗”无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形成画面的过程,即是理解“狗”这个词语的过程)。

例一:一位老师在教《不是笨鸟也先飞》时,一个学困生总将”就在树间练飞翔”读成“就在树枝练飞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她不理解“树间”是什么意思,所以总偷换成“树枝”。老师画图解释(补充现象)后,她就没有再读错。

例二:一位老师在晨诵《小树儿》时,一个学生将” 十棵小树儿,排成一排儿”读成“十棵小树儿,排成一对儿”。老师纠正了之后,她在下而又读错了,其实她在下面每一次都读错。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说明,她遇到了问题:我们通常都说“排队”,她无法理解“排成一排”。老师这时就要简单解释了。

例三:一年级在学习《月亮的心愿》,开始朗读时,有些学生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中的“郊游”读成“旅游”,说明学生在没掌握“郊游”时,是根据上下文语意来判断并赋予读音的。果然,后来老师让学生解释解释“郊游”时,几个小孩分别解释为交朋友、交费、浇水。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老师正确地解释了,再读就不存在问题了。

2.小结有效的方法:补充儿歌、绘本、故事等。

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孩子,留守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上述问题。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就需要大量地补充儿歌,绘本、故事等,要求家长辅助(或老师单独辅导)反复阅读并自然而然地背诵积累一部分:上课时尽可能地利用PPT、实物等,在抽象的词语和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大量地增加“思维课”,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六、高段学生学困的补救方法。

而到了高段以及中学,认知类型的学困生,则往往更需要补充相应的背景性阅读。一个热爱读科普书籍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不好科学(物理、化学....学生往往因为知识过于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又因为厌学而进步加剧了大脑的沉睡状态,这时候需要的,确实不是没完没了地补课,而是通过第二套大纲给予他们的大脑以丰富的刺激。




相关推荐

啃读《阅读教学设计要诀》,深耕语文课堂 | 网师作业研究不止是专家的事情  | 网师阅读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