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不止是专家的事情 | 网师阅读

183882陈维娜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陈维娜

审核 | 彭晓君

编辑 | 杨茜


王小龙老师说,你遇到的事情一定有人很好的解决过,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习。此话果然不谬。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65条,《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方法》,看到的第一个事例,和我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情况完全一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提不出问题,会使一个缺乏经验的老师感到惊奇。我想到了我自己,原来我20多年的教学经历,并没有使我真正的积累专业经验。我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个缺乏经验的老师,我就一直为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而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原来一直认为是学生不够努力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的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解决了我的困惑,如果不是读书,我怎么可能知道?

具体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呢?苏霍姆林斯基举了几个方面的例子。数学教师维尔霍汶尼娜在算术课上就只讲新类型应用题的条件,她在自己的讲解中,主要依靠学生独立的开展脑力劳动,其目的在于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找出来。她尤其重视让学生自编锌的算术应用题,在学生自编和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认识的更加清楚。

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他们的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最后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这个过程的好处就是知识是获取的,而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这让我想到了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方法。孙维刚老师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给出条件以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极开动脑筋,大脑高质量运转。孙维刚老师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但经过他的教导,越来越聪明,最后都能考入理想的学府。

人文学科也可以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在分析语言是事实,并不见得总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他们的努力不一定以成功而告终。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找到答案,我们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的实质有极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味的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经常把答案告诉学生,要求其背过的做法看似简单、有效,能够应对当前的考试,其实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看似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短期内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成果,但是它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我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对一篇文章,只要有充分的阅读,就能够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以往经常是怕不能完成教学进度,而采用灌输的方法来解读课文,让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的解读和教参的意见。难怪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教师还要手把手的来教学生怎样做阅读题,这真是一种悲哀!作文教学也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我可以找出包含有要学习的写作技法的文章给学生看,我们共同探究其中的奥妙,然后再在自己的写作中应用。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好于老师单纯的讲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经过学生独立的智慧努力,而获得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是极其宝贵的,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中,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按照一般的认识,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到了高年级就有很多学生掉队,而且越到高年级掉队的学生越多。苏氏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概念去认识周围的现实,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判断和结论,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来的。而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教师的课堂要发生根本变革,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也不只是专家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渴望研究,渴望发现,研究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相关推荐

网师一周观察(44)| 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做校长网师笔记 |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如何帮助学困生

网师作业 | 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的理解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