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朝向明亮那方 | 校长成长史

王莹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王莹
编辑 | 杨茜
编者按:

她是如何做到的,从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步步成长为榆阳名师、拔尖人才,市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全国骨干校长?

王莹,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新网师学员,1993年参加工作,陕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学校长。走上管理岗位22年,任校长8年。她说:“在追寻教育梦想的路上,我只想要一片绿叶,但教育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 

直面自我 练就良好品性


我的童年在父母的呵护中度过,充满快乐与幸福。
我的初中生活,没有别样的精彩,有的只是别样的读书经历。天生的一头黄头发和家乡水土给予的氟斑黄牙,让我在同伴面前骄傲不起来。默默地我学会了自我排解:上课时认真听讲,努力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下课时不敢说笑,害怕同学看到“金牙”,就一头埋在书堆里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乐,《薛刚反唐》《隋唐英雄传》《隋唐演义》等父亲常看的书籍成了我最最亲密的伙伴;回到家里,墙上的年画、妈妈夹鞋底的杂志都成了我的钟爱。那时,我的世界里除了课本知识之外,还装着许多绿林好汉、侠客门生。
上了师范的第一篇作文《手》,被老师当范文来讲评。同学们向我投来那种我从未体验过的赞许的目光,让我一下子感觉到:天曾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就连周围空气好像都散发着兰花花的味道,冰封已久的心灵在那一刻解冻。后来我的作品频频刊登在文学社的《萌芽》上,我的演讲也显露出了微小的锋芒,不起眼的我因为读书赢来了大家平和的目光。我明白了:是读书让我变得“灵秀”、自信。

不负韶华 成为最好的自己


1993年,告别求学之路,我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那种初为人师的自豪感充斥着我的整个心灵,从此开始了对教育的无限追求。我像一位辛勤的农夫一样呵护着每一株幼苗,我深深地懂得最弱的幼苗也会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短短一年时间,我成了乡上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排头兵。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让我的教学技艺不断提高;王崧舟、于永正、李吉林、李镇西等名师让我的教学情怀得到滋养;《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录》《爱的教育》等著作让我的教育认知得到提升。
1998年,我从乡镇中学调回到县城,榆林市三小任教。从此幸运和烦恼同时钟情于我,幸运的是我终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烦恼的是瘫痪在床的80多岁的奶奶要和我们一起生活。一手拉扯孩子,一手照顾奶奶,一手还要搞好工作,老天,我哪来的第三只手啊!我无暇呵护自己,皱纹便毫不留情地爬上了年轻的容颜,显得极不和谐。我只能再次自我解嘲:没有双休日好啊,可以读书看报、干家务,陪奶奶说话;没有寒暑假好啊,可以读书写作、做研究,享受相夫教子的乐趣;回家没有现成饭好啊,可以边朗读录音,边锻炼厨艺;上班没闲暇时间好啊,可以一方面忙着讲示范课,一方面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人师表啊……(你说我多冤啊)
记得,当时市三小远近闻名,前来参观访学的同行很多,自然听课是必然。“王莹,下午上一堂观摩课”“王莹,明早准备一堂示范课”......那时,我一看到马校长头皮就发麻,因为我压根就把校长的话当圣旨。不懂拒绝也不敢拒绝,可家里的老人孩子还等着我下班“归巢”。这不,背着孩子一边切菜,一边备课录音(我当时普通话特差),录完音重放看哪个音不准,再录再放,直至“完美”。
2001年、2002年要参加市区能手大赛,在学校只要课上完我就一头扎到学校图书馆,大量翻阅教育书籍;回到家里,备课录音,一遍遍、一次次,没把老公给听疯直把儿子给讲会。赛讲第一的好成绩告诉我:读书能使人变得睿智、聪慧。
我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提高教学水平,抓紧一切时间啃读教育名著,内化改革理念并用实践付诸实施、升华,最终走出了一条集百家之长,极富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在全国第八轮课程改革期间,我受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委托,培训全区一年级上岗教师、国际贫困项目学校教师、市区骨干教师、班主任等近8000人次。

不忘初心 用阅读点亮孩子的梦想


2013年,我走上了校长岗位,2017年毅然放弃行政级别参加职级制校长竞聘,以第一的成绩任职于榆林市第九小学。自从走上校长岗位,我坚持行走在校园、驻足于课堂、谈心在沙龙、专题于论坛,调研积累第一手资料,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和办学风格,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对学校工作做好长远规划。我要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境界要求自己,用欣赏激励的情怀关注学生,用超越发展的远见成就学校!我想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一道风景!
我一直就有这样的心愿,希望孩子们都能够爱上阅读,与好书为伴,与书中的榜样为友。
在我们教室外,随处可见一间间“萤火虫”绘本屋,一排排“丫丫阅读”“课间呼吸”“亲亲时光”“先生淘金”“转角时空”等20多个开放书吧,一个个、一群群或坐着或站着的小书虫。在这里,5万多册图书杂志向学生、家长、教师全面开放,全员自主、自律的管理已悄然形成。这灵动的阅读风景足以让整个校园变得灵秀、儒雅、睿智、豁达。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用自己近万元的职级工资,给孩子们购买了优质绘本和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必读图书。
“这是校长给咱买的书,谁也不准带回家,看完放回原地方!”
 “我也让妈妈给我买,像王校长买的一样的好书。”
“明天,我要把我的好书和校长的挨着放在一起。”......
 孩子们在互相敦促与悦读中形成文明阅读、诚信阅读的好习惯。
在疫情期间,我按响了生命书信说写的启动键。我给师生发出了一封封生命交流书信:《我们就是孩子成长道旁的鼓掌人》《你是孩子成长的太阳雨》《想念读书的你们》......书信课程一下子沸腾了九小的每个家庭,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梳理自己,表达自我,家长、老师也纷纷参与其中。
我对每封书信都作了详实的记录。对于书信当中的读书好做法,我会及时整理成金点子推送给老师、同学,对于一些优秀书信,我会在线上线下与大家分享,有的还变成铅字登上报刊杂志。
 我经常给老师、孩子们写诗,并在线上线下的升旗仪式上读给他们听。《做最好的自己》还被老师同学改编成了班诗广为传诵。听到我给老师和孩子们写的诗歌均获得了榆阳区校园诗歌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孩子们纷纷邀请我参加他们班的自创诗歌展示会。伴随着时光岁月的脚步,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总有一股书香在此飘逸,总有一个主题在此激活,总有一份阅读快乐在此绽放。就这样,我把阅读的种子种在了美丽的九小,也种在了师生、家长的心田。通过开展红心向党读经典、暮省时光写感悟,以读促写;通过全校书信交流,以情促表达;通过“航宇之声”“小小百家讲坛”“教师沙龙”“校长有约”等,以活动促发展。在九小这所洋溢着生命律动的学校,“书香溢满园,灵动处处现”。
我校读书成果获得了榆林市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现场会、省内外同行专家调研会、全市新教育推进会、全市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会上,与会领导对于九小孩子满腹诗书、自信表现赞口不绝;省市区电视台就学校读书做了多次采访报道。作为九小人,我感到非常幸福!
王莹校长和孩子在一起

牢记使命 倾心“引路”育新人


2020年春季,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24人加新网师,成为新网师学员。我们一个个学员恰如久旱禾苗遇到了甘露,如饥似渴地补充能量。我们坚持读书、坚持写作打卡。走进新网师能真正地让我们拔节,我们可以系统地、有针对性、有深度地去学习、去领悟,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审视我的治校方略。我和我的校长姐姐(靖边八小校长)常常在一起聊新教育、新网师、新学校、新师生……常常一聊就是一个通宵。因为新教育新网师,我们在全市推进新教育的现场上做了”营造书香校园和“推进每月一事”的经验分享。
我常思量:我们学校要打造一种文化为校立魂,根植四种精神为人生奠基;我们的课堂要自主落地、合作生根、快乐丰盈;我们的老师要呵护每个孩子,点亮他们智慧人生;我们的学生要会关注生活、能感悟生命、愿追求优秀;我们的家长要温润童心、共读共写共成长。
我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研、研读资料、反复论证,最终“航宇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合作、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在学校耕植。
我带领教师们坚持阅读《新教育之梦》《与佐藤先生做教育》《第56号教室》等教育专著,坚持云端学习、网上教研,引导全体教师看齐名师,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共读共研、共教共评、共享共长。我能做的就是铺路搭桥,点燃老师们的教育梦想,激发他们的教育情怀。
每每看到我们的孩子能登上央视舞台、能踏入省运会的赛事、能驰骋于陕甘宁蒙晋的绿茵赛场,能自信阳光表现自我,我笃定这就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鲜花盛开,蜜蜂自来”,全国教育同仁来到学校分享语文主题本地化教研新做法;全市小学校长来到学校共同破解学校文化密码;兄弟县区同仁来到学校看书香班级的营造、理想课堂的构筑。无数有梦的教育人,因为遇上新教育,我们不断靠拢,成为一群群具有相同尺码的同行人。我愿意与你们随行,一路朝向明亮那方。

相关推荐

从村小教师到校长,拔节成长的秘诀是…… | 2021阅读史网师感悟 | 我为什么那么努力:一位50岁明星校长的自白
新网师智慧校长专题讲座 | 网师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